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里面,6个都会回头再借,上岸的不多。” 就读于湖南某高校的大学生季刚(化名)刚刚毕业,回顾自己的经历,他如此形容当下正火的校园网贷,担心自己的老路会被其他大学生不断重复。 过去3年来,季刚先后在17个校园网贷平台借款20余万。今夏毕业时,他的债期已延续到2018年11月。 “校园网贷”,这个近几年颇为活跃的词语,今年以来却常与“跳楼”、“援交”等负面事件相连。今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校园网贷”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其间却加了“不良”二字。 作为网络贷款平台中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分支,校园网贷往往无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学生身份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就能申请到贷款。 “无前期,无抵押,各种口子撸钱。”随着网贷在校园中遍地开花,大批“中介”应运而生,季刚用这句话描述网络上活跃的这批专为大学生代办校园网贷申请的中介。 3年前,自从“中介”帮他借到第一笔贷款,并收取2000元手续费之后,季刚开始陷入拆东补西、以贷还贷的漩涡,最后,自己也成为一名校园网贷“中介”。 早报调查发现,这些“中介”大多至今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乱象一:中介教学生谎言应对电话审核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学生贷款”,能得到此类账号1300余个,其博文内容多是代办各类校园贷款的广告,广告词充满诱惑:“想帮女朋友清空购物车快来找我”、“几十个贷款平台,本科最高5万,专科最高3万,不下款不收费”…… 早报记者观察到,此类微博排名前三的账号,粉丝数都在50万以上。博主们的签名中,不乏自称“全国大学生专业贷款创始人”、“微博贷款创始人”。 微博粉丝量排名第一的博主鹏哥(化名),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称从事校园贷中介已有3年,在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中介工作室。他曾在朋友圈称:“大学里靠自己白手赚到7位数。” 多名圈内人士介绍,校园网贷中介工作室内“工种”亦有细分,包括“操作员”、“代理”、“学徒”。“操作员”负责平台系统操作,按单固定提成;“代理”从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拉客户,从中介手续费中抽成;“学徒”想学“技术”,但拜师费用往往在数千元。 季刚介绍,一般校园网贷的申请多要经过此类流程:上传个人信息注册并填写申请、录制视频作为电子合同、电话审核、放款。 事实上,对大部分网贷平台而言,个人可直接在网页或客户端办理。但中介们往往宣称其代办的“成功率高、下款快”,若个人申请失败,便无法挽回。 中介小威(化名)告诉记者:“很多平台都是有内部通道的,工作室会和内部审核员合作,优先审核。” 对于这种说法,季刚不以为然:“中介就是承上启下,没什么特别。缺钱的人很急又不知道怎么弄,还不一定搞得好,他们的心态是,花个10%的手续费能拿到钱就行。” 记者获取到一组中介的内部资料,其中一份名为“大学生贷款资料通用版”的文档,将90余个贷款平台的相关信息汇总成表,俨然一份“通关攻略”。列出的项目包括学历要求、可申请额度、利率、审核资料等等。此外,“毕业班能否贷款”、“审核是否会给家里打电话”等细节也清晰注释。 该资料中还有针对不同平台的“风控”情况,包括各省市可办理贷款的院校名单、借款人户籍所在地限制等。 对于申请的最后一关——电话审核,该资料亦有范本:“问借钱干什么,就说创业,开网店”;“不会说还不会编吗?借钱还债、打游戏、玩股票,会借你吗?” 这组资料里还特别强调:“如果问你有没有中间人收费,一定说没有,切记!否则过不了。” 乱象二:贷款很容易 也会成为犯罪的诱因 还款逾期照片被曝光、欠款60万跳楼、贷滚贷被迫“援交”,近期曝光的校园贷恶性事件中,往往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词:逾期、催收、罚息。 季刚称,还不起贷款的学生,在重压之下,有的走上“以贷还贷”路子,他自己就是典型的一例。 2013年大二刚开学,季刚就用光了整学期的学费,便通过中介借到第一笔贷款——1万元,然而实际到手的只有6000元。“第一次被坑惨了,中介收了我20个点,平台还压了20%的咨询费。” 季刚称,校园网贷平台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间,“开始觉得也就亏点利息,以后赚钱就能还上。”然而,一“贷”开头,后“贷”无穷。之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季刚就得找新的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一路贷下去,仅过了一年多,月还款额已经累加到了1万多元。 季刚称,到了大四,大部分平台不接受毕业生申请,他只好又借来8个低年级同学的信息,前后贷了几万元,直到现在仍未还清。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中介都不约而同地开展某热门平台的“代还”服务。在众多校园贷平台中,该平台因额度大、利息低、下款快而广受欢迎。 “代还就是之前在这个平台贷过了,客户还不上,我们帮客户垫付,再重新贷出来。”中介小林(化名)透露。季刚称,第一次还款后再申请,额度也会随之增加。就本科而言,该平台第一次申请金额一般在5000元到1.5万元之间,还款后二次申请,最高额度可达3万元。 该平台“代还”也成了中介的新兴业务。鹏哥也于近期公开表示,“斥巨资拓展***代还业务,第二次申请最快6分钟出结果,1小时下款18000到30000!” “这里面利润很大,长沙这边直接垫要收10%到20%的手续费。”