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理性”

 竹月书馆 2016-08-30

说理性

理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该怎么看待它?

我认为,人的意识中那比较冷静清醒,能够对事物作出正确决断的心智能力,就是理性。通常说的“明智”、“远见卓识”等类赞词,说的就是理性。什么“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就是告诫人们遇事要诉诸理性,避免感情用事。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以前,诸事不顺,命途多舛,几乎屡战屡败,东逃西窜,狼狈不堪;尽管手下有关张赵等力敌万夫的勇将,我看除了“保驾”外几乎无济于事。得诸葛后则形势大变,一个个胜利接踵而来!为什么?决策时多了理性,克服了蛮干瞎闯。齐桓公之得管仲,汉高祖之得韩信,唐太宗之得魏征,如此等等,他们得到的,实质上是智慧,是理性。刘备感情用事,泄恨讨吴,结果“中道崩殂”,留下千古遗憾。可见理性多么重要,多么宝贵。

遇事要尽量理智一些,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懂;但懂,并不等于就能做到。当局者迷,临事而盲,人们总是为此抱憾。有人做过研究,想看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诉诸理性,结果发现,人在遇事作决断的时候,起作用的往往不是理性,而是习惯。这个结论当然有待检验。但是它提醒我们,作决断的时候,要提防理性缺席,尤其是对于重大决策。

理性是人个性中的重要成分,并非某些人才有。随着成长,人人都会有,所不同的是理性的程度,表现为睿智与愚钝。不是诸葛亮才有理性,其实刘备也有的,张飞也有的,就是刘禅,也是有的,只是水平上有高下罢了。人的成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理性的发展。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因之而高贵。但是人的理性又十分有限,就算是圣人贤人,面对大千世界,他们也多有困惑,诸葛亮也有街亭之失嘛。这叫理性不及。有理性但理性不及,这是人的心智能力的实有状态。认识到并承认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恐怕是经历了很多很多惨痛的教训之后人们才认识到的。承认这点,正视这点,才是真正的理性!由此,你才真正懂得谦虚,懂得审慎,懂得集思广益,你才能真正的聪明起来。

只看到人有理性,却忽视了这理性的有限性,就容易过分相信理性,这叫理性自负。理性有时也会跟人开玩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理性自负其实是最大的理性不及,甚至是非理性。从很多失败的事例看,相关的人往往不是不知理性,而是过分相信理性,自以为是。什么至高无上,什么绝对正确,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结果往往招致惨败。这样的教训还少吗?看看四五十年前我们走过的路,如果我们还有那么一点反思能力的话。反思是一种可贵的心智活动,反思出智慧。吃一堑,长一智嘛,你看,我们不是比过去走得好些了吗?

人的理性不是天赋的,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学习养成的。不能说人生来就具备理性,所谓“灵馨儿”,生性聪颖,其实那是反应力,是大脑的灵敏度,这确实有天赋的成分。但这并不就是理性,或许该叫做灵性吧,虽然它会与人的理性成长相关。因为理性的内核在于知识积淀和赖以养成的思维能力,这些,是先天无论如何都无法赋予的。它必须依赖人的学习锻炼,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培养理性,我想必须重视两个要件:一是有用的知识,一是好的思维方法。拿发动机相比,知识是发动机的能源,思维方法是发动机的结构。能源保证它的运转,结构决定它运转的效能。没有知识,人拿什么去思考?不善于比较,分类,归纳和综合,不善于对知识做出正确的处理,一句话,没有好的思维方法,再丰富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知识实质上是人的经验,这些经验首先来自每个人自身实践,这是直接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但却十分有限;更多的来自书本,即别人的经验,这是间接的,信度效度都不敢保证,但却极其丰富,只要你愿意读书。思维,大脑的智力活动,通过思维,对知识进行了解、积累、鉴别和分类,以备处理现实问题借鉴;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作出决定。所谓生活,不过就是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判断,决定和行动。显然,知识的信度、效度,思维的严密度和清晰度这些都直接关涉着办事的成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品质。培养自己的理性,就要爱知识,爱思考。要充分相信自己,理性是可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的,只要我们能不断求取新知并勤于思考。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理性的重大作用,从而刻苦学习,努力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水平;又要知道人的理性有限性这一实际状态,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杜绝理性自负。这,才是对待理性的正确态度。

2013-8-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