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轲刺秦:一个被精心设计的陷阱

 MATIESHAN 2016-08-30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个人恩怨


  燕太子曾经在秦国长时间做人质,眼下刚刚从秦国逃回燕国不久。在春秋战国时代,所谓的人质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人质”,其概念上不太相同。那个时代,两个国家订立盟约,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往往会将自己的王子或者别的什么重要的人物送到对方的国家去,其目的就是表示绝不反悔的信心。因此,只要不发生意外,只要双方信守合约,人质是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的。人身安全虽然没有大问题,但人质本身有可能会有不太好的感觉。燕国是个小国,作为人质被质在秦国这样的强国里,太子丹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被尊重,既然在外人看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为什么燕太子丹会如此生气呢?这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太子丹和秦王嬴政两人过去都曾在赵国做过人质,同病相怜,他们两个人在赵国关系处得不错。后来,嬴政时来运转,回国做了国君,而太子丹却阴差阳错,被送到了秦国做人质。既然自己和秦王嬴政过去有着那一层私人关系,太子丹自然盼望自己在秦国能得到礼遇。但是,事与愿违,秦王嬴政似乎根本不买燕太子丹的账。不仅不买账,而且还变本加厉,态度极其冷淡。所以,太子丹觉得特别受伤。


  因此,燕太子丹强烈要求回国,秦王嬴政置之不理。据另外一部古典笔记小说《燕丹子》记载,秦王嬴政对燕太子丹说:“你不是不想做人质,想回家吗?那么你就等吧,等到乌鸦的脑袋变白了,骏马的头上长出角来再说吧!”很显然,这是在刁难太子丹。太子丹无奈,一气之下,他偷偷从秦国跑了回来。因此,从主观情感上来说,燕太子丹对秦国充满了仇恨,对秦王嬴政充满了愤怒。


  二、国仇家恨


  客观上,在他逃回来之时,正是秦国强力扩张的阶段:公元前230年,在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的指挥下,秦国灭了韩国。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28年,惶惶不可终日的赵国,终于被虎视眈眈的秦军所灭,赵国著名的传国玉玺“和氏璧”也成了秦王嬴政的掌中玩物。秦国的军队驻扎在了距燕国边境很近的中山,战争似乎不可避免。我们知道,赵国是燕国的近邻,失去屏障的燕国很可能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所有这些,都让燕太子丹充满了巨大的恐惧。主观感受和客观现实,都逼迫着燕太子丹思考,思考如何报复秦国,如何报复嬴政。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燕国国小力弱,没有任何战斗力,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无法和秦国正面交锋。怎么办?只能剑走偏锋,实施非对称打击,对秦王实行斩首行动。古代实行非对称打击的手段其实非常有限,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更没有原子弹,也不懂细菌战、生化战,他们能够想到的手段只有一种--买凶杀人,也就是寻找刺客。于是,一个重要人物出场了。这个人物是谁呢?


  是荆轲吗?不是!


  他是谁呢?是一个大家可能都比较陌生的名字--田光。不要觉得这个名字陌生,他可是:刺客第一人选。田光是什么人?为什么田光会是第一人选呢?田光是燕国人,此时已经是暮年。他生活在民间,被身边的人尊称为“处士”。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下,“处士”就是有才有德而又不愿做官的人。他为什么会进入太子丹的视野?这都是太子丹的老师鞠武的功劳。


  鞠武是太子丹的老师,本来他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反对太子丹发动刺杀行动。他认为与其这样冒险,还不如和别的国家联合,共同抵御秦国的进攻和威胁。但是太子丹却不听劝告,一直在表达一个意思,我等不及了,等不及了!鞠武没有办法,最后只好配合太子丹。他的配合动作就是把他认为合适的人选推荐给太子丹。他认为合适的人选就是田光。


  鞠武推荐田光的原因:“其为人智深而勇沈。”既然自己的老师如此看好田光,太子丹当然很激动地决定召见田光,当面委以重任。被太子丹盯上,田光表现得十分激动,但是激动归激动,田光还需要认真面对现实。他既惭愧又明确地告诉太子:好汉不提当年勇,而今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如果说自己昔日是匹千里马的话,那今天则是羸弱不堪、马瘦毛长,根本难以承担重任。


  但是,田光也没有让太子丹失望,虽然他自己无力领衔上阵,但他还有自己的推荐人选。被太子丹盯上了的田光非常主动地向太子丹说,我田光也盯上了一个人,此人可堪重用。被他盯上的这个人就是荆轲。“所善荆轲可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此重任。原因是“知其非庸人”,即:我知道荆轲不是一般人。


