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范:让我们站着把《百鸟朝凤》讲讲清楚

 静雅轩345 2016-08-23

  

       尽管一个周末“跪”出了2000万票房,但我始终觉得对于《百鸟朝凤》这样一部影片,跪着求发行,不如站直了把它“讲讲清楚”,让观众因为电影品质去影院。本文是一篇美文,最后也出现了“值得你买张票去电影院”这样的真心推介,但看完文字,你会肃然起敬,对好电影,对吴天明这样的电影人,对有眼光的影评人。



 


 

让我们站着把《百鸟朝凤》讲讲清楚

文/姜范


几杯酒下肚,焦三师傅面泛桃花,醉眼朦胧地拿起了唢呐。徒弟天鸣第一次以班主的身份出活回来,带着礼物来看他,他拿出藏了二十多年的好酒。

 

这一次,他吹得活泼明艳,眉梢眼角都带着笑意。一旁的师母抬眼,脸上升起红晕。

 

唢呐是吹给谁听的?是给自己听的。他还说,唢呐是从骨头里吹出来的。

 

《百鸟朝凤》就是吴天明从骨头里吹出来的。

 

 

(一) 

 

他们是土里刨食的农民,拿起唢呐就成了贴近了艺术的唢呐匠。手艺人该有的责任尊严,一个都不少。

 

要想别人敬着自己,自己就得先敬着自己的行当。焦三师傅念念不忘昔日的荣光,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了一地,恭恭敬敬地听他给逝者吹奏送别。

 

他自然也会对得起别人的恭敬。出活的时候身着白色对襟布褂,镶红边系红腰带的是红事,镶黑边系黑腰带的是白事,一点马虎不得。

 

唢呐行的规矩,更是一丝不苟。讲悟性更讲德行。等级最高的是百鸟朝凤,只有送别德高望重的逝者才吹奏此曲。一个当过四十年村长的逝者德行有亏,他的子女再客气再恳求,焦三师傅也不肯给他吹百鸟朝凤。另一个打过鬼子、真心对百姓的逝者,焦三师傅主动为他吹百鸟朝凤。有操守有底线有尊严,甚至可以为别人盖棺定论,一个老唢呐匠是有足够的理由骄傲的。

 

 

来学唢呐的,都是普通的农家子弟。师娘端来一瓢水,插进一根麦秆,让天鸣一口气吸干。天鸣憋得喘不过气来,水还剩下了小半瓢。师傅还是收下了他,还让他接了自己的班。后来焦三师傅告诉他,选他接班,是因为他看到父亲摔倒后急得流泪,师傅从眼泪里看出了少年的忠厚善良。

 

唢呐是贫苦生活中淡淡的诗意。夏日河畔,一个小小少年,一根长长的芦苇杆,远看仿佛静止了一般。用这根比自己还高芦苇杆吸河里的水,是师傅布置给他的功课。认真的少年红着脸,拧着眉,汗珠子打湿了粗布衣衫。突然,他尝到了河水的滋味,在河堤上奔跑起来,欢快得像林中的小鸟。

 

林中的小鸟,是大自然送给他的师傅。到树林里听鸟叫认鸟叫学鸟叫,甚至凭借一片小小的树叶和小鸟对话,唢呐就是这片水土养出的自然的魂。

 

活着不只是穿衣吃饭,死亡不只是哭丧入殓,对生命都该有些慰藉和尊重。唢呐匠因此而生因此而荣,也在绵延数百年的时光里养成了独特的风骨气质,像高亢明亮的唢呐一样昂首挺胸。

 

 

(二)

 

不过晚了十几年的工夫,天鸣就没赶上唢呐匠昂首挺胸的日子。

 

师傅早就看出,人们对唢呐的兴趣越来越淡了。寥寥无几的活,不过是后辈为家里的长辈做做样子,哄老人家高兴而已。吹了千百年的唢呐,已经入不了今天青年的耳了。

 

渐渐地,敷衍变成了排斥。师傅知道,不是没有钱,是心里荒了,心里乱了。

 

他们似乎喜欢新鲜的东西。西洋乐队进村了,豹纹超短裙的性感歌手上台了,他们眼中闪过好奇兴奋的光芒,粗暴地打断了唢呐吹奏。唢呐匠被激怒了,回击了一曲《南山松》。狂躁的青年早已不耐烦,冲上来夺下唢呐厮打起来。对台戏演变成一场流血斗殴,唢呐被踩烂了,唢呐匠的尊严也被踏扁了。

 

 

没有活,没有尊严,师兄弟外出打工谋生了,天鸣的游家班名存实亡了。好容易接到一个活,却怎么都凑不齐人手。病重的焦三师傅勉强出山,替高烧的天鸣为逝者吹百鸟朝凤。这是一个多么惨烈悲壮的场面——鲜血从唢呐沿滴下,焦三师傅已经无力再吹百鸟朝凤。他让天鸣继续吹唢呐,自己擂鼓,以命相搏,履行着唢呐匠的职责,捍卫着唢呐匠的尊严。

 

再多的水也救不活久旱的苗,半曲百鸟朝凤成了焦三师傅的绝唱。他让天鸣卖了家里的牛,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而是再给天鸣置办一套新唢呐。人总会走,唢呐的根却不能断。这是一个老匠人的执拗,要想跨越生命的长度代代相传,就要有人把它看得和命一样重。

 

焦三师傅走了。高高的新坟前,天鸣独自一人为他吹奏百鸟朝凤。

 

(三)

 

从天鸣父亲求师傅收下儿子到天鸣出师,不过十年工夫,唢呐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如同无比锐利无比迅捷的一刀,看不见血却足以夺走呼吸。

 

 

即使县里文化局来人想为唢呐录音,天鸣也组不起一个完整的班子了。为了生活,一个师兄被木材厂的机器削去了手指,另一个在石器厂工作半年落下了肺病,拿不起也吹不成了。天鸣自己呢,空有唢呐班老板的名头,已经让母亲担忧到了让妹妹为他换亲的地步。

 

代代相传的唢呐手艺人挺过了数百年的漫长时光,却倒在了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的短短十数年。那些有幸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尚且勉强度日,小小一个无双镇的唢呐匠又能到哪里去寻找希望?

 

坚守,是匠人苦熬的通行证,也是匠人光荣的墓志铭。为了一句誓言,天鸣在艰难的生活中坚守着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唢呐。一诺千金,强硬得令人心折,悲壮得令人心疼。

 

 

《百鸟朝凤》展现的,是一个矛盾的时代。一些人视若珍宝的东西,却是另一些人不屑一顾的废物。一些人以命相搏泣血挽留的消逝,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自然的淘汰,甚至主动的放弃。还有些颠覆,被冠以创新的名义颂扬着。旧的被打破被抛弃,新的尚在空中漂荡,只剩下焦躁的人们在原地徘徊。

 

这当然是一首惆怅哀怨的挽歌,却没有付诸简单的批判指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付出了更为惨烈的代价。就像《百鸟朝凤》里,人们抛弃了传统的唢呐,又无法从西洋乐器中获得共鸣,如此彷徨无依,才是矛盾的更加苦痛之处。

 

并非仅以逝者为尊。可以说吴天明入戏太深,可以说他的手法不够时髦,但他对现实的思索和体察,对底层的深情关怀,近乎悲壮的坚守以及杜鹃啼血般的投入,所能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是那些与商业亲密无间的后辈导演难以企及的。

 

他似乎想说,电影不只是眼前的娱乐,还有广阔的现实和现实中的坚守。

 

《百鸟朝凤》值得你买张票去电影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