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技法十则

 Dumas1969 2016-08-21
作者:任梦璋
我们经常收到油画爱好者的来信,提出一些油画技法方面的问题,或来信索取这方面的教材,我们无力一一作答。因而,特请本院油画系副教授任梦璋同志,撰写此稿以应急需,欢迎大家就造型艺术的方方面面提出问题,本刊乐于为大家服务,尽我们所能为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本刊编辑部



  (一)直接(单层)画法与多层画法

  中外油画家的技法,因人而异,又因表现内容不同,画法又多变化。我们仅就历史上形成的这两种画法加以叙述。直接画法,也称单层画法。作画时趁着色彩湿着期间直接塑造,连续突击深入,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在一个回合中画准对象,或者基本上画准对象,也是一遍完成的画法。如果画不准或画不完,趁第二天没干时接着作画。这种画法一般不考虑色彩重叠所产生的色彩,不作利用底色的计划,有时干了也可以继续画。初学者大都采用这种画法作画,或多用于创作及生活中现场的写生,收集人物形象或环境素材速写中以及用于油画创作多人物构图中,逐个去刻画人物形象。它的长处是感受强烈,色泽鲜明,用笔生动,衔接好,不吸油,激情表现,感情充沛。如列宾的画,多数是一遍画成的,画的也比较快。委拉斯贵支的画,多数也是一遍画成的。

  多层画法是数次分阶段,多层次塑造人物形象或环境的方法,用比较长的时间,多次复加色层,多次深入追求。每画一层并不完全盖掉前一层,而是有压、有扫(带),借助于底层透留隐现,造成丰富细致的感觉,使对象表现出含蓄、丰富、淳厚,富于空间和质量感,或在已干色层上保持素描关系。薄涂以透明颜色,例如脸部加红、背景加褐显暖等等。或干扫以造成特殊效果,就是说经过多遍多种方法,压、扫、留、刮、擦,反复追求,造成深入丰富的效果。这是直接画法所不能比拟的,多层画法可充分发挥油画丰富的表现力。

  这种画法多用于长期作业和大型油画创作及肖像创作,深入刻画人物时,需要多次去加工,多层反复去表现,苏里科夫的画多用此画法。古典画法,属于多层画法,其长处是将形与色分两步解决。先在灰底色布底子上(预先刷一中间色作布底色)去画单色油画素描,用褐、生赫、土红等色,基本上选一种色彩调白去解决形的问题,力求鲜明地结结实实地把对象表现在一定空间里,笔触讲究明确,利用厚薄效果塑造形体结构。(白色可预先挤在厚纸上,将油吸去,过一天后用,便于塑造。)形体塑好后放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待它完全干透,再一层层敷以透明颜色,用棉花或布或手指蘸透明色去擦,使色彩(色相)范围一层层往上罩透明色,在解决并保留形体的基础上,多次去解决色彩问题。伦勃朗等画家多用此法作画,尤其是一些肖像画。现代画家完全采用透明画法的比较少。由于素描底子干得慢,制作时间长,再是透明色彩的品种和质量尚未完全解决。

  直接画法和多层画法都不受次数限制,可多次作画,而且在写生或创作当中可综合利用,例如一张创作中有些部分或个别人物一次就很生动地完成,而有的部分则需要多层、反复地加工。多层与单层画法搭配起来在画面上会产生丰富的技法,包括运用透明与不透明的画法,在画面上充分取得丰富的效果。

  (二)怎样才能使色彩丰富

  用多种色彩使色调丰富或是尽可能采用未调过的原色,还是把色彩限制在几种颜色内?就颜色的选择来看,颜色种类少,可以迫使我们更细心地去利用它。利用颜色调和的方法,达到色彩的丰富,即可在自己习作上获得所要的那些色调。在调色板上各种现成颜色的使用将使画面得到某种程度的简化和限制,可最后的结果是习作可能会色彩贫乏。即或调色板上的颜色很多,在调色板上看到现成的整套的各种颜色,但哪儿都没有你经过一番调合需要的色调。只有经过我们对内容的需要,对色彩不断调整探讨,才能创造出这些色调,最好的方法是在画布上直接创造它们。

  一切色调是通过两三种颜色调合的结果。有时一个笔触在调过的颜色上一按(顿),就会产生一种丰富的色调,再一转又成另一种色调。这种方法使习作在色调上丰富起来,即不仅整个画面需有冷暖对比,甚至每一笔都要有冷暖的细微差别。

