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中国?——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吗?你知道中国的由来吗?

 我的书摘0898 2016-08-28

何以中国?——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吗?你知道中国的由来吗?

何以中国? 作者 吴涛

今天我们经常听到新闻里讲“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中国呢?中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就帮助大家梳理一下中国的历史吧。

我们总是爱讲“自古以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中国真的够古!有多么古老呢?中国的诞生到今天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有些朋友一看到这里,就该问了,我们不是五千年文明吗?你怎么说中国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呢?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解释。就算把龙山文化时期算在内,取个整数,我们的文明有五千年,可是大家要知道,早期没有文字记录,我们并不知道当时人们有没有中国的概念啊!到了商朝的时候,总算有了文字记录,可是我们在甲骨文中也没有看到有中国一词的出现。

何以中国?——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吗?你知道中国的由来吗?

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中国一词出现在文献之中的历史要追溯到西周初年,周武王在位期间。1963年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名叫“何尊”。在“何尊”的铭文说道:“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家看不太懂,是吧?没关系,大家只需要关注我加粗的那一段字就好了。周武王祭祀老天向老天汇报,自己要到中国去定居了。他所说的中国在哪里呢?就是成周洛阳!

国字的本义,就是一个城。因为早期的国家,其实就是城邦。中国,就是中心的城,就是中心的那个国。文献中称周公为了确定国都在哪里,曾经大规模测量日影,最后确定洛水之滨就是天下之中,称之为“土中”!

到了春秋时期,中国等同于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中国地区的民众,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周围的各族,因为其经济文化程度发展低于中原,往往受到中原民众的歧视,称之为蛮夷戎狄!这些蛮夷戎狄也经常深入中原,与中原民众有激烈的冲突。《春秋公羊传》中说当时:“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形容了当时冲突的激烈程度。

秦汉统一以后,天子所臣,都应该被看成中国。但是到东汉末年,人们的观念中,中国还主要指的是中原。诸葛亮在与孙权的对话中说道:“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口中的中国,显然就是曹操控制之下的中原。后来,诸葛亮自己到了比吴越更偏僻的蜀中,那当然更不是中国了。但是,如果说自己不是中国,从感情上说不过去。所以,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用中原一词代替了中国。其实说的地方都是相同的。

西晋末年,中原沦陷,晋室南渡,偏安一隅,但是他们始终以中国正统而自居。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都是以禅让的形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替,在他们看起来,自己天然地继承了由东晋而来的正统性,自己就是中国。北方所存在的众多政权,显然都是蛮夷乱华的结果。所以,在南朝所修的史书之中称北朝为“索虏”,因为北方民族都是留辫子的。

而北方的十六国以及后来的北朝,显然不认可南方政权代表了中国。他们认为自己占据中原,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尤其是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更是当仁不让,以中国而自居。北齐时期,皇帝让魏收编写北魏的史书《魏书》,在《魏书》中他们称东晋为僭越的伪政权,理由是司马睿的血统并不纯正,不能被看成西晋的合理延续。而此后的南朝政权,当然也不具备正统的合法性。在《魏书》之中,称南方政权为“岛夷”,也就是居住在海岛上的夷狄!

到了隋唐统一以后,中原皇帝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不再具有争议。但是在当时中原人民的观念之中,岭南地区依然是蛮荒之地。韩愈被贬官潮州,曾赋诗一首:“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此前韩愈曾经被贬南方,但是当他再次被贬到岭南的时候,依然把岭南视为蛮瘴之所。

北宋从来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他们却凭借自己占据中原的天然优势自居中国。不过,北方的辽朝却并不买账。辽朝的建立者契丹人在建国之初的时候,有人提议我们应该祭祀佛,当时有人就说,佛不是中国的神,我们应该祭祀中国的神,应该祭祀孔子。到后来,有一次有人给辽朝皇帝讲解儒家经典,讲到《论语》中“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无也”的时候,讲解的大臣有点犹豫,皇帝直接就说:“你不要顾虑,朕不是夷狄。”当时他们称宋朝为南朝,以北朝而自居。对外,则宣称自己代表中国。到现在俄语中“中国”一词的发音,依然是来自“契丹”。