季刚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比如你有八千多没还完,我给你垫了,二次贷款,我再给你做个2.2万的,你把八千多还给我,你还要给我二次贷款的中介费。” 依上例,借款人仅中介费一项就要支付4400元,二次贷款2.2万,实际融贷通赢、融合天下、融和贷、融华财富、融汇天下、融汇阳光、融佳易贷、融交所、融金宝、融金贷、融金汇、融金交易、融金桥、融金所、融金通、融科贷、融立方、融联伟业、融诺微贷、融融网、融商贷、融生在线、融盛创投、融通e贷、融通汇信、融通聚富、融通资产、融头金融、融投贷、融途e贷、融信速贷、融信网、融星行、融讯网、融业宝、融业网、融一网、融亿通、融易贷、融易理财、融易融、融易投、融易信、融易在线、融益财富、融盈贷、融裕贷、融圆财富、融之家、融至鼎到手的不足1万元。如分三年期还款,最终要还本息总共近3万元。 中介让学生贷款变得轻易,也可能成为犯罪的诱因。季刚表示,作为一个圈内人士,他也听说有学生贷款后“跑单”,“一个月卷了20多万,跑了,学也不上了。”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认为,“如果存在主观恶意,就有欺诈的嫌疑,跑路金额大的话,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乱象三:用分期购物套现 往往被中介狠敲一笔 除了代办贷款,分期购物平台“套现”是中介业务的第二条腿。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67.5%的受试大学生表示用过分期消费,并将继续使用。24.3%的受试大学生表示使用比较频繁,“每月3次以上”。 某校园贷QQ群中,不时闪现广告称,“8.8折回收各分期购物平台额度,一单一结,秒到”。也有中介打广告“六折回收”。 季刚介绍,“套现”就是借款人用分期购物平台上的额度消费,然后将货物寄送给中介,中介会按照所花额度八折左右的比例支付借款人现金。 另一位承接套现业务的中介阿斌(化名)称,现在购买手机比较易变现。 季刚称,除各大分期购物平台可完全实现线上交易外,另有一些网贷平台需要线下交易,面签分期购物合同。此时,一些中介往往趁机狠赚一笔。 “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手机4000多块,学生到手才1000多。”季刚说,这种交易,学生需要跟网贷平台当面签订一份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的协议,购买行为并未实际发生,仅仅为了套现。这一过程中,实体店老板、中介、甚至中介的介绍人都会私下参与分成。 季刚特别提到,中介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来是实体数码店的推销员。他们在手机分期兴起后,接触到网贷套现,便开始转行,“发现卖一部手机还没做一个手机分期套现赚得多。”如今,火车站、数码城附近,此类中介大批聚集。 杨东认为,套现组织可能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如果持续地、大规模地做很可能存在这种风险,但这个规模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专家:属法律空白亟待规范 季刚称,一年多的时间,他前后借了17个平台,到了大四,欠款已累积到十几万,“一个月中有半个月都是还款日。”今年7月20日,一笔6000元的贷款隔日即将到期,季刚终觉穷途末路。 踟蹰再三,季刚还是选择跟家里坦白。父亲听闻后既惊又气,“它们(平台)为什么不通知家长!这就是坑人。” 8月1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要求,“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 “有个南京的家长找到我,说孩子在好几个平台一共借了30多万,最后利滚利到100多万,家里没办法准备卖房还债。”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左胜高律师称,已有很多类似遭遇的家长前来咨询。 左胜高说,从诉讼的角度讲,律师也很难介入,“欠债理应还钱。债权人又不起诉,就是以各种方式催款,很难摆脱,有的孩子连学也不敢上了。” “校园贷中介是校园贷发展的必然产物。”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这些贷款平台不能亲自去发展下线,所以就从学生中产生,优点就是学生间互相信任,便于开展工作。” 付建同时表示:“这种套现、包括校园借贷本身目前没有法律制约,是法律的空白。” “现在觉得不太好做了,好多平台的范围都缩小了。”近期,季刚明显感觉到不少校园贷的风控变得更为严格,不再像2013、2014年时那样宽松。 “那两年正是最火的时候,一下冒出来好多平台,昙花一现的多的是。”季刚说,有个同学2014年贷了款,没等还完平台就先倒闭了。 付建将校园借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周期,2011年至2012年是萌芽期,2013年至2015年是疯狂发展的混乱期,2015年下半年至今则被他称为矛盾期,“很多省份和学校已经显现出不少矛盾,如此蔓延下去,未来两年内将会更加混乱。” “对于网络借贷,国家没有统一的征信系统,借款人可以从多个平台借款,出借人又很难对其信用资质进行准确评估。”左胜高称,为了规避此种风险,目前已有不少平台形成联盟,共享信息,或是与专业征信机构进行合作。 “校园贷更多的是利用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诱导其过度消费。”左胜高认为,网贷进校园应该先经过校方的备案,“什么样的校园贷才能进学校,要制定一个标准。留学、培训等解决学费的应该鼓励,高消费的就要理性把握,从中加以区分。” 8月下旬,大学生们正准备返校,在一些校园贷QQ群里,招代理、中介的广告依然在刷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