  要想理解色彩,就要看出它的微弱变化,每块色彩都有细致的差别和倾向。略加点别的颜色进去,看起来没明显的变化,但感觉却舒服了。油画色彩差别实际上差一点点,稍冷一点、暖一点,如果一过分就会表现得很刺激。一点点的感觉,不要近看很好,远看就没有了,要常从远处看颜色的关系是否正确。

  要用加工过的颜色去表现形(不要直接用挤出的颜色,一般情况都与其他色略加调合运用,个别情况才直接用原色)。我们对颜色复杂的理解不能只是认为很多颜色组合在一起就是丰富。如一种蓝衣服也可以分出它们在色调上的区别。可以说在自然界中碰不到完全相同的颜色。假如两个人穿同样的衣服,质量完全一样,但在画面上由于所在空间位置、周围环境、条件(如有人在阳光下,有人在阴影里)的不同,颜色也就不同了,就会产生变化。理解了这点,我们在处理油画创作中多人物构图时,虽然画面上都是身着军装的解放军,或都是穿工作服的工人,除去上述自然变化(远近位置、空间光线变化),还要加上生活的痕迹,如工作服的新旧色彩就有区别。有一次我去一家炼铁厂,看到一位老师傅左前臂衣袖由于常年工作在炉前,被烟熏黄了袖口,这就打上了紧张劳动、生活的烙印,色彩也就随之变化了。

 (三)色彩的空间问题

  在相同明度的冷色调和暖色调中,暖色调会相对靠前,而冷色调会相对退后。饱和的色彩向前,含蓄的色彩退后。

  背景色彩对于深度空间效果关系极大。在黑底上并列同等大的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黄色明显地会向前突出,红色、橙色次之,蓝同黑保持一样深度,紫色潜伏在背景深处。如果在白底上并列同样六种色相,空间深度关系就改变:紫色向前突出,白底则以它类似的光亮将黄色向后抑制。

  色彩的面积也是造成色彩空间的一个因素。在大块红色色域内承受一个小黄色块时,红色起到了衬托背景的作用,将黄色向前推进,但黄色如扩大到相反的比例则反过来黄色能把红色向前推出。

  上述说明一种色彩的效果是伴随着与它有关色彩的位置决定的,一种色彩总是出现在同它有关的色彩环境之中。研究这些色彩本身的性质、光亮明度,根据所表达物象的需要,为突出或为含蓄表达而选用适当色彩,并相应将它摆在有关的色彩环境中,从而较好地表达物象。

  (四)用色如何避免花、乱、琐碎

  色彩运用得杂乱、花、琐碎是初学者甚至是一个成手也容易犯的毛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常常是把视线固定在一块地方。当观察局部色彩时,每块颜色变化都很多,但在大块色彩中并不明显。如拿整个画面来说,要考虑背景的远近在色彩上有什么不同,背景与主体关系相差多少,人物头与身体关系,头部的上额、颧骨、下颌间的关系,忽略了这些大的关系的基本不同,钻进每一小块颜色的分析,结果人物脸上的颜色可能与背景颜色接近,反而会显得没有颜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一块颜色,而要看整体的颜色中它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要使整个画面形成调子,突出主要的,避免让画面上许多颜色争着往外跑,不要使局部色彩太浮(跳)不沉着。要培养掌握整体观念(能力),要经常从整个画面色彩结构、冷暖强弱、节奏、韵律去考虑。在处理具体一部分颜色时,使之与这种大关系协调。加强整体而不是分散整体。必须联系起来看,不能孤立地看,要整体地、全面地观察分析对象的冷暖、色相、明度的变化。从全局整体上要有意识培养观察比较色彩的习惯。

  (五)用色如何避免发黑发脏

  画面色彩发黑,色彩画脏—常画油画的人也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画面脏,对所有物象阴影暗部要相互比较,不要用同样的颜色去画每个暗部。虽然都是暗部,但要分出不同暗部的色彩倾向(色相差别),使之丰富但又不失其固有色。如白布暗面不能画成绿布。

  色彩脏的原因很多,有时因为涂改次数太多,底色混浊,有时因为颜色调得太杂(原色加一二色较好),显得黑,看不出颜色的倾向性,还有是由于画得比对象深(如脸的暗部)。而这些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出自暗面问题。因此,画好暗部是一个重要问题。要使暗部变化丰富透明,不黑不脏,暗面一般比亮面相对画的次数要少、要薄。虽然是多次进行,但最好像一气呵成、一次画完的感觉。每画完一次暗面(如头部),可用刮刀将需要改的部分刮薄,或擦点调色油,然后接着画,画好就留起来,不理想仍可当时刮掉。如考虑到画面色彩虽画得不理想但还可保留形,那么可等两三天略干些的时候再刮,那时刮过后还能隐现留下形的感觉,以备在此基础上接着补充色彩,或用透明色彩薄薄擦上去,或再次用颜色去塑造,继续完成。

