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与生活的交错——杭钢

 绿沸 2016-08-24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省属国企,始建于1957年,位于杭州城北,半山脚下,老杭州人习惯叫它“杭钢”。当时选址于此,一是为远离城市,避开长年季风的风向,同时也是为借运河运输之利,方便流通。


现今,伴随杭城的发展,杭钢早已从城外被自然纳入了城中,城北的工业板块,也相继拆迁成了城市遗迹并借此大力开发了房地产。


为西湖慕名而来的客人们,一定不曾想到,风景之外,竟还有杭钢这类工业巨人深藏于此。



逛杭钢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它不像大部分的钢厂,有独立封闭的厂区,戒备森严。因身处城市交通枢纽,便有各种小道穿插其间,而各种人事也是畅通无阻。它大度得好像杭州城里近乎全部免费的景区,要找的地方,只要找对,便无所谓门的阻挡……



行走在钢厂里,迎面遇见的会是铁轨上缓慢开行的火车。。。


肆意鸣笛的大型车


报着站牌的城市公交与卸载完钢材的大货车擦肩而过,家用小三轮、电动车穿梭其间。




交错混杂的画面充满了镜头感,像极了一副黑色幽默的漫画,身处其中,除了恍然隔世的穿越错觉,更多的是一份迷惘,这究竟是人们生活的城市还是故事里陌生的钢厂?



杭钢2013年的产能不及400万吨,这个规模在国内只能算做中小型的钢厂。在唐山不少建厂十年的民营钢厂都能轻松超越这个生产规模,而即便在浙江本地,也已有接近此等规模的调坯轧材民营钢厂出现了。



杭钢的优势是其高达80%产量的优特钢,较高的附加值使其在钢铁行业不景气的2013并未出现亏损。同时,在钢铁主营业务之外,在房地产和商贸等三产服务业方面的较好发展,也保证了其甚至超过了主营盈利的丰富利润来源。





钢材供过于求的矛盾在前几年的虚荣过后,日渐突出暴露。这两年在宏观大调整中更显颓势,钢厂开始自吞苦果,前期投入收不回,后期销售跟不上,停炉停不起,而转型,又谈何容易。



杭钢搬迁的传闻已是陈年旧谈,版本很多,也都听起来有板有眼、甚是真实。早年的海盐基地,最近的舟山传言,政府始终对此沉默应对,反倒留给人很多遐想空间。只是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落后产能的设施已逐步淘汰,一幢幢空置的老厂房,一座座未曾完工的大楼,像极了恐怖片里的废墟。它只是存在着,陌生却真实。




其实搬迁的难题无非两点:一是如何防控搬迁带来的新污染,二是如何协调好行政关系的从属、经济利益的分配和员工的就业。




说实在的,杭州的本地人并未对杭钢有太多类似于PX项目那样对立的情绪,两者相处,更像老夫老妻生活惯了,即便对方有些让人隐忍的坏习惯,也并不排斥讨厌。




而杭钢的员工,除了偶尔在风声起时议论一下搬迁的传言,多半时候还只是按部就班地埋头工作,心里盘算着的是假若真的搬迁可以算上多少工龄,领上多少下岗补贴,还能喝多少顿老酒吧……



其实呢,很多生活的味道,尝了才会知道,然后就默记在了心里。比如喝酒吧,喝着喝着喝醉了,醒来抿抿嘴,还是会想起酒香。杭钢究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多少生机,又产生了多少污染,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谁都说不清。无奈它站在了雾霾时代的潮头上,就不得不被推着离开。主观上,不想杭钢搬离,只是因为,恋于旧物,也不喜欢离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