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个小朋友半夜发烧去医院检查 一个西医的医生给孩子开了中药小柴胡颗粒 后来吃药后好转。 但又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半夜发烧去医院检查 一个西医的医生给孩子开了中药小柴胡颗粒 后来吃药后不见好转。还发生了腹泻的情况。 这个时候,家长还是质疑中药的问题。 到底治疗发烧的是西医还是中药呢。 到底小柴胡治疗不治疗发烧呢? 为何西医可以用中成药来治疗病人呢? 他是哪来的自信呢? 想到上一集想当蜘蛛侠的药师说。 上面提到的小孩第一次发烧是温病发烧, 属于少阳病的范畴。 在中医的体系里如果辨证少阳,使用小柴胡是对症的。 第二次发烧是受寒发烧,属于太阳病的范畴, 如果这个时候继续用少阳用药,则有可能引邪入里, 则后面的腹泻就很好解释了。 所以西医开中药大多,是靠蒙的。 这个里面的道理就是羊爸爸那句经典的说。 哦不对,是这句。 现在我们来细说: 你都吃过西医开过的什么中成药? 小孩生病时,是否有西医给你开过中成药?是不是开的都是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为主?比如蒲地蓝口服液、咽扁颗粒、X力咳合剂、清开灵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你敢不敢问他,丫辨证了么就给我开中药。 并不是说这些中成药不能用,只是中成药毕竟是中药,使用时要按中医辨证后才能使用,而并不是按症状来对应的。曾有西医儿科医生问,为何发烧的小孩给用柴桂退热颗粒后会拉稀,这种情况就极可能就是因为存在中医辨证上的方向问题。 中医辨证为你考虑了当下,也为你计划了未来。 操心的跟你妈一样。 中医辨证最基本的就是寒热辨证,即要针对人的生病做一个寒热的分类。想象一个大人,在跑步后会全身热血沸腾,会全身发热,这个就是热证,意思是因为内部或外部的原因导致气血处于相对比较旺盛活跃的情况,就是热证,相反地气血处于相对弱的情况就是寒证。 那问题就来了,发烧是不是就是热证呢,因为小儿发烧基本都是气血很旺盛呢。中医辨证就像下围棋,有人可以往前多想一步,有人可以多想两步,中医呢,是一定要多想一两步的。比如跑步的情况,气血是比较活跃,但是却没有外部因素,本来就是一个生理现象,但是不需要按生病的热证的处理;那对于发烧,就要看情况了,对于受寒引起的发烧,那发烧是因为体表受寒后毛孔被闭住,导致身体需要靠发烧来解决,所以这种情况发烧本身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烧背后的原因即受寒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似乎复杂化了,到底有没有热证的发烧呢,当然是有的,就是气血比较旺盛,但是问题就是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原因导致身体自身的调节出了故障,从而出现局部或短暂的气血旺盛过度的现象,这时才需要按清热的方式来处理。中医辨证都是讲证据的,而且一定是找出合理的证据来证明确实有热证的。 不是发烧就是热病,都需要四诊合参 但是有两点可以肯定的是,一是并不是发烧就是热证,二是热证一定要有热证的证据,并不是有咳嗽就有热、并不是有喉咙痛就是热、并不是有感冒就是热……具体如何找证据进行辨证,中医有一套体系,就辨证清楚寒热这个目标而言,普通的家长也是可以学会的。学会了寒热辨证后,真正有热证时才能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而如果是寒证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那就用反了。 寒上加寒可能导致身体的正气开始往衰落的方向发展,本来没拉稀的开始拉稀,食欲开始不好,肚子开始胀,舌苔开始偏白厚……正确处理寒证的药应该是辛温的药,而不是清热的药。 西医用中药,就像小孩偷穿你的高跟鞋 迟早要摔倒的。 西医,如果没有按中医的辨证而只按说明书开中成药,则极可能是错的。目前国内的法律没有禁止西医开中成药,即没有经过任何中医培训和考核的西医执业医生也是可以开中成药的,而且,在医院,中成药本来就是放在西药房,西医都是习惯的把中成药当成西药来用。西医有些专业的院校学生有学中医学,但是对中成药的应用以及中医辨证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训练。中国有七成的中成药是西医开出的,所以西医开中成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是非常非常多的。为了避免小孩的健康受到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最简单的策略就是拒绝西医开的中成药,除非你能确认对方给做过了合理的中医辨证。 西医和中医,都是作为医学,我们尝试去还原其本来的目的,我们都知道目的肯定是为了人的健康,目的不是商业,也不是卖药。但是恰恰是商业使医学保护人健康的目的受到了巨大的污染。医生在其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异化。 要不还是自己学习练就火眼晶晶吧 倘若我们能做到一定程度上做到由妈妈(或爸爸)来护理小孩的健康,那异化的问题就是不存在的。没有哪位妈妈会想多给小孩吃药,因为自己给小孩吃药天然地不存在业绩考核的问题以及销售提成的问题。妈妈一定会希望用尽量少尽量简单的药物给自己小孩做处理,这里面只存在一个用药是否精准的问题。而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妈妈(或爸爸)通过辨证精准使用中成药给小儿处理常见问题,我们发现是可以做到的。 |
|
来自: Dementia豆豆 > 《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