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宁棣华堂周氏记

 为什么73 2016-08-31

武宁棣华堂周氏记





武宁棣华堂周氏记


作者:周平旺  ||  编辑:周水金


图为武宁豫宁公园

棣华堂周氏八进士及周应合像



周氏棣华堂,座落于原洪都武宁县,即今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原址在武宁老县城,因建柘林水库而淹没。

棣华堂,源于周侁十三世孙周师教第三子周世修之长子周兴祖,讳灼字宗举,号照公之二子八孙孝义同登乡试皆进士,谓之:“一门父子十进士,二代身历四朝臣”。

棣华堂前身乃溪园,为北宋中叶周世修所建。宋朝龙图侍制赠太师朱熹,在庐山白鹿洞讲学期间曾游览,并以《题周氏溪园三首》为题赋诗三首:题周氏溪园三首 

溪亭

循涧辟芳园,结亭对虚壁。

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

岂爲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雪亭

危亭竹栢间,悄蒨日幽絶。

朔风一以厉,爱此枝上雪。

仰悲玄景驶,俯叹群芳歇。

不用此时来,那知岁寒节。

 

嫣然亭

手种篱间树,枝繁不忍删。

新亭最佳处,胜日共欢顔。

景晏春红浅,雨余寒翠潸。

光风回巧笑,桃李任漫山。



一、宋宁宗三年三月敕棣华祠诏

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春三月旌表门闾,敕棣华祠诏,诏曰:

“朕惟勋铭钟鼎,明王崇庙享之仪;绩着旗常,圣世尚褒赠之典。矧多士挺生,邦家之光。兹念周友贤,玉友金昆,勋业不亚元凯;书思对命,章奏每洽朕心。特命御书棣华,旌表祠宇。按诸侯五庙之仪,垂勋旧千秋之祀。金章奎画,花萼连辉。隆兴江州之学,已部祀于孔颜;分宁文献之家,更受享于子孙,锡兹钜典,用报殊勋。宋嘉定三年三月日敕                            诏命之宝”。



御笔赐棣华堂额,并敕赐棣华堂诗,御笔诗曰:

皇朝二十四旌表,卿是中兴第一家;

石峙天光悬日月,金书奎画动龙蛇;

乡评自此羞箕豆,国史从今有棣华;

寿脉频频思忍字,春风常在紫荆花。

宋嘉定三年春三月。



周世修,行念二,字文景,生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戊子,初与朱熹同在庐山白鹿书院讲学,举明经进士,历秘书郎,迁太常,拜太子詹事,出为江西转运使,时值岁饥民殍,公兄弟出粟万余石以赈凶荒,并赴阙奏免本年赋税,民赖生全,活民命亿万;后擢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正二品;事详《江西通志》;夫人张氏,生子三:兴祖、光祖、弥祖。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敕周世修诏曰:

位列中台,实作股肱之寄;象符北斗,本代喉舌之司。盖五教敷于司徒,时雍化洽;六礼掌之宗伯,道一风同。尔具官周世修,鳌禁巨儒,玉堂隽选,特嘉授礼部尚书。思日赞而纳言,惟效帝廷之佐;觇裒职以补阙,莫负岳降之神。俾都俞载赓,明良庆洽。钦哉!



周世修为北宋期间活动的人。国史未载其人,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圃乡之道教宫观之《斋堂灵济宫记》中载:“庆历年间,乡人敦岊等,始盖以瓦,像而木之。后岁甲一周过半,陈知足等乃以石为柱,其为规模,宏且远矣。又得檀越京教周公毅,将仕周世修,周公崇诸人,乐施尔赀,用成厥志”。 宋.谈钥纂修《嘉泰吴兴志》中载宋嘉祐六年“周世修通判军州事”。



周兴祖,讳灼,字宗举,号照公,生于宋仁宗元丰元年(1078)戊午,娶盛氏,生子二:昌元、宗元(有谱将宗元为应元);公殁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戊寅(1158)享年八十一;二子八孙孝义同登乡试后皆进士,宋宁宗嘉定三年春三月旌表门闾,御笔赐棣华堂额为奉先祠;后裔表奏宋帝加其行勒,建世德祠以祀之。



二、一门父子十进士

1 周昌元,行一;号景行,俗称大祖,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己丑,以明经进士任校书郎,迁国子检阅,入礼部拜端明殿大学士;娶胡氏,生子四:友贤、友直、友谅、友能;殁于南宋光宗绍熙辛亥(1191),谥文简,葬武宁南乡四十四都后垅罗家湾象形,坐子午向,嘉定癸酉年十月丙午日孝男迪功郎友直等立石。

2 周宗元,行二,号景荣,又名应元,俗称小祖;以明经进士擢翰林修撰,终文英殿大学士;娶江氏、罗氏,生子四:友信、友仁、友闻、友端

3、周友贤:武宁人,讳茂诚,号松庵,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1138;治春秋中隆兴元年(1163(原谱误载中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郑自成榜进士)进士第,擢翰林国史,进三宝录,拜右谏议大夫、敷文阁大学士,官朝请大夫,从二品,奉祀乡贤;公为人寡言笑,孰礼好学,与任希夷友善,及登清要恪慎弥加希夷,不觉其为贵人,立朝劲直敢言,多所匤正,宋宁宗赵扩称其立朝劲直敢言,然不为矫激沽名”;嫡从兄弟八人,并以文显仕輙有声,宋宁宗手书“棣华”二字以赐,又各赐田百顷为八庄;理宗赐有合食诗,享祀武宁,事详邑志;公尝捐田开义仓惠民族;夫人唐氏、虞氏,封平阳、晋阳二郡夫人,生子五:汝冀、汝弼、汝砺、汝质、汝愚;公殁葬四十二都文冲源,理宗朝诏祀公于乡贤祠。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赵扩敕《周友贤诏》曰:

