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第一手枪”M9半自动手枪的称霸之路

 周兵610 2016-08-27

“世界第一手枪”M9半自动手枪的称霸之路

战争事典2016-08-18阅读原文2评

1985年由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研制的伯莱塔92F型手枪力压群雄,被美军选为新一代制式军用手枪、并在美军中重新命名为M9手枪。从此伯莱塔92F型手枪便“一抢走红”。后通过在阿富汗、伊拉克两个战场的调查可以看出,M9手枪能获得“世界第一手枪”的美誉决非偶然,该枪的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M9的称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85年1月14日美国陆军在综合多项比试成绩后正式宣布伯莱塔92SB-F是优秀者,伯莱塔92SB-F被美军正式命名为M9。在1985年4月10日,伯莱塔美国公司正式得到美军的一份价值约7千5百万美元共315,930把手枪的合同,其中陆军114,030把,海军陆战队91,000把,海军60,000把。1986年又追加了4,100把订货。

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M9手枪的美国陆军士兵

作为合同条款之一,M9手枪的生产应当在美国进行,于是伯莱塔公司在美国马里兰州的阿科基克村(Accokeek)建了个厂房,并开始置办机器,在这段时间内先由意大利伯莱塔公司负责生产M9。1986年6月,军方宣布还将再订购124,000把M9手枪(冷战时期美军的规模很大)。以每把160美元计算,124,000手枪的价值接近2000万美元。眼红的S&W公司游说了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要求军队再次招标和测试,1987年,一些新交付的伯莱塔手枪出现了问题,使反对者有了可乘之机。

整体式导轨的M9A1

问题的是在1987年9月,一把民用型的伯莱塔92SB手枪的套筒在与闭锁卡铁连接的位置断裂,断掉的半个套筒向后飞出打伤射手(一名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的成员)。然后在1988年1月和2月,有2把军用型的M9发生了同样的事故,两个海军特种部队射手受伤。在这三起套筒断裂的事故中,三名射手都被划破了脸,其中一个被打掉了牙齿,另外两个必需缝针。反对者趁机谣言满天飞,有的说法是有几个海豹队员被打至残废甚至死亡。

美军在M9上装备的AN/PEQ-14 Integrated Laser/White Light Pointer(ILWLP)战术灯

同一时间,美国陆军正在用批量生产的民用型92SB和军用型M9进行枪管试验(与套筒毫不相关),但却同样出现了套筒断裂的事件:当时陆军用3把M9各发射了10,000次,然后在用磁性粒子检查武器的表面时,他们发现其中一把手枪的套筒上出现裂痕。于是试验人员决定继续打这3把M9直到套筒损坏为止。有一把手枪在打到23,310发时套筒断裂,另一把是在打到30,083发时,还有一把是在30,545发时。

1995年推出的M9“特别版”(M9 Special Edition),是为了纪念M9被美国国防部采用10周年的收藏型

对海军特种部队和陆军的断裂套筒进行检验后,发现金属韧性过低是套筒断裂问题的主要成因。陆军接着开始调查套筒的制造过程。调查报告(NSIAD-88-213)指出,由于在阿科基克的厂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M9的生产线,因此当时M9手枪的底把是在美国生产,而套筒则在意大利生产。根据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冶金实验室的报告文件,认为意大利套筒的金属韧性低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碲(Te)的钢材。

伯莱塔公司最初指责是弹药的使用而导致套筒断裂,他们得知事故中都使用了非北约标准的弹药和M882弹,他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弹药的压力过高,才导致套筒断裂。但陆军则坚持套筒断裂是由于金属硬度不够而非高压弹所致,M882弹的膛压也并不是很高,因此冶金问题是M9手枪事故的唯一解释。

正在使用M9训练的美国女兵

国会听了几个审计总署的报告和审计总署职员的证词。报告中共有14例套筒断裂事故:3例是由海军特种部队在野外试验中发生的,另外11例都是在实验室测试中发生,套筒事故引起的受伤只有3例。伯莱塔公司按照陆军的要求,改变了M9手枪的设计,增加了一个套筒阻挡装置,即使套筒断裂也不会再飞去打伤射手,按这种标准生产的92F被改称为92FS。由于伯莱塔公司在美国的厂房的生产线已经全部建好,因此在1988年4月后,所有的M9/92F套筒都在美国生产,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套筒断裂的事故(那个套筒阻挡装置算是白增加了)。

一批改进后的空军M9

还有另一个问题是M9手枪的生产过程中冒出来的,在1987年12月和1988年1月,在M9生产的例行抽检测试中发现有一些底把在握把位置的扳机拉杆座上有裂痕。陆军的驻厂代表认为这些裂痕并不影响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或使用功能,只不过要“化化妆”。无论如何,有裂痕就已经违犯了M9合同的条款,因此被抽检的这一批次产品被全部退回。伯莱塔公司在1988年2月和3月继续生产完这一批底把,然后封存起来希望有机会重新采用。在1988年4月,伯莱塔公司提出的工程变更获得批准,军代表同意让这批有裂痕的底把装备部队。于是先前被退回的产品被翻新,新设计的底把再进行测试。新的底把在测试期间没有再出现裂痕问题或任何其他的问题而被军队接受。而那一批被退回的底把有缺陷的24,000把手枪,在全部翻新过后再被军队接收。

虽然军方对M9的问题没有异议了,但S&W公司还是利用这些事件成功说服了国会,推迟了第二份M9手枪合同的签定。迫于政治压力,1987年秋天美国军方开始进行XM10测试的招标,陆军的发言人在宣布这个决定时说:“陆军将要进行第二次对比试验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接到命令要求这样做。”

测试在1988年春天开始,参加投标的是斯图姆-鲁格(Sturm Ruger)公司的P85和意大利Tanfoglio C75,但很快就被取消资格。这一轮的投标中,XM9-SPT的两个决赛选手——伯莱塔和SIG-Sauer都没有参加。伯莱塔公司认为用自己批量生产的手枪同其它公司样枪进行对比是很不公平的,因此拒绝参加测试。但是军方仍然从验收合格的工厂交货中提取30支M9参加测试。结果由于伯莱塔和SIG-Sauer的拒绝参加,S&W的参加在情理上就说不过去了。于是S&W抗议伯莱塔和SIG-Sauer的举动也不参加这次试验,结果导致在1988年9月重新开始第二轮的XM10对比试验。

第二轮XM10对比试验是由Ruger P85和S&W M5904之间进行的,伯莱塔仍然拒绝参加,但陆军为了消除对伯莱塔手枪的怀疑,从伯莱塔美国公司新近验收合格的M9交货中随便选择了30把送去参加测试。结果出乎意料,批量生产的M9手枪在测试中全面击败Ruger P85和S&W M5904,S&W公司精挑细选的样枪在所有性能上都败给了批量M9,特别是精度方面相差甚远。至此,美国国会对装备M9手枪再无异议。美国陆军在1989年5月22日把一份新的合同判给伯莱塔美国公司,约共57,000把M9手枪,价值约990万美元。这份合同引起的连锁反映导致伯莱塔公司成功地获得一系列美国国防部的其他合同,为美国的五大军事部门: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守队生产了共约500,000把手枪,军事部门把这些手枪配备给现役军官、高级军士、宪兵、舵手、机组成员、车组成员、自动武器系统使用人员等用于自卫。

环球兵器装备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