  就这样,荆轲先生被燕国高层记住了名字,荆轲成为了第二人选。于是,田光马不停蹄地找到了荆轲,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套近乎。见到荆轲之后,田光第一句话先套了个近乎,他说道:“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换成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田光和荆轲先生您关系亲近,在燕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二,透机密。之后,他话锋一转,向荆轲透露了一个绝密消息。他说,我刚从太子那里出来,太子心怀大志,气魄非凡,他对我说了一句重要的话,“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焉”。这句话是说,太子丹告诉我,燕国和秦国不共戴天,他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对策。第三,交底牌。田光诚恳地对荆轲说,我现在老了,无法为太子出力,但是我觉得您是合适的人选,所以没经您的允许,我就贸然将您推荐给了燕太子丹。因此,想请您马上去太子丹那里报到,接受重要任务。


  荆轲当然也很激动,因为荆轲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荆轲听到将被太子重用的消息之后,内心难以言说的激动。可是,还没等荆轲回过神来,田光突然说了一番让人意外的话。他说:“还有一句话我忘了告诉你,就是太子丹特意叮嘱我,不让我将如此重要的事情泄露出去,为了确保此事万无一失,我要杀人灭口。放心,我不会杀你,我要杀的人就是我自己。我死了之后,除了你,燕国再没有别人知道这一最高机密了。”


  说完,田光拔剑自刎,一阵血光冲天。刚才我们提到了,田光的特点是:“其为人智深而勇沈。”田光自杀表明了这个人有献身精神,有勇气。你想啊,一个人连自己都敢杀,岂不充分说明这个人很有勇气吗?此之谓“勇沈”。绝不是一般的自杀,他至少向荆轲暗示了以下几点:第一,不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你已经被卷进一场燕国的最高机密中;第二,一旦被卷进,你将身不由己;第三,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展开分析。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荆轲所受到的刺激,一个一直受人尊敬的老年处士,因为举荐了你,因为要保密,眼睁睁在你面前自杀了!更为关键的是,田光还对荆轲留了一手,他只让荆轲在第一时间去找太子报到,却没有告诉荆轲,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重要任务。田光至死居然都没有告诉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事,这样荆轲自然而然就有了一股冲动,让荆轲觉得自己多少年来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曙光。今天,终于天降大任于自己,荆轲能不激动吗?


  因此,荆轲当时的心情,一是激动,二是好奇,三是迫不及待。于是,荆轲第一时间赶去见太子丹。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重任在等待自己呢?如果说荆轲去见太子丹的时候,还对未来的任务抱有幻想和某种程度的好奇的话,当他看到太子居然对自己再拜而跪、膝行流涕的样子,更多的是莫名惊讶。可是,所有的好奇和幻想都难以抵消太子开口说话带给他的失望和打击。 


  当太子丹开口时,荆轲才知道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别人编织好的陷阱。一头雾水的荆轲听完太子丹的长篇大论之后,却欲哭无泪,差点崩溃。因为荆轲所好奇的、田光所隐瞒的、现在被燕太子丹层层包装而最后又和盘托出的谜底,居然是让荆轲去充当刺客,西去咸阳发动一场斩首行动,劫杀秦王嬴政!自信早年曾经对“术”深有钻研的荆轲,实在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被别人编织的陷阱构陷。


  司马迁这样来转述荆轲的态度:“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意思是,荆轲愣了很久很久,对太子丹说,这是军国大事,我如此笨拙无能,恐怕难以完成使命。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词:“久之”。久之又久之后,荆轲为什么还要婉拒此事?


  第一,荆轲不具备做刺客的思想基础


  在燕太子丹找到荆轲做刺客之前,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北漂”。


  为什么说荆轲是“北漂”呢?因为他是卫国人,不是燕国都城北京人,当然那时候称“蓟城”。今天交通发达,即使从郑州到北京,乘动车也不过五个小时,但荆轲那时就没有这么容易了,那时从卫国到燕国可称得上是长途跋涉了。他为什么来到了燕国做“北漂”呢?