徽钦二帝被金人抓走以后,南宋偏安江南。他们虽然自居中国,但是他们与金朝的关系,要么是君臣关系,要么是叔侄关系,始终是居于从属的地位。金朝则是以中国而自居。当时金朝臣民上书的时候,无不将金朝称为中国。就连草原之上的民族也认可金朝为中国。成吉思汗就曾经接受金朝的册封,只是后来金朝有了一个窝囊皇帝即位,成吉思汗说道,我以为中国的皇帝都是天降圣人才能当的,原来这么一个家伙就能当中国皇帝!他能当的,我为什么不能当?才开始了对金朝的反抗。

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后,开始了不断的向外扩张。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明显的观念,我就是中国。但是当忽必烈正式建国号为元,开始使用至元年号的时候,他们就有非常明确的意识,我要成为中国。

元末天下大乱,蒙古铁骑已经失去了战斗力,真正为捍卫大元江山而作战的反而是王保保等汉人。朱元璋喊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赶走了蒙古人,为了使得自己更能代表中国,他还曾一度下令以开封府为北京,并做了迁都中原的准备。但毕竟中原残破,他自己的根据地也在江南,所以才最终决定定都南京。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起初他也没有争夺天下的打算,他也没那个实力。后来不断发展中,女真人建立了后金,逐渐控制关东地区。到了皇太极的时代里,他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重要性。于是在天聪元年,改国号为清,放弃了后金大汗的称谓,自居为大清的皇帝。

满清入关以后,并不以明朝敌对者的面目出现。他们首先宣称自己的天下不是从明朝夺取的,而是从李自成手里得到的。接着,他们非常隆重的安葬了自挂煤山的崇祯皇帝。宣告大明朝已经终结,自己就是明朝的继承者。至于后来清朝统治者强迫汉族剃头,一开始他们也犹豫,后来汉族大臣从儒家经典之中给他们的剃发令找到理论依据,易服剃发,这叫“改正朔,易服色”。这才坚定了多尔衮等人推行剃发令的决心。

伴随着清朝不断的征讨,新疆、西藏、外蒙、台湾等地,真正意义上被纳入到中国的版图。这些地方也都成为了中国的组成部分。清朝政府在这些地方实施了直接有效的管辖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概念是一直在变化之中的。中国可以是地域上的,可以是政治上的,可以是文化上的。但他们共同表现出的特征就是,中国的概念是在不断扩大的。

何以中国?——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吗?你知道中国的由来吗?

中国概念的清晰,则是当西方列强出现在东南沿海的时候,有了这么一个强大的外来者,更加刺激了中国人对于国家的认同。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就为大家梳理了这一过程。天朝的观念逐渐崩解,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中国却日益清晰了。

相反,等到日本人开始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们也开始玩弄其了概念游戏,他们认为中国就是本部的十八省,后来分化为二十二省。这些地方才是中国,其他地方不是。东北、新疆、内蒙、外蒙、西藏,这些地方都不是中国。后来外蒙独立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是从清朝独立出来的。他们认为清朝并不是中国,清朝二三百年,中国亡国了,清朝灭亡,中国才独立。而自己当然就不是从中国独立出来的。

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中国,以一种非常狭隘的观念来看待中国。简单地将历史上的中原王朝等同于中国,甚至于将中原王朝的首都直接视为中国。

足够长了,最后说一点吧。在英语之中,中国被称为China。对此,人们最大的误解就是,中国盛产瓷器,后来瓷器传到西方以后,西方人称瓷器为china,干脆就把生产china的国家称为China。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处于西方,在与其他地区民众交往的时候,当然称自己的国家为秦,写成拼音就是chin,后来西方人又在后面加了个语缀,就成了China。再到后来,从China传来了瓷器,西方人不知道该如何命名,干脆就用China的国名来命名了瓷器。

也就是说,是先有了China才有了china,而不是先有了china才有了China!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野叟杂谈》

野叟者,不误正业的大学历史老师,虽僻居荒野,但所讲并非野史。

这里没有高头讲章,也没有高深的论著。有的只是对历史的点滴采撷,对文化的一点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总会有趣,总是力图呈现出历史丰富的本来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