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的价值

 圆角望 2016-08-26

  [上海]陈茂生

  “朋友圈”与日记真有一比,后者还有点隐晦婉约,前者就是直截了当:“求分享”。

  春秋;依托网络,朋友圈的“分享”当即就能“网红”,不过“冷”也在瞬间。利益分享叫博弈,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文化分享是认同,理解世界比寻找答案更重要;换成大白话就是:“拎得清”比“对不对”更重要。这大概是分享的最终价值所在。

  很久以前写“日记”很热,那种带锁的日记本成为时尚,但时光流淌中大多辍笔;若留至今日一定成了珍宝。尤其名人日记,即便远在大洋彼岸,也被学者、专家逐段逐字地细缕无数遍;真有点脱光了衣服还用放大镜检查的那般味道。所以那个讨论迄今仍在继续:不厌其烦将私密写成文字究竟是为啥?结论竟是:每个人都希望让后人分享隐私。

  如今有“朋友圈”的更多;海外国内绮丽风情、托腮萌照美酒佳肴、帅哥靓妹虎娃胖仔……虽然“朋友圈”里并不全是知根知底交心交肺的哥们姐们,甚至还有些素未谋面;“晒图”依然时时更新,哪怕“晒”出来的麻烦不断,并不妨碍“‘晒’潮”逐浪高。因为看着密密麻麻的点赞与留言无疑就是一种享受。

  “朋友圈”与日记真有一比,后者还有点隐晦婉约,前者就是直截了当:求分享。

  希望分享,应是凡人心愿。春光,是上苍让同一片天空下人人享受相同的气温和滋润的空气;共同的兴趣和经历是当下诸多协会、微信群、网上社区等团体聚会的理由;畅叙、相拥、浅酌是分享;得瑟、显摆、炫耀就属于“强制分享”;韩国组合Bigbang演出票从1200元炒到12000元,黄牛处依然排着长队;粉丝分享首获格莱美大奖的亚洲组合就是“刚需”。最典型的分享莫过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然也能说送人鱼虾,手有余腥;肥猫绕膝,蚊蝇绕梁。“论语”中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述;在没有网络的古代,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即便秉烛夜游、暗香涌动、笑妍若现,比独自一人玩看电脑、微信聊天有趣多了。

  “快乐”与“悲伤”是分享的两大范畴。“分”能理解,把自己所拥有的给予别人并获取快乐忘却忧愁;“享”则需要接受和度量;让别人感觉自己的感受;或向别人述说自己的境遇。倾听是分享的首选方式;绝大多数人听力没问题,但大多数会用耳朵“听”而非用脑去“倾听”;倾听不仅知晓别人的故事,而且还能从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别人的路径中得到启发。分享需要有颗自信的强大心脏,具有面对亲人、朋友甚至对手的勇气;分享也是思想放松和寻找对等的过程;不会分享会感到孤独、缺少认同而且活得有点累。

  分享经济下,“顺风车”不仅减少一半街头拥堵、节约能源、降低用车成本,而且带动第三方保险、服务机构获益……成为一场多赢的盛宴,于是拼车族日众。如今居家观念流行“闲置就是浪费”、“能借就不买”。想起很久以前有关“造船不如借船、借船不如租船”那些事,不由你不信:历史螺旋前行,半个世纪前中国就有“分享”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从日记到朋友圈,分享无时不在。历史深处的日记再出江湖,大多需要几十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