  荆轲是一个有强烈建功立业信念的人。早年他以谋士自居,几年前,他曾经主动面见卫国国君卫元君,向卫元君兜售自己的“术”--“以术说卫元君”。根据一般的理解,所谓的“术”,既包含了治国之术,同时也包含了政治权术。可惜的是,卫元君并没有理睬荆轲,荆轲的政治抱负也就无法实现。没有被卫元君重用,让荆轲感到很沮丧,后来不久,卫元君就迎来了自己的失败。虽然,卫元君的失败和没有重用荆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荆轲心里对自己才能的期许和难以实现壮志的失落却可想而知。


  这段经历让荆轲很受伤,直接导致自视甚高的荆轲离国远行,先后到过邯郸、榆次等地,结果处处受人打压,最后流落到燕国。荆轲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有强烈建功立业抱负的文人,他幻想的是以智力求得生存,所以他才会以“术”游说卫元君。在见太子丹之前,荆轲有四大爱好:爱读书、爱击剑、爱酗酒、爱K歌。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刚才讲了,因为荆轲处处不受重用,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才四海为家,最后来到了燕国,当起了“北漂”。在燕国他结识了一个杀狗的屠夫,还结识了器乐演奏家高渐离,处处不得志而又心怀壮志的荆轲开始自我麻醉,由从前的爱读书、击剑,发展成为爱酗酒、K歌。他的酗酒到了十分夸张的程度。每天酒友泡在一起大醉如泥,喝多了就引吭高歌,唱着唱着就大哭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完全不顾个人形象。清初名士吴见思就这样评论荆轲当时的行为:“酣酒高歌,才人故态。”他说,酒后高歌,显然是一个失意文人的状态。这个评价应该说十分到位。


  因此,客观地说,荆轲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文人,根本就不适合做刺客,让荆轲做刺客是对荆轲人格最大的侮辱。


  第二,荆轲不具备做刺客的感情基础


  刺客不同于杀手,职业杀手只要给钱就可以被雇佣,而刺客必须出于报恩,或者还情的心态才会去杀人。荆轲和嬴政无冤无仇,和太子丹又无交情,甚至荆轲和田光之间也谈不上什么友谊,用《史记》中的话就是这样:“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一个“亦”字,说明了田光和荆轲没有过深的交情,泛泛之交而已。太子丹对于荆轲来说,既没恩情,也无感情,荆轲怎么会随随便便就答应去做刺客呢?


  第三,荆轲不具备做刺客的客观条件


  剑术不精。在荆轲流浪的过程中,曾多次和别人发生争执,荆轲向来采取的对策就是起身逃走。譬如他曾经和盖聂论剑,也就是比试剑术的高低。盖聂这个人有个特点,在和人比剑之前总喜欢恶狠狠地盯着对方看,他这样做的用意在于考验一下对方的胆量和忍耐力,任何一个人被别人恶狠狠地盯着看都不会有太好的感觉,但是一个修养高的、有忍耐力的人会不为所动,修养不高的人就不好说了。荆轲呢,被盖聂恶狠狠看过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抽身就走,所以盖聂对荆轲一万个看不起,认为荆轲胆小怕事,没有比试就逃跑了。虽然,外人的看法未必正确,但荆轲的剑术实在让人无法恭维却是事实。 


  通过上面的分析,很明显,荆轲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同时还是一个处处等待时机到来的人,他只想以自己的智力事人,而从没有打算以勇力事人。荆轲有的是满腹谋术,荆轲有的是满腹经纶。荆轲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身份,譬如,他可以是失意的读书人,可以是失败的士人,可以是流浪歌手,可以是颓废的酒鬼,也可以是艺术家,但他唯独不可以是刺客。


  好读书的荆轲,为人深沉的荆轲,当田光在荆轲面前自杀身亡,强烈的好奇心让荆轲对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问题的实质也缺乏深刻的了解。但无论如何,荆轲的心理已经处于劣势,处于守势,却是事实。荆轲其实成了田光精心遗下的一枚棋子,一步步身不由己地变成了一个凶器,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显然,田光的自杀给荆轲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太子丹很轻易就占据了心理的制高点,荆轲已经被逼得无法回头。男人的声誉、男人的事业,甚至包括男人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田光搅成了一团乱麻。面对无法选择的现实,面对太子丹的强人所难,荆轲被逼到了墙角,已无任何退路。


  他在见太子丹之前,已经欠了太子丹一条人命,有了这一条人命,荆轲说话就无法硬气了。所以尽管憋了半天,荆轲依然无法严词拒绝。前面我们曾经说过田光是一个特别有心计的人,到了这里,我们会更加清楚地看到田光的心计。为了推荐你我都自杀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接受推荐呢?你想跑,想不干,有那么容易吗?在太子丹的半是恳求半是胁迫之下,荆轲无路可逃,只得接受太子丹的安排,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刺客的任命。


  当然,无论是何种说法,荆轲依旧是我们喜爱的人,因为即使是被设计他也坦言接受,依旧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