奎文灿天孙之锦,紫阁腾辉;藜照分太乙之光,瑶编焕彩。盖懋德乃宜懋官,大才必为大用。咨尔周友贤,文堪华国,才足敷猷,特授敷文阁大学士。重屋九筵,固望资于启沃;十行一札,端有藉于搜罗。坐论而营经四方,从容以调燮万化,誉重公孤,纸承休命。



4周友直:武宁人,字伯行,号竹轩,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庚申(1140),居义荣庄;习春秋登进士第,以迪功郎任王宫教授,宋宁宗拜光禄大夫、东宫侍讲、集英殿大学士,从一品;娶江氏,生子一:汝瓀;殁于宋理宗宝庆丁亥年(1227年),享年八十有八;公妣俱葬四十二都五塘冲内巳亥向。该公为武宁石渡兰田和罗溪暗坑周氏祖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孝宗赵眘敕《周友直诏》曰:

储禁启图书之秘,美富备呈;恩纶分绛席之荣,夹辅宜笃。铜鹤香生,不谨等侍臣之鹄立,金墀瑞霭,要必效讲究于鱣堂。咨尔周友直,学富五车,才优四辅,特命授东宫侍讲。朝夕纳诲,培国本于帝典王谟之中,左右维勤,养储德于东壁西园之内。庶羽翼得人,俾诚正交毖。尚其钦哉,毋忝厥命!

5周友谅:武宁人,号实夫,治易中进士第,初任王宫教授,入翰林侍讲,迁国子司业,出知临安淮西路经略使、正奉大夫,正二品;娶刘氏,生子三:汝明、汝霖、汝器; 公妣殁合葬东渡南岸大枫树下。



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宁宗赵扩敕《周友谅诏》曰

皇猷丕播,固资经世之鸿儒;大化宏敷,必藉乘时之伪略。盖官必择人,而思覃率土。汝具官周友谅,智晰秋毫,恍如照天蜡烛;仁生春意,应致匝地弦歌。特命汝为临安淮西路节度使。五马出风麈之外,遍采民风;一麾指斗牛之间,普宣圣化。俾遗爱满淮临之左,欢声载浙水之西,须励官常,无忝朕命。



6、周友能:武宁人,号素庵,治春秋中进士,以迪功郎历官荆闽士大夫,咸颂其政,晋王宫教授,擢国子检阅、拜监察御史,迁翰林礼部侍郎,至荣禄大夫,正三品;娶王氏,生子二:汝锡、汝昭; 公殁葬九都长岭下塘边,妣殁葬三十三都齐家窝。

7、周友信:武宁人,号静斋,又号拙隐先生;治春秋中进士第,以迪功郎任王宫教授,擢国子监丞,赐翰林知制诰、太子中允,官至朝奉大夫,正四品;娶冷氏,生子三:汝谐、汝钦、汝谊;公妣合葬武宁八都螺蛳塘有碑表墓志,其东至西坑源,西至崔家岭坟,南至大河,北至桃花尖顶为界。

8、周友仁:武宁人,字伯统,号缙绅;治春秋中进士第,历荆淮提刑佥事,以登仕郎任王宫教授,迁国子检阅、集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官朝请大夫,正四品;晚好林麓,居御赐义贵庄,筑桥建亭,对景自乐,所着有三景叙异,当时缙绅先生多有诗章;娶江氏、叶氏,生子二:汝忠、汝为;公由棣华堂迁柳山下桥头居焉,乃桥头始祖。公与叶夫人殁葬柳山下丙壬向,江夫人殁葬九都长岭下。



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宁宗赵扩敕《周友仁诏》曰:

恩纶诞布,嵈(山齐)武库之班;权任浸隆,特重掌师之命。文昌与武曲,并耀紫霄;司马偕司徒,齐登皇阁。咨尔击士周友仁,近在禁中,绰有颇牧之美誉;远而域外,不减司马之先声。特命兼兵部尚书,荣颁鹄印,宠冠鳌宫。赞一日万几之暇,参秉军政;总三兵五军之权,不限儒科。尚其对杨休命,以慰朕心。



9、周友闻:武宁人,以迪功郎任王宫教授秘书监,点籍出知江东推官迁副抚使,至朝散大夫,正四品;居御赐义庆庄,夫人程氏,生子一:汝仙;公妣俱葬南乡四十二都五搪冲。

10、周友端:武宁人,御书愚斋,赐号文真先生,由科第入翰林,迁太常正卿、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从二品;夫人杨氏,生子二:汝发、汝从;公卒谥真肃,与夫人俱葬五冲源又云葬文仲源。



三、宋嘉定三年御赐田百顷分八庄、理宗赐八友合食诗

大明永乐己丑年仲春月师教支周均敬《棣华周氏族谱记》中曰:

兄弟八人同举高科,俱以孝义闻,宋宁宗皇帝嘉定三年春敕赐棣华堂旌表门闾擢显,拨田百倾,赐八庄以荣美焉。一曰义荣庄、二曰义同庄、三曰义和庄、四曰义贵庄、五曰义丰庄、六曰义宁庄、七曰义庆庄、八曰义安庄,各庄有家人佃客,赐棣华堂立石为记,以奉先祠。



周友贤为义荣庄,周友直为义同庄,周友谅为义和庄,周友能为义贵庄,周友信为义丰庄,周友仁为义宁庄,周友闻为义庆庄,周友端为义安庄。



 理宗登基后,御赐八友合食诗:

 

先帝亲书墨未干,神光并日起龙蟠;

投簮自得云林趣,把钓应同天地宽;

章奏直陈留案侧,棣华御赐发毫端;

卿家世宦重重敕,会晏承明且问安。



四、棣华堂名躁南宋,荒于元末

     由于周友贤兄弟八人于南宋初年皆登进士,闻名于朝,轰震宋朝大地,故首先引起朝中名宦及文人墨客的歌颂。有诗为证:



1、李公权《题周氏棣华堂》:

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残。

召公乃赋诗,棠棣良可观。
圣贤尚如此,末世讵得安。

斗粟与尺布,至今兴永叹。
汝南贤伯仲,乡评蔼芝兰。

冰清而玉洁,友于甚相欢。
鸿雁识先后,鹡鴒知急难。

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宽。
壎箎翕和乐,学海闚波澜。

好爵岂终靳,未用咏考槃。
他年表门闾,紫荆出檐端。

李公权,北宋舒州人,一曰熙宁三年(1070年)同其兄李公麟、李公寓同登进士,史书上称“龙眠三李”;《安徽通志》曰其兄弟三人同登元祐辛未(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其生卒不详,但其长兄李公麟为10491106年。



2、韩维《棣华堂》诗:

锦衣赍钺耀当年,心在王家迹在边。

论议每先诸将勇,规模仍袭仲兄贤。

一朝华栋飞翚动,四坐清觞插羽传。

欲赋酬章惭懦氏,白头终日诵尘编。



韩维(1017-1098),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太子少傅,在政治上属于王安石新党。元时旧党执政,被贬均州,卒年八十二岁。他和王安石一同受到欧阳修培植,与苏舜钦、梅尧臣作诗和唱,在当时颇有声名。诗风古淡舒畅。



3、吴儆《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诗:

自甘颜巷传家学,敢比虞庠觌国光。

幸不北转求适楚,宁须挟策去游梁。 
下承上覆期相庇,蒂固根深会益芳。、

吾党未能冥一唯,为裁狂简斐然章。



金尚书不知其人也。吴儆(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又字恭父(《龙川文集》卷一五《送吴恭父知县序》),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调鄞县尉。孝宗干道二年(1166年)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年),通判邕州。五年,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七年,起知泰州,寻复奉祠。十年卒,年五十九,谥文肃。有《竹洲文集》二十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附录程卓撰行状。吴儆诗,以明万历七年吴瀛刻《吴文肃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六年吴雷享刻(简称弘治本)及明万历吴继良刻十卷本(简称十卷本)。



4、楼钥《攻媿集》中《跋周氏棣华编》全文为:

“欧阳公于燕兄弟之诗,发不如友生之义,高矣!此诗方以兄弟为急,而毛、郑二氏失其本义,得公之言,诗意始明。而末章犹未甚详,深哉诗人之旨也。傧尔笾豆,饮食之饫,特一时之适耳。使兄弟既具而无他,则和乐至于且孺,犹孺慕之孺,此真情也。妻子,人合也,苟能好合,犹如琴瑟。兄弟,天伦也,如其既翕而无间,则其乐至于且湛,犹湛酒之湛,其乐尤深矣。故又曰:如此则可以宜尔室家,乐尔妻孥。所谓人不间于昆弟之言,而家肥矣。是究是图,亶其然乎,而后篇终,兄弟之道无余蕴矣。前岁武宁周氏昆仲俱自上庠来见,以《棣华集》求诗,许之已久,今其季又至,且流涕曰:始与吾兄同致此恳,不幸兄亡矣,愿终惠之兄弟,无故天下之乐事也。余伯仲九人,仅存其四,备尝手足之痛。为之感叹不足,并书古诗之义以遗之,因以勉其后人,毋隳此意,以保其家,周氏其有兴乎?

楼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锷从弟,生于绍兴七年(1137)。明州鄞县(今浙江奉化)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胡拴誉之为“翰林才”。任教官,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1169)以书状官从汪大献使金,据途中见闻作《北行日录》。光宗朝援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立言坦明,檄奏无所回避。宁宗朝,因与韩住胄政见不合,告老辞归。韩保胄被诛,诏钥为翰林学士。嘉定元年(1208)以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同年升同知枢密院事,兼翰林侍讲。二年(1209)进参知政事。五年(1212)以年老求去。进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六年(1213)卒,年七十七。赠少师,溢宣献。钥居官持正有守,优国忧民。早年所作《北行日录》,对中原百姓苦况有真切反映。长期供奉内廷,使他尤其擅长书札启奏。真德秀称其“博极群书,识古文奇字,文备众体”。奏议“援处赅洽,义理条达”;诏令“词气雄浑,笔力雅健”,堪称“一代文宗”(《攻媿先生楼公集序》)。魏了翁亦称其文“公平坦易,明畅渊永”(《鹤山大全集》卷五六《攻媿楼宣献公文集序》)。其集中亦存十四卷诗作,大量作品属酬唱应作之类,也有一些反映现实的章句。其著作有《攻媿集》一百一十二卷。生平事迹见真德秀《攻媿先生楼公集序》、袁樊《黎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等。