  (六)用色如何避免发“粉”

  发“粉”是指整个画面色彩在冷暖关系上的减弱,苍白无力,黑白对比减弱发灰。发“粉”主要问题出在暗面。在画所有暗面部分时,不适当地加进白色去调和,这样会失去色彩的倾向性,失去暗面物体的透明感、空间感和重量感,从而形成画背光面、受光面到处都有“粉”气,像在物质外面敷了一层白雾。

  在画油画时要对白色运用审慎,不要太随便。达·芬奇讲过,要像珠宝一样爱惜白颜色。因为多用了白色容易使色彩不透明、不鲜明、不响亮。

  解决色彩发“粉”的重点是处理好暗面色彩,注意画暗面及重色块时尽量不用白或少用白色去调,可以分析它的冷暖色彩倾向,选用在明度上适当饱和的原色去调和。想使脸部的暗面色彩明度提亮些,可在脸暗面重色里加入相接近、明度稍亮、纯度鲜明的一类色彩,如土红、紫红、橘黄、生褐、土黄等相调合。调颜色时要考虑到它的成分和冷暖程度。比如调红就要考虑调土红,还是朱红或大红。要想使暗面提亮,注意不加或少加白,用纯色相调,既解决了素描关系,又保持了暗面色相的强度与鲜明性,这样的暗面与亮面色对比则能出响亮的效果。

  我们有时会懂得这些道理,但画的画仍然发粉,这时的原因就出在工具运用上。刚用过带粉成分的油画笔还没擦干净又用来画暗部深颜色,使得深色块不纯净。要养成控制用笔习惯,画暗面或重颜色的笔始终要保持一两支不去蘸粉、渗粉,当笔根有粉再去画暗面,就会影响色彩浓度和强度。其次再分出画冷颜色的笔与画暖颜色的笔,一支笔刚画完冷色又去画暖色,再擦不干净,相互混淆则色彩易变灰。作画过程中为使色彩准确,每换一种色,笔上原来的剩色如果能用就可以继续蘸色相调,如果用不上,必须把原笔上剩色擦净,重新换色,如不擦净,色彩混浊,画面太厚,用起笔来就容易“和泥”。

  (七)色彩关系如何调整

  在油画写生整个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是色彩整体与部分始终存在矛盾。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和保持大的色彩关系,如果整体色彩关系不好,则会影响其他矛盾(问题)的存在和发展。

  用色造型,首先要把大的关系确定好,如画人像要想使头部突出在背景空间前,趁颜色没干,再加进一些尚缺的颜色进去,使它丰富。有时调整大的色彩关系,少考虑点局部形、局部色也是允许的。

  还有一种情况,一开始画的大的颜色关系准确,接着就画具体的形,反倒会把色彩大关系画没了,显得很灰,这时会感到自己没把自然存在的对象的新鲜的感觉画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时应用大笔去塑造、去打破,多从整体检查。如果色彩感迟钝时可以休息一下,再看就会感觉新鲜,或用其他办法检查一下,使大的色彩重新鲜明地对照出来,然后再画,用新鲜感去表现对象。颜色的强度和观察的程度有关,但整个色调完全靠“第一印象”,正确的色彩一下就能感受到。当色彩表现得不理想时,可看得粗(大体)一些,对具体形体,如衣纹的小变化少注意些,用笔大一些,区分颜色差别以后再去画具体的小形。这是要抓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整体关系。用大笔恢复原来好的颜色感觉,可能形不够准确,甚至会损失一些小的局部效果,但经调整后基础好了就会促进形和其他问题的解决。

  既然色彩冷暖是互为存在条件的,那么画画时应注意整体,采用比较好的方法来对待对象中的复杂关系。色彩运用是否合适,必须从整体入手,凡是用色合乎整体规律的往往相协调,如把整个色彩关系分散开就会不协调,如果自然地去找色彩,会眼花缭乱。要抓住自己对事物的新鲜感,迅速而整体地去观察,抓住大的色调与对比关系。

  一般说色调的两端—最冷与最暖色,其对比容易被发现,但要找到微妙的中色—灰色(或称中间调子),就难些。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比较色素(色相)的倾向性,哪种色素占优势的问题。要学习区别细致微妙的冷暖差别(对比),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训练细致辨色能力。

  冷暖对比在近处主体部分强烈,素描关系也强烈。随着空间层次逐步加深,冷暖对比也会减弱,即相差细微的倾向要找到,如背景为衬托主体人物暖的脸,则背景应冷些。但背景冷色中又适当渗透一些暖色的成分,使之与脸色相呼应并相互协调。过分的冷色会使景与人隔裂。

