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史,学历史 文:雾满拦江
杨炯的这首诗,内含两个成语。
第一个成语叫完璧归赵。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说的是战国年间,赵国的和氐璧天下知名。秦国闻之,提议以50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氐璧。赵王知道,如果信了秦国,把和氐璧送去,秦国就会毁弃诺言。可如果不把玉璧送过去,秦国就会借口赵国“缺乏友好诚意”,而再次发兵侵略。
无奈之下,赵王派了蔺相如持玉璧前往。到秦国后,蔺相如把玉璧拿给秦王,秦王开心已极,与朝臣传看,丝毫也没有割地的意思。于是蔺相如假称:大王,这玉璧好是好,但有点暇疵,等我指给大王看。他把玉璧拿到手,立即退到柱子前,厉声道:秦王,我看你们根本没有割地的意思,干脆咱们也别交换了,我就在这儿把玉璧砸了……说罢,做势要砸坏玉璧。秦王大惊,急忙道歉,并表示真诚割地。
但蔺相如知道,秦王最后还是要反悔的,就派人持玉璧从小路逃回,秦王见此结果,很是无奈,只好放蔺相如回去。
这就是第一个成语,完璧归赵的由来。
蔺相如立功归来,赵王以其为相,这激怒了大将廉颇。
谦颇说:我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才熬出头来。而蔺相如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大王就以其为相,这太不公平了。等遇到蔺相如,看我如何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就回避与廉颇见面。有人问他:你是害怕廉颇吗?蔺相如回答:不,秦王何等可怖,我都不怕他,岂会害怕廉颇?只不过,我二人同为国家柱石,如果冲突起来,岂不是亲者痛而仇者快?
廉颇听说了这事,感动的说,我不如蔺相如啊。
于是廉颇赤裸上身,背负荆条,求见蔺相如。意思是知错了,请求蔺相如责打他。蔺相如当然不会打,而是急忙把廉颇搀扶起来,从此文武同心,将相相和。这就是成语负荆请罪的来历。
杨炯这首诗,是把当时一个很有名气的才子赵纵,比喻为蔺相如。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以无尽通明的风景,比喻朋友开阔的心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