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外滩最后一块门牌”走出的工匠精神,寻访BFC外滩金融中心立面之美

 唐宗汉武 2016-08-30


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一座隐逸都市的豫园山林,一声十六铺的汽笛喧嚣,在时光的书卷中悄然苏醒……外滩,曾书写着百年上海的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也见证过历史与现代的变迁。


“百年外滩,留下的是52个门牌号”,作为“外滩最后一块门牌”,BFC外滩金融中心不仅仅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新生命力的发扬和开拓者。

外立面是建筑物给予外界世界的第一眼惊艳,也是一座建筑的文化外衣。对于建筑的感知往往是从外立面开始的。通过运用石材、大量铜元素和玻璃,形成了BFC独一无二的“皮肤”,而这种独特的“皮肤”,恰恰承载着外滩历史与文化,发扬和开拓的工匠精神。



BFC的立面美在何处?




石头本身给人坚实之感,被广泛用于外滩建筑群的立面材料。这种浑然大气的风格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系列感。


BFC外滩金融中心作为工匠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参考了老外滩的石头雕刻建筑,并把这种雕刻工艺运用到外立面的设计,由此打造了一个手工雕琢的石材外立面板,传递出坚实和粗犷的建筑美感。

这是一种手工雕琢的,如原石般拥有粗糙纹理的石材,在测试了数种不同的石材雕刻手法和处理方式后,最终确定这是石材立面的1:1模型。


“石”元素在BFC的运用被赋予了“力量”、“稳固”、“永恒”和“经典”的独特含义,以此成为传承“外滩建筑群”系列的一个标志,同时也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敬意。



BFC是上海唯一一座由米色手工雕琢石材、铜元素与玻璃幕墙组合的综合体,现场实景令人震撼,处处彰显高贵之气,颇具格调。



外滩建筑对于金属质感装饰的运用,也是驾轻就熟由来已久了。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曾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大量运用金属铜元素,例如:铜狮、铜质大门、铜铸转门、铜框架等。


外滩22号沙逊大厦,高达19米的墨绿色金字塔造型铜质顶。



外滩14号交通银行大楼,金属质感外立面装饰条。

BFC以改变金属外形来表达线条感和建筑物表面的层次,使建筑拥有独特的金属装饰和细节,向传统致敬。

通过1:1模拟米色手工雕琢纹理石材和香槟金、金色、银色等多种铜质感金属色彩进行测试,最终确认了BFC外立面铜质金属的颜色。



玻璃,往往能代表现代感,又是大景观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BFC采用现代技术,将石材和铜饰与玻璃幕墙进行结合,三种材料交相辉映,就像赋予建筑一张高贵典雅的“皮肤”。


为此,为了选出最适合的玻璃幕墙效果,BFC秉持“工匠精神”,将模型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这是一个玻璃盒子模型。玻璃被高举在空中来模拟建筑物上反射颜色的实际效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且繁复的模拟测试。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光照条件下,测试不同的太阳光照射角度来选择最合适的玻璃类型。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BFC立面线条的独特之处,它是BFC的专有视觉符号。


这种立面线条所产生的“生长”、“向上”、“进取”等含义完美赋予BFC独有的建筑形态。线条的粗细变化,由地面至天空,类似光影激励,明暗凸显,并在视觉上创造出由透明至实体的渐变性。


这种“生长”如此独一无二,并将为整个项目创造出一个融合和谐,并令人难忘的风格特征!


手工精心制作的石材和铜饰元素为BFC增添了宝石般的质感。每个体块边缘均由富于质感的手工制作的花岗岩制成,石材部分随着大楼的升高逐渐变得纤细,给人以基座坚实、顶部通透、向上“生长”之感。


BFC邀请英国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Foster+Partners和美学创意顾问Heatherwick Studio创造出的这座令人赞叹的建筑群,不仅来源于对文化的尊重、认可和传承,更源自复星人所崇尚的“工匠精神”!




(来源:BFC · 外滩金融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