 5、明.刑部尚书王世贞《周氏园亭》诗曰:

紫绀琳宫侧,芳园丽景回。

焚香青霭聚,洗鹿白云开。
橘想灵均什,亭堪内史才。

更怜花径里,月色夜深来。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符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6、大明永乐己丑年仲春月师教支周均敬《棣华周氏族谱记》中结尾曰:“元末壬辰兵荒,子孙流亡,二处祠宇俱以灰炉。家谱藏于窖窑之中,损坏不能全备,今一一究所存者缉而为图。令嗣孙均敬、宗侄伯铭、同志将古宗派图共集成书,以昭后代,庶几吾棣华子孙有所考而知由来矣。”



 从上述名人诗、跋、序中可以获悉,武宁棣华堂在北宋末年则建之,兴于南宋,元末壬辰年(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兵荒,棣华堂子孙流亡,祠宇俱以灰炉。至明嘉靖间仅存园亭。期间,约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前之五年,棣华堂八友中昆仲兄弟自上庠来见楼钥,以《棣华集》求诗;“伯仲九人,仅存其四”, 其季又至,且流涕曰:始与吾兄同致此恳,不幸兄亡矣,愿终惠之兄弟,无故天下之乐事也。楼钥始作《跋周氏棣华编》。说明时至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前后,周友贤兄弟九人,仅存四人。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棣华堂《周氏宗谱》记载,周友贤堂兄弟八人,即称八进士,为周友贤父周昌元生子四:友贤、友直、友谅、友能;周友贤之叔父周应元生子四:友信、友仁、友闻、友端。然,楼钥《跋周氏棣华编》中曰“伯仲九人,仅存其四”,说明周友贤堂兄弟为九人。笔者,多年前悉知:“周友明,仕宋南京大理寺同平章事,从二品,为侁公十七世孙”;周友明疑是进士,且疑师教支兴祖孙,但缺世系记载,不知是否是昌元或宗元子。



五、棣华堂周氏由北宋闻名至明季,繁华长达三百余年。

(一)、周友贤子:

1、汝翼:武宁人,行小六,字仲梁,号省,以科第由登仕郎擢国子司业,初知荆淮,时值水灾,筑城垒堤解困苏殿;历知德安、荆淮、浙东、浙西宣抚使,赠朝议一品大夫;夫人胡氏,御封安定郡君、一品夫人,生子一:弥垕;  公妣殁葬武宁祖乡。

2、汝弼:行小九,字仲温,由武棣华迁居建昌海昏山田;娶郑氏,生子二:元璋、百廿七;   公殁葬升仁乡北宅,乃今石坑祖。

3、汝砺:行小三,字用斋;明易、春秋举进士擢翰林检阅,迁东宫侍讲博士,赠中奉大夫,正三品;自号愚拙器先生,一时皆尊其学;娶傅氏,生子二:伯三十九、伯四十;公妣俱葬下南乡四十四都罗家湾后垅有碑。



(二)、友直子:

4、汝瓀:字次玉,号宣烈,生于南宋孝宗干道庚寅年(1170)三月十二日戍时,中南宋宁宗开禧三年丁卯科举人,隐居不仕,以孝义着,由棣华堂迁居天交堂黄株垴;娶曹氏、赵氏,生于干道癸巳年六月十三日亥时,生子四:弥安、弥袭、弥文、弥达;

公殁于宋理宗淳祐戊申九月初四日申时,赵氏殁于淳祐庚戌年七月初十日申时,公妣俱葬五塘冲东岸乙辛向。



(三)、友仁子:

5、汝忠:武宁人,字仲才,官武英殿大学士,正五品;  氏,生子三:百六公、百十四、百廿二。



  (四)、汝翼子:

  周弥垕:武宁人,行佰五,字淳叟,初号洪崖处士,晚年号溪园先生,理宗御笔更名“应合”,生于宋宁宗嘉定六年癸酉(1213年),中淳祐十年庚戌(1250年)方逢辰榜进士,授江陵府教授,擢翰林院修撰,迁谏议大夫;廷斥贾似道误国,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通判宁国府。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谪知饶州、瑞州有政绩,复奉朝请主管、并州云台观察使,官朝奉大夫,遂政仕累征不起,赐冠褐授洪崖居士;贾似道败,乃召还,赠通政大夫、集贤殿大学士、南昌郡公,正四品,着有《洪崖》、《溪园》二集;纂有《景定建康志》传世。;夫人王氏、万氏,封太原、南昌郡夫人,生子四:添虎、添骥、添龙、添凤;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卒,年六十八;公续娶合茔吉水六十二都小北坑,即吉水县同水乡臻善里鹧鸪山之原,元?袁桷撰《周瑞州神道碑铭》;王氏殁葬建昌青山。

泰定三年 丙寅(1326)八月,周应合子周天凤与袁桷同为江浙乡试考官,元.袁桷为其父作《周瑞州神道碑铭》,全文如下:



