分享

有病是否就要去医院?(之六)

 醉牛988 2016-08-21

六、医院里的中医自己消灭了中医

有病,比如发热了,要不要去医院?100年前在西方,发热的治疗,只有一种放血的方法。这方法曾被他们的医圣盖伦所吹棒。盖伦写过三本放血的书,来说明放血的道理和方法。因此,这方法在西方流行了几千年,上个世纪初,被“阿司匹灵”完全取代了。不过,阿司匹灵与放血法一样是在宣传发热可怕的思想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前者作为医生使用的商品,后者作为医生的技术的服务上市场的。但是,在东方,与盖伦同个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却写了一本《伤寒杂病论》,不仅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了发热的治疗,同时对许多常见杂病出具了许多非常有效的药方。

中国人使用它们于临床实践,用了近2000年,证明了它的效用;日本人也用了1000多年,但由于明治维新,接受了西方的医学后,错误地认为中医不科学而立法废除。现在发现错了,于2006年给中医平反,恢复中医合法地位,还要求所有开西医诊所的医生,全部要学中医的理论。这一正一反的事实,说明有医学理论指导的中医,是真正能治病的;而没有医学理论指导的西医,总是不断会犯错误的。别的事犯点错误不要紧,治病犯错误却是与病人生死健康有关的大事。

东方医圣张仲景留给后代中医治疗内科病的方法,已经被中国中医用实践反复证实,已经把准了治疗疾病的总龙头。这种方法叫“方证对应”。“方”就是药方;“证”就是病人表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医生根据这些信息使用八纲进行“辨证”,而后“论治”,再处方用药。如果“辨证”正确,“论治”正确,“处方”正确,可能就药到病除。

但生病的是人,医生治病的对象的有生命的人。治疗是为了维护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医生实行医疗的目的。也就是,医生进行医疗,要的是使病人恢复健康。西方医学却把它的教学基础建立在解剖学上。解剖学是研究尸体的学问,怎么可用于活人生的病呢?这是西方内科医学之所以无法培养出真正能治内科病医生的道理。

中医自古至今培养的医生,都不学解剖学,却代代产生伟大的著名的内科医生。一百年前,西方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全面侵入中国,说中医是伪科学,驱使它的代理人建言立法废除中医。这个目标虽然没有达到,但他们钻进了权力机构,控制了医疗准入权力。现在许多人学中医,首先不考虑自己怎么掌握治病的能力,而是首先考虑行医资格证如何获得。于是,医疗界就出现一批怪胎——有资格、有行医许可的,却没辨证论治本事的中医了。这些把职业看得高于本事的中医,都是挖祖坟的好手。

解剖学被列入中医药大学的主要课程,而《内经》和《伤寒论》都不是中医药大学学生的必修课,表面是培养中医,实际就变成了培养西医的学校。所以,老中医李今庸教授写了首打油诗:“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三十多年教学苦,培养自己掘墓人!”中医院的中医,基本上也都变成西医了:先给病人开检验单,说的是西医的病名,开的方子是根据病名来用药。无效就叫病人住院抽血、拍片检查。有个某个中医院的名老中医,看病用计算机,对照病名开药方,一天可诊治300多人,确实为医院赚了很多钱,但没一个病人是用四诊八纲看好的。这样也能算名老中医吗?

中医治内科病已经几千年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已被几千年的实践所证实卓有成效,为什么因西医的进入而陷入灭绝的境地?而根本不会看内科病能力的西医,却为什么会占领所有的内科医疗阵地?这是值得我们卫生界、医疗界、文化界深思的。简单地说是中医失去了话语权。

内科病要学的是有关生命的知识,这些东西我们的《内经》里就有,而我们的大学生不能学。这说明作为中医学的原产地,我们安排学生学习中医学课程的权力被现代医疗夺去了,如果没有文化投降,教育部是不会这么做的。文化投降就是全民都做了俘虏,强者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这样几代延续下来,后来管教育的也就不知所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