  (八)作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比较:“整体着眼、局部着手”

  画写生或创作着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比较。画面一处或一部分定准了,其他地方才可以与它比较着画。很快很薄地铺完大体的关系之后,就要找出一处(较有把握与考虑比较成熟之处,通常将人物周围之环境色彩)用厚色一下画准。不但从明暗而且从颜色冷暖上画好环境背景与人物的空间距离。尤其在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创作中总是先把特定环境空间画好,才画人物,使人物处在一定空间环境中。

  作画不要急于将画布每处都涂到,涂满了容易画“死”。开头先定准一块,之后逐渐扩大,画准色彩关系与结构关系,感觉到表现的确像那美的生活一角。这时看着画布也想接着画下去。每天选一块去画,不断充实地画起来。如果先都涂得严严的,色彩关系没找到,并且越往下画就越易与下面色彩混起来,颜色也不鲜明。这时应用刮刀去刮,用棉花蘸油去擦,也可用厚颜色往上去画。别想一下很快都涂满,应计划好时间,一部分一部分去画准,该厚就厚,该薄就薄。不要每天东抹几笔、西抹几笔,没目的地画。用自己的感觉加上理解主动自觉地去画,一边画一边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进行油画创作制作阶段,要有计划研究各个细部,如果是多人物画面,就要计划好先后顺序轮流刻画每一部分,画一遍不足再轮流一遍,个个击破。

  经过对画的深入进行,虽然每部分都充实丰富起来了,但长时间盯住细节画,大色彩关系会表现得不够新鲜和尖锐,会产生灰暗状况,这时要回到整体,大胆收拾一下、概括一下、恢复到最初新鲜的感觉上来。由于长时间作画,恢复新鲜感比较难,但只有恢复了新鲜感,再回到整体才能使画再提高一步。

  最后概括,不等于将细部抹掉,应加上一些调子,使最暗的部分暗下去,亮的部分亮起来,使有些地方突出来,表现得尖锐有力量一些。总体来看,可从下面几方面去进行比较:一从明暗系统上去比较,将所有的亮面、暗面、中间顺光面进行比较;二从色彩差别上去比较,这点比较主要;三从主次强弱虚实去比较。事实上,这三种比较又是相互结合联系在一起的。

  (九)吸油的出现与处理

  首先找出吸油的原因,对油画长期作业或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由于前一次底色没有干透并又继续画就会出现吸油现象。尤其在画的暗面吸油之后,色彩会变得发粉发污,素描关系也会变灰,使得画面该黑处不黑,该亮处不亮,色彩暗淡,不够厚重透明,影响总的效果。

  解决的办法,用调色油擦一遍,这时画面又会恢复到吸油前的色彩效果,然后再接着画,或者用刮刀将所有吸油部分刮掉,或用布蘸香蕉水擦掉吸油部分,注意不要伤到油画布的底子,刮或擦完之后涂上一遍调色油,再重新画。

  对吸油的现象主要以预防为主,养成严格的习惯,对每要继续画之处,用手去摸摸画布,如果颜色还湿或摸得下来,可以接着画,因为趁湿油色可以接起来,虽多次增加颜色,但却像一次画完。如果画布干透了,也可以接着继续画。若似干未干,最好不画,或处理过后再画。更主要是要加强作画的计划性,在每画完一部分之后,留下充分的时间,干透再画为好。

  (十)黑色的运用

  初学者对黑色比较陌生,不习惯用,不会用,往往认为黑色容易导致颜色发黑发灰。其实不然,黑的颜色运用起来能很丰富,与黑色调合后的色调都会显得很沉着,有分量,色相也很美。但初学者还不善于运用黑色。如画头发或画面中最重最暗的地方,往往会将黑色厚厚地涂上去,画得很死。其实应用黑色去调不同的冷暖色去画,找出黑的冷暖倾向。黑色是中性色,黑色与所调的颜色往冷暖两极转化都会协调。在画人物的皮肤时,适当地加进一点黑色,会感到很舒服,像是空间中的大气下,或天光直射下反出的色彩。画冷光影响时,用黑调色比用青、蓝调显得较暖,适宜与暗面暖色相协调。但是注意黑的用量要适当,不要过量。尤其画皮肤颜色,要用少量含黑的成分去调,如果过量就适得其反了。对黑色的运用,各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列宾、谢洛夫、德加就比较善于运用黑色。

此文发表于1983年第一期《美苑》

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之友》第四期、《美术之友》第五期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