·袁桷 

景定元、二间,贾相某隐城下盟,罔宋帝理宗,邀竒功,外受强冦,内括民业,廷绅钳舌,奉风旨稍异议,輙讽台臣斥去,小者归田里,大者入蛮瘴。时则有豫章周公,以史馆检阅入对曰:李璮繇山东来归,实急而求我,区区一旅,了然可见,借援无功,彼败我辱,招衅之道。梁武在位四十余年,卒堕其计,陛下临御日久,不宜复蹈前辙。父全逆叛,着在信史。已登告于祖庙,璮乞改正,是作史者诬枉,逆全行事。淮东人犹能道此,亦陛下在宥之所覩。困兽投林,诚不可使纵意干紊。又曰:臣近覩辅郡和市,富室田业以备军饷,良以和籴,广造楮多,楮多则楮益贱,是诚不可不变通也。今所在置司择其上腴,低直以酬,又欲令卖田之主抱佃输租,岁或荒歉,田主必当割他租以补;他租既竭,归于耕夫;耕夫逃亡,归于乡役,可谓获近效而忘逺虑。自汉以来,纳粟补官,歴代循用,翰粟既微,补爵亦轻,不足以动豪民。臣以为宜繇尚书省枢密院吏员为出身,定品格,立止法,则大家相胥以劝,可以立办。粟可无籴,楮可减造矣。疏入,相大怒,言者急击去,而公风节言论着江表。公讳应合,字淳叟。七岁授诗书,通习大义。年十七,父汝翼赠朝奉郎,母胡氏赠安人,相继即世。逮事王父友贤,以卓行称,宋宁宗朝尝旌其闾,书棣华扁以赐,号为棣华周氏。尝从棣华君至近郊,望邑有火光,亟返,奉安人柩入祠堂,袖神主以出,王父竒之。绍定四年,词赋应乡书不中,始悔曰:吾安能事雕刻?乃学《春秋经》,结庐深密,探微索幽,从者益衆。淳祐九年,应试两浙转运司,果冠诸生。十年,有旨试转运司者,入别考,复在首选,授江陵府学教授。待次归里,授生徒,曲为讲说。会岁饥,首率乡党立三事:一曰贷贪民,二曰济疾苦,三曰赈游末。包公恢记曰:是三者,足补义社仓之未备。十三年,官江陵。首讲《孟子》,曰: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此凡民也。士无一日而不修,士不当以壮幼论。师友言行,去其偏党,据会立要,学者深徳之。创乡射斋,申励武备,别立凡例,以修郡乘。赵丞相葵雅知名,会宣抚荆湖辟为元竂,以志书未成,辞。马公光祖帅荆湖师援夔路,俾为属,主赞画。蜀事益急,诏趣马公援蜀,马公听羣议不决,公独赞进师乃解。开庆二年,马公帅沿江复佐江东,兼长明道书院。淳公嗣久絶,询诸池阳,得五世孙偃孙以主奉。稡《二程遗语》若干巻。复以马公命,为新金陵志。自史馆归,外补通判饶州,后摄郡事,决疑剖奸,絶烦扰催,督部使者争荐之。咸淳三年,主管华州云台观,四年通判宁国府,其治如饶而补其前逋。复摄郡事,大修学宫,除输苗之不便于民。复梅都官诸孙,斥豪禁吏,人不敢以犯。湘帅汪公立信旧同寮,奏辟通判潭州,兼参议官。丞相审治行目,诸贤交章无虚岁,亦欲俾出门下,谕意长沙毋行,公不可,相闻益怒。会江文忠公在相位,以国子监簿进,拟亟命御史李珏褫劾。徳祐元年,登极恩复官。是岁,贾相兵败,走维扬,起守宁国,江西以瑞缺守,辟知瑞州,将治兵为固圉,计与帅议不合,劾去。素善训子,长子添骥,年六岁,敏记诵。宋有童子科,俾习之,年十一,以能文词举,后登上第,人取以为法。寰宇合一,添骥守吉州,迎以养,却甘茹蔬,感慨遁迹,人不知太守为有父。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有八。眉山程尚书公许尝语曰:君理义则,濓溪章表。佀平园,以溪园自号,为宜维周氏籍。会稽唐以宪衔官镇遏江州曰勍,为御史中丞、银青光禄大夫,因家江州;六世孙曰师教,字训达也,里人称曰一经居士。又三世曰昌元,妣胡氏,是生棣华君。子男四,长即添骥,次添虎,添凤,添龙。女适朝奉郎、经略参议官呉畴、吉州教授刘明仲、从仕郎潭州路湘隂令冷頥孙。孙男十二:志道,某官;志仁、志德、志学、志义、志立、志逺、志礼、志行、志敏、志伊、志崇。曾孙男十六,女二。四世孙十有八。五世孙三。娶王氏,继万氏,俱封安人某。葬在吉水县同水乡臻善里鹧鸪山之原。天凤幼岁入官,熟昔时言行罔缺轶,桷备翰苑属,与之言论倾倒,身履目接,人则曰官簿不足恃,久而曰彼两家不可轻。桷投绂归里,强使校文,天凤以泉州推官同在院。未几,桷以丧子归,天凤请铭,铭曰:
蹇蹇史君,内刚以文。察其要机,叩于帝阍。蒙耻冒功,厥腥四闻。我后不知,惟相之云。佐郡未几,輙劾以去。冥心委顺,不惧伊沮。山鑱野刻,勤彼纂组。谓宜掌制,命则不遇。教子有谟,见其提符。我实故臣,逃空以娯。叔也秉文,庭诰靡渝。诜诜者孙,冠佩是佀。宦若不偶,名则罔替。昭铭松阡,以告良史。

