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堪称三国第一谋士,梦三国荀彧十胜十败论

 金樽清影 2016-08-29

堪称三国第一谋士,梦三国荀彧十胜十败论

星星牛人说2016-08-291评

一直以来,诸葛貌似被评为三国第一谋士。可猪哥真是纯粹的谋士吗?乱国毒士贾诩,谋士的五种境界,三国中结局最好的贾诩绝对逆天了。英年早逝的郭嘉,天生郭奉孝,一去大厦倾。曹魏大业的奠基人,没发现,一代鬼才没死时,什么卧龙凤雏都不敢出山吗!

赤壁失利后,曹操曾感叹:若奉孝在,孤何至落入此境。原文不太记得了。为什么司马懿之前不敢出山,郭嘉正火,他死蚂蚁不能独享大权呢。欢迎各位三国迷友留下回复,本人或许看问题不太透彻。郭嘉才是借了演义的光才有名气的。历史上曹营真正的谋士骨干荀彧、荀攸,在演义中基本上都在打酱油,老罗着重刻画了郭嘉。

同时由于三国志·郭嘉传中春秋笔法的大量运用,使得郭嘉的各种失策都得到了很好的掩盖,而到演义了中,更加令人难以窥知其实。再加上演义对历史上与曹营官渡之战其实毫无关联,或者影响不大的“十胜十败论”、“算孙策死”的着意刻画润色,以及“定辽东”一事张冠李戴,本是曹操自己的计谋,在演义中变成了郭嘉“遗计”等写法,使得郭嘉的形象深入人心。

相比于历史上演义诞生之前、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名气本来就是三国数一数二的诸葛亮,郭嘉才真正是因为演义而出名的人。

历史上的郭嘉,把演义的光环剥掉,再通过读懂历史资料辨析他所谓“奇计”其实很多是失败的,不难看出郭嘉充其量就是个参与议事的普通议事人员而已,至于受曹操喜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与曹操私交极好。

无论核心决策,还是极有说服力的207年大论功行赏,曹操真正倚重的是荀彧、荀攸。曹魏开疆拓土的时代,也正是二荀计策最出彩的时代。

二荀最后一条计策,即荀彧的威服荆州之计为曹营取得了最后一个“州”级别的完胜。所谓的“郭嘉在时曹营推进顺畅、郭嘉死后曹营进展不利”只是个时间点上的巧合。郭嘉在世时,曹操破吕布,依仗的是荀攸的水攻计,官渡之战转折点是许攸卖乌巢,具体设计则是荀攸、荀彧、贾诩。破袁绍儿子,郭嘉确实提过待二子自乱,但临了却自己改变主义,提议先打刘表,又是荀攸促使曹操下决心先灭袁。征乌丸,郭嘉在不识天文不察地理的情况下提出“弃辎重兵贵神速”,给曹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幸亏田畴出马解决问题。

赤壁之战后曹操叹郭嘉,是找个台阶下,但其实还是没避免自打脸。虽然二荀这次没有随军,但随军的程昱、贾诩都提出过正确的见解。贾诩入曹营晚些还罢了,程昱之前一直是曹操十分信任的人,并不存在“特别信任郭嘉而不信任其他人”的情况,对程昱信任程度只在二荀之下,这次却没听,只能怪他自己。

图片选自于《梦三国2》贾诩形象

贾诩智谋确实出彩,但偏狭隘了。非谋国之大策。当然,对于他个人而言,尤其是造成了怨声载道的李郭之乱的他,选择这样的路子无可厚非。

不谈政治。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定位是军事家、统帅。不是谋士。“谋”不一定代表军事。人心、政治因素的“谋”也屡见不鲜。而谋士的着眼点比较窄,甚至有时可以说是“单维”的。虽然看似涉及到面比较广,军事、政治、人心都有,但总是很集中地指向某一个点。而统帅则需要十分全面和完善的思维方式,把控全局。司马懿则是和诸葛亮一个路子,逊色一筹。这两位是高于谋士层面的类型。

要论第一谋士的话,首推荀彧,次荀攸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