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着丰富的色彩、千变万化的种质、优良的硬度和韧性,尤其是它那娇艳欲滴的颜色,使其一进入中国就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对中国几千年来推崇白玉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翡翠传入我国的时间虽然仅有几百年,但深受世界各地华人的喜爱,被世人誉为“玉石之王”。 翡翠是在大自然中经历长期的地质作用才形成的,是“吸天地之灵气、饮日月之精华”的“自然精灵”。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并非所有的翡翠都是值得收藏的珍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翡翠认知的不断深化,总结出了对翡翠质量评价的标准体系,从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工艺、重量等方面考量翡翠的价值,一般以颜色符合“浓阳正匀和”、透明度高、质地细腻、纯净无瑕、工艺精湛、重量大者为上品。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若一味遵循标准,则很有可能错失美玉。 因“杂色”而得福——乌鸡种翡翠 乌鸡种翡翠,也称水墨画种,顾名思义,指颜色呈灰黑至深黑色的翡翠。翡翠中的黑色令人可喜又可忧,喜的是在翡翠赌石中黑色可以作为绿色存在的预兆,行话称“绿随黑走”;忧的是黑色属于杂色,它的出现会使翡翠的价值大大降低。乌鸡种翡翠却因祸得福,其质地细腻,又漂有黑色,仿佛一幅水墨山水画,令人赏心悦目。若有能工巧匠,也可以将黑色作为俏色,产生比较独特的题材。 因“杂质”而得福——木那种翡翠 木那翡翠的名字最初源于缅甸一个名为木那的翡翠矿,此矿所产出的翡翠颜色鲜艳均匀,质地清澈透明,不足之处便是其中通常含有不规则分布的白色点状棉,且数量较多。然而,正是这些在翡翠质量评价标准中应称为“杂质”的白棉,成就了其美名,被人赞誉为“海天一色,点点雪花,混沌初开,木那至尊。”白棉似漫天飞舞的雪花,再配以巧雕,雕刻成“踏雪寻梅”等题材,则别有一番韵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