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117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威龙集藏 2016-08-24
 
 
 
全套枚数 2枚 全套面值 0.88元 小型张规格  
发行日期 1985年9月3日 防伪方式   小全张规格  
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 设 计 者 伍必端 小本票编号  
印刷版别 影写 责任编辑   小本票规格  
摄 影 者   整版枚数 56枚(7×8) 原画作者  
资料提供   整张规格   雕 刻 者  
单枚信息
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元) 发行量 邮票规格 齿 孔 度 备注
(2-1)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0.08 1580.46万枚 40×27毫米 11度  
(2-2)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0.80 1247.26万枚 40×27毫米 11度  
同时发行  
相关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国际冲突的基本矛盾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增长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迅速崛起。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意、日法西斯成了全人类最凶恶的敌人。

  首先挑起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附近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短短四个月时间,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至1935年底,日军控制了河北、热河、察哈尔和绥远的大片地区。

  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遭到猛烈抵抗,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重新合作,共同抗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1939年4月又入侵阿尔巴尼亚,实施武装占领,1938年3月,纳粹德国兼并奥地利。次年3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发起“闪击战”。随后,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军分三路同时向苏联发起突然进攻,苏联人民从此展开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同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向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发起突然袭击。8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为协调各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于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经过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浴血奋战,1943年,同盟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转守为攻。自1944年起,同盟国开始从东北两线向德军发动全面战略反攻,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同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第一颗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出兵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也对侵华日军展开全线反攻。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艇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徐永昌也在受降书上签了字,历时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就此宣告结束。

  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各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开始得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遂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为取得最后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世界各反法西斯同盟国也向中国人民提供了无私的援助。

1985年9月3日,正值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决心,邮电部发行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2-1)为“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画面用“卢沟晓月”和桥上的石狮子为背景,表现了29军士兵冲锋陷阵,抗击侵略者的形象,以此来表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感人情景。

  (2-2)为“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画面以巍巍长城为背景,描绘了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手执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武器,并肩战斗、英勇杀敌的雄姿。

  抗战时期的木刻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了突出画面的战斗气氛,作者有意识地将两枚邮票设计为对称图案,加强了动感,一条红色细长的标题字贯穿票面,显得很有气势。整个票面套印浅黄色,使人沉浸在四十年前的沉重气氛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