袁桷,生于1266年,卒于1327年,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又号见一居士,鄞县人。元大德初年(公元1297年),被荐举担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又拜侍讲学士。当时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曾奉旨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英宗对他很赏识,命他撰述宋、辽、金史,但因朝廷发生变故而没完成。泰定初年,袁桷辞官归里,闭门读书著述,自号清容居士,晚又号见一居士,卒谥文清。



  (五)、周弥垕(应合)子:

1、添骥:行千二,武宁人,官名天骥,字德之,号耐轩;生于宋绍定壬辰年(1232)五月十二,生有异质,七岁能诗赋,八岁童子赴廷对,九岁试春秋中紫薇堂首选,十岁试武艺理宗奇之,俾游宫内苑,帝以袖麾之前,公曰臣为前驱,帝笑引至勤政殿,赐宴给赏,帝口占曰:“八月风高鸿雁远”,公答曰:“九春日煖凤龙翔”;帝抚手曰:“真天才”,并大书“魁文显武”四字,以奖其学。应神童举,入荐博学鸿词,十五岁授太和主薄,改授徐州司户,复宣抚淮、荆两淛,官至江西安抚;元丙子诏归元仕吉、梧、饶三路总管,兼吉州府尹,佩金虎符正议大夫,参中书政事,累有政绩,加授两浙袁瑞都督、江西司马宣抚使,赠通奉大夫、参江西行省政事;元至正三年曾孙镇奏对鹿顶殿,追赠资德大夫、江西行省右丞,封豫章郡公;夫人田氏,生于宋端平丙申年八月初五,封雁门、汝南二夫人,生子六:志道、志仁、志德、志立、志学、志韩;公于元朝成宗元贞间在武宁主修侁公后裔《周氏宗谱》;公殁于元大德六年壬寅(1302)三月十三,谥赠“左丞”;妣殁于元至大庚戌年八月十五,公葬吉水折桂乡草鞋江,后与夫人改合葬吉州庐陵县后城街廿三都虞家祖蜈蚣形,又名高家祖。



2、添虎:武宁人,行千十六,官名天虎,字礼之,官信州尹、弋阳知县,赠大中大夫、河间路总管,正三品;娶王氏、黄氏、赵氏,生子三:志义、志信、志仪;公葬庐陵长径,王氏、黄氏殁俱葬建昌青山,赵氏殁葬吉水六十二都南坑。



3、添龙:武宁人,官名天龙,字谦之,由春秋科第授饶州路教授,迁湖广江浙儒学提举,赠奉政大夫,正五品;娶徐氏,生子二:志敏、志伊;公殁葬东渡南岸大枫树下。



4、添凤:武宁人,官名天凤,字仪之,号古与,生于宋理宗景定五年甲子(1264年);五岁能文,十岁通春秋,治春秋中举; 历官分宜县丞,抚州路平准行用库提领,光泽县尹,建阳县尹,有政绩泰定间升泉州推官,擢入翰林赠奉议大夫,正五品;娶杨氏,生子三:志礼、志行、志崇;公卒于元明宗天历元年已巳(1329年),享年六十有六,与妣殁俱葬吉水蟹坑。刘岳申字高仲号申斋为公《奉议大夫、泉州路总管府推官周君墓志铭》。



(六)、添骥子:

1、志道:行淳一,字圣可,生于宋淳祐壬子(1251)八月十八,官香山提举、黄州路治中,中议大夫,从四品;夫人李氐封武宁县君;继娶涂氏,生于宋淳祐癸丑正月二十六,封进贤郡夫人,生子三:圭、垚、堉(又云圭、世、埴);公于元至元壬午四月十五卒于官,葬吉水折桂乡二十三都虞家祖蜈蚣形;夫人李氏葬建昌青山;夫人涂氏殁于泰定丁卯十一月十六,葬永丰,迁莺乡十六都上黄柏山金盆形辛山乙向。



2、志仁:行淳三,字德可,号如心,初任兴国知县及建昌路推官、湖南道宣尉副使,累官至中顺大夫,正四品;夫人陈氏、曾氏封武宁郡君,生子二:莹、陞;  公与陈夫人殁葬庐陵枫树塘,曾夫人葬吉水鹧鸪洞之南坑。



3、志德:字明可,年十六入大都,被召入大内充侍御,为学伴读;元世祖赐名:“赤不花通”,出宰零陵、永丰、乐安三县尹,升授泰和州知州;通六国文字入翰林,为应奉奉使外国,改赠大中大夫,从三品;夫人刘氏、田氏,生子三:埜、垕、堂(又云:埜、基、堂;辂北谱曰长子名“野”; 公葬庐陵六十六都石斧岭,夫人田氏葬庐陵二十都曲濑庙边。



4、志立:字信可,元世祖赐名“猗里,授将仕郎,瑞州、蒙古教授,至邕州路总管、府判,赠奉议大夫,正五品;夫人邓氏,生子一:埅;继娶萧氏,生子一:壁;公弃官家居,公妣殁合葬吉水二十三都相公坪。



5、志学:字致可,任临川县丞、平阳县尹,迁石门、清安知县、桂阳路总管,赠大中大夫;夫人吴氏,生子二:坚、塾;公妣合葬新淦黄金江口雷家港。



6、志韩:字宪可,仕饶州路蒙古教授,卒于任;无后。



(七)、添虎子:

