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氏家谱

 天涯军博 2016-08-27
琅邪王氏世系源流,同太原王氏、三槐王氏等世系源流一样,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存在着一些疑难、断代等问题,总谱局编辑部首先从江左王氏祖导公上源考证入手,分段考证,将琅邪王氏的主要上源进行考证,对澄清王导、王羲之的上源及开闽王氏,江浙的苏南、绍兴、余姚,与福建、江西的有关琅邪支派,安徽的新安王氏和大西南的琅邪支派等的上源世系和先祖人物的定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整个琅邪王氏上源世系的考证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主要参考资料
    1
、《二十五史》及春秋战国至五代十国时期国史中的有关人物历史传;
    2
、王大良著《中国古代家族与国家形态》有关章节,本文简称《琅邪家族》。
    3
、山东临沂王汝涛编《琅邪王氏考信录》,本文简称《考信录》。
    4
、清王庸敬编《琅邪王氏通谱》,本文简称《通谱》。
    5
、台北根据《御制太原王氏世系悠远系谱》修的《太原王氏通谱》,简称《台北通谱》。
    6
、三个版本的《新安琅邪王氏统宗世谱》,即明王庆斗修的《新安瑯琊王氏统宗世谱》与安徽太湖、祁门的新编《新安琅邪王氏统宗世谱》,本文简称《新安谱》。
    7
、《润东苦竹王氏宗谱》(江苏常州),简称《润东谱》。
    8
、嵊州东林、谷来王氏宗谱有关世系,简称《东林》、《谷来谱》。
    9
、上虞县达溪王氏宗谱有关世系,简称《达溪谱》。
    10
、琅邪新安王氏祖璧公上源世系的考证资料(王福华)。
    11
、王吉至王融世系的存疑(王志江)。
   
二、有关考证方法
   
本次考证与以往世系源流考证一样,重在史、志、谱相结合的综合考证。首先尊重国史《二十五史》,其次重视各种方志与史藉资料,广泛重视家谱尤其是有关经典谱载的资料。此外,也采用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如考证、推理、演绎、归纳等。本次考证一方面采用上述传统方法,也结合采用本会会刊《通讯》总第42期公布的《关于考证方法的几个原则》的方法。
除上之外,本次还采用以下三种论证(计算)方法:
  
(一)世系世代平均年率计算方法:
   
世系世代的平均年率,应该以父亲后裔各代之间出生的平均年差,并以男性为主体作为分析对象。
   
方法一:一般情况下我国中原流域自古代和近代,男性生育年龄为1850岁,再考虑婚后早生、晚生、先生男后生女,或先生女后生男、正房不育偏房育、继子、终生不育等多种因素,以1850岁取其中间值,即:(15+50÷2=32.5岁为平均生子年。
方法二:按历史年代数除以世系世代数计算世代年率,例:太子晋公元前565年,王览生于公元206年,按36代计,即(-565+206÷36=21.4年世代。
   
以方法一、方法二两式相加:即(32.5+21.4÷2=26.9年。也比较合理。
   
李道生先生曾研究出版一部宗谱的专著,他用五组宗谱的男性出生年代为依据,计算出世代出生平均年率为33年。
   
(二)世次排序计算方法。
   
世次计算与对始祖是否为一世祖的理解有关,如下文经常要提到的王元四世孙王吉有以下三种理解方法:
   
第一种理解是为一世祖,中间隔二位先祖人物,则为四世。如《新安谱》的
   
第二种理解是的儿子才算是一世祖,中间隔三位先祖人物。如《台北通谱》的迁臣
   
第三种理解是中间有四位先祖人物。如《通谱》的
   
总谱局已经界定,在我们撰新谱时就将以始祖为一世祖,其儿子为二世祖,……。依次类推。但对于老谱中的世次排列,就要研究并领会老谱中的意思而相机处理,因为老谱存在上述三类方法。当然这给我们研究老谱确实带来不便,但这是历史事实,就看我们的理解水平了。
   
(三)结点考证法。
以历史上的显要人物(史志上有记载的历史人物)为结点,重点考证好某一时段上的结点名人(即结点上的先祖人物)的世次代数,再考证两个结点中间的先祖人物。如第一时段中的太子晋、宗敬、错、翦,元等;第二时段中的元、吉;第三时段中的吉、音、融:……,等等。论证好结点上的人物,其余中间的人物则可根据节点人物的生卒、历史事件及其他旁证等资料,予以考证推断确认。
   
三、江左王氏上源的分段考证
   
由于从太子晋至王导的世系源流,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朝代,时间跨度大,为便于按照先祖名人与历史事件特点,比较准确地考证,采取分段考证,最后综合的方法。现分以下四个时段进行考证:(1)太子晋至王元;(2)王元至王吉;(3 )王吉至王融;(4)王融至王导。
   
考证方法是:首先在该时段列举不同资料所载的世系传承图典例,再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排除比较不合理的典例,然后提出比较科学的(或比较合理的)世系传承图。最后就可综合成太子晋——王导世系图。利用此成果还可得出江左王氏祖王导、王羲之、开闽王氏等等主要琅邪王氏主要支派的上源世系图。
   
(一)、太子晋(王氏系姓始祖)——王元(琅邪王氏祖)世系。
   
在该时段,因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王元又是秦末大乱迁徙并定居琅邪的第一人,称为琅邪王氏始祖,是琅邪王氏开端的重要时段。有关资料记载的不同世系传承的典例有:
    
1、《新安谱》、《润东谱》记载的是:
    1
—2宗敬—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元,(共18世)。
   
2、《通谱》记载的是:
    1
—2宗敬—3—4—5—6—7—8亿—9—10—11—12—13—14—15—16—17—18—19元(共19世)。
    
3、《台北通谱》记载的是(据《考信录》载):
     1
—2宗敬—3岳起—4靖康—5—6—7—8尚德—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元。
   
4、王大良先生在《琅邪家族》书中载:自周灵王太子晋以下可知者十四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世系,谓太子晋生宗敬,东周司徒;宗敬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墳、愤),为中大夫;贲(墳、愤)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頣,皆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候;生离,字明,武城候;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临沂。(元四世吉,字子阳,汉谏大夫。)将这段世谱系列如下:
    1
世太子晋—2世宗敬……9世错—10世贲(墳、愤)—11世渝—12世息—13世恢—14世元(亢)—15世頣—16世翦—17世贲—18世离—19世元、威。
   
考证分析:上述四例中,只有第4例是国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应该是最可信的,但是世系中宗敬八世孙错,其中间隔的6位先祖人物未列,只有第2例《通谱》所载的是6位先祖(第1例只有5位,第3例有8位),而且《通谱》中的“9—10—11—12—13—14—15—16—17—18—19几乎完全相同,因此比较合理的世系应该是第2与第4相结合的世系,其     世系图如下:
    1
—2宗敬—3—4—5—6—7—8亿—9—10—11—12—13—14—15—16—17—18—19元(共19世)。
   
(二)、王元——王吉世系
   
记载该时段不同世系传承的有关资料典例有:
   
1、《新安谱》记载为:元吉。
   
2、《通谱》记载为:元吉。
   
3、《台北通谱》记载为:元迁臣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