7、志义:字义可,号竹心,通古学诸书,仕临江府教授、义宁主簿、温州路判官,赠奉议大夫,正五品;  氏,生子四:垣、墉、执中、奎;其他未详。



8、志信:居吉水三都赤塘,娶  氏,生子一:吉祥;其他未详。



9、志仪:行兴三,生于大元延佑初年,由乡赐进士,拜提领都指挥使,并协镇广西,官至兵部主事。至正初避难,自江西弋阳迁楚湘卜居蕲水治东,宋高祖南渡驻跸之所曰黄城街。卒年未详,葬祖山现有石碑插作亥已向。妣王氏寿贞夫人,生卒未详葬从夫,生子四:聪、溥、显、道。  公乃湖北浠水黄城街“昭穆堂”始祖。



(八)、添龙子:

10、志敏:号隆安,仕福建元帅府都事;  氏,生子二:环、瑄;其他未详。

11、志伊:字任可,号印刚,娶张氏,生子二:逢春、宿祥



(九)、添凤子:

12、志礼:字用可,号存心,初任湘阴儒学教授,迁福建司务照磨;娶孺人上官氐,生子五:均与、均垌、均(土自)、均墉、均垣(有谱载五子为:均、垧、坦、君从、君英;辂北谱载公长子名均兴,其他名同);  公妣合葬饶州安仁县东溪镇。



13、志行:字达可,公隐居不仕,娶冷氏,殁葬建昌;继娶张氏,生子一:普化。

14、志崇:字功可,娶余氏,生子二:均立(字君履)、均则。



(十)、志道子:

1、圭公:行德二,字君复,生于宋度宗咸淳壬申(1273)年正月二十二,任忠翼校尉、中州判官,正六品;夫人陈氏、高氏,生子三:鉴、钦、槐;   女一适虎田萧公实。公殁于元元贞丙申(1296)年七月初一,葬吉水二十三都相公坪后垅虞家祖,陈夫人葬吉水二十三都富贵搪,高氏葬吉水五都蟹坑。

2、垚公:行德三,字君崇,号质斋,有谱载“世公”;官中书省、饶州路录判、徽州路同知、松江知府,擢中宪大夫,从四品;夫人谢氏,封恭人,生子二:伯恭、钜、; 又娶蒋氏,生子二:镌、伯清;  公卒于任,葬新淦黄金江口母李夫人墓右(一曰公与蒋氏合葬允兴县涂夫人墓侧),谢氏葬吉水六十二都鹧鸪洞之南坑,蒋氏葬永丰黄柏山金盆形(一曰谢氏葬吉水大北坑)。



3、堉公:行德五,字君用,号居安,有谱载“埴公”,生于元至正辛巳年(1341)六月二十日,官南康儒学、敩授;宜人邓氏,生于元至正辛巳,生子五:士铨、士安、士锐、士镡、士钊(有谱载士钏)。

公殁于元至元已卯九月十二日,妣殁于元元统乙亥,合葬吉水六十二都鹧鸪洞蛇形(一云吉水鱼粱)。又有谱载堉公为“堕公”。



  (十一)、志仁子:

4、莹公:行德二,字君举,有谱载坣公;任泉州路儒学教授;娶谢氏,生子一:镇。公妣殁合葬吉水。

5、陞公:行德七,字君实,生于甲辰年九月初五,官桃园州判;宜人刘氏,生子一:镛;公殁于甲申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妣合葬庐陵北门大德寺前。



(十二)、志德子:

6、埜公:行德四,字君进,号进斋,以明经任建昌提学、茶运使,正三品;娶江氏,生子三:镕、鍠、镗;  公妣殁合葬都昌江城相山。

7、垕公:行德三,字君厚,又名基公,任龙泉儒学教谕;娶王氏,生子二:伯都(一曰伯郁)、伯昭; 公兵燹于泰和。

8、堂公:行德十三,字君章,娶田氏,生子一:玉竒(玉郎);公遇害。



七、志立子:

9、埅公:行德八,字君卫,以茂才举捕寇有功欧阳元荐,授龙兴路东湖书院院长、南雄儒学教授,升云南儒学提举;安人张氏,生子一:钰;公妣殁合葬吉水二十三都草鞋冈(又云葬庐陵北门外上巷珠琳寺)。

10、壁公:行德十,字君成,殁葬吉水大德寺背。



(十二)、志学子:

11、坚公:名奎什,字君直,号直斋,以明经进士任白鹿书院山长、河南省参知政事,从二品;娶罗氏,生子二:铎、镒;京都被围困,与夫人殉难。

12、塾公:行德九,字君庠,号祥斋,任瑞州路钞库提举;恭人王氏,生子一:钺;公殁葬新淦黄金江口雷家坑(一云葬涂州),恭人葬吉水二十三都金陵州。



(十三)、志敏子:

13、环公:行十八,字君美,仕池州路同知、中顺大夫;娶刘氏,生子三:钺、鍮、伯羣.

14、瑄公:行十九,字君哲,娶陈氏,生子二:伯章、伯琛。

(十四)、志伊子:

15、逢春:行定十五,讳元一,娶李氏,生子二:仲宜、季伦。

16、宿祥:讳元二,居吉水县瓦子街飘竹社磨盘冈,娶张氏,生子三:元礼、元美、元善。



(十五)、志礼子:

17、均与:又曰均兴;行仪一,字君贤,又字君宏,号云墅,任吉州路永新州禾山巡检;娶易氏,生子一:润生;公因寇起力敌,数胜马蹶失救,骂盗而亡,首至地而三跃起,朝廷赐忠烈校尉、庐陵县尹,配享昭忠祠。

18、均垧:行仪二,字君平,其他未详。 

19、均(土自):行仪三,又名坦,字君显,又字君妃,其他未详

20、均墉:行仪四,字君常,又字君从,居饶州安仁县东溪镇,仕安福县黄茆巡检,其他未详。

21、均垣:行仪五,字君礼,又字君英,襟怀利落,精通文学,娶彭氏,俱殁于兵,合葬吉水二十三都狮子抱球形。

    周天骥六世孙周忱,行一,字恂如,号双崖,生于明洪武辛酉年(1381;治书经登明永乐甲申科进士入翰林,累官至资善大夫、户工二部尚书,谥文襄,正二品;宣德壬子岁,因丁家艰归梓里,乃于仙狮石崖麓之地,营别业,作双崖草屋十六间,自为文以记其事,并取命名之意各赋五首古诗,一首且要同诸名公更唱迭和积成一帙;如:少傅吏部尚书泰和王公眞、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庐陵萧公维祯、刑部右侍郎吉水廖公荘、按察使云间黄公翰、尚宝寺丞吉水宋公怀、浙江左布政使梁公楘、秋官亚卿西昌鲁公翬皆和有诗,其作倡和诗序者为南京吏部尚书钱公溥,而撰草屋赋跋、草屋诗卷后者则仁和训导临川聂头年、左都御史安成王懋中也。公本以洪武丁丑恭承遗安公命,赘居庐陵儒行乡六十七都山前彭氏,生子四:仁俊、仁迪、仁俭、仁广;至宣德戊申始,周忱命第三子仁俭仍归鹳薮(今吉水县醪桥镇东源村委鹳薮村)奉祀而顶祖业,故公履历行谊之详既彭氏夫人之生殁祠墓俱列山前世系内。公殁于明景泰癸酉年(1453)十月初三,享年七十三,皇帝命礼部致祭,谥文襄,并赐治坟莹,包括墓穴、墓碑、石翁仲、神道、望柱等部分,墓前立故资善大夫户工尚书文襄周公神道碑,碑文由渊阁大学士陈循撰,太子少保肖维桢书,太常寺卿程南云篆,文林郎工部营缮所杨春勒石。其后又作享堂5间,中间祀周忱象,左右贮藏祭器,买田50亩,以供岁祭费用。公箸有《双崖文集》、《双崖诗集》传于世;公妣合葬现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陈家村周家。

   明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为周忱之父周森撰《赠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周公墓表》,全文曰:

  宣徳六年秋九月癸未,封奉议大夫越府右长史吉水周公秉昂卒于家,其子忱时为工部右侍郎,奉命廵抚南直隷诸郡,得讣奔归。圣天子闻之,遣使谕祭,且诏忱起复视事,明年四月丁酉,葬邑之仙狮石,南与其先室龙氏合窆焉。又明年,朝廷推恩赠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忱惟墓石未立,无以彰先徳,侈君恩,乃属其友礼部侍郎章尚文述公行实,请少传西昌杨公为铭,纳诸圹,复征予文,表墓道。予素知忱父子之贤,弗可辞,公讳森,秉昂其字也,其先会稽人,世次显晦,徙迁不常。自敷文阁学士友贤生两浙宣抚汝翼,汝翼生瑞州知府应合,应合生天骥元吉州路总管,始徙庐陵。天骥五子,长至道横州路治,中公之髙祖也;曾大父讳圭忠,州判官;大父讳鉴,南康路知事;考讳润,隐徳弗耀,号遗安先生,元季徙吉水之月冈,今为吉水人;母李氏贤明,知书史,以遗安公,四十未有子,脱簪珥劝,纳黄氏女而生公,自幼颖敏好学,言动不妄。甫成童,克任家政,既长,学识益充,有司屡荐其才,行以亲老辞奉母李甚谨,李尝有疾躬,奉汤药,衣巾不脱者累日,既殁,哀毁踰礼。每念所生母早殁,言及必流涕,重以葬地,卑湿卜迁之欲,啓圹奉柩于家,或言不利,公毅然曰:事死如事生,奚不利之有?竟舁置中堂,设奠三日,而后葬寡姊,丧其诸子不在侧,乃捐已赀,为治丧葬,如礼妻母,久殁未葬,輙以已地畀之,或谓此地主贵富,公曰惟义所适,岂希利耶?待宗戚,接賔朋,恩义蔼然,人或有过,面加规正;有患难,曲为拯救。胥吏掊歛者不敢入公之里,无赖相诱为盗者,悉遵诫约而悔过,里中尝有犯伪钞者,诬及平人,公言于官,明其枉,而出之尝客;淮西同行,遇盗欲诬舟人,公力言不可既而盗,果获平居以气谊自髙,慕古人竒节伟行,厌士俗之庸庸碌碌者,谈世务,论人品,一恊于至公举事,必精思深虑,急义而轻利。族党有讼,惟公一言而决,人皆谓公忠厚长者,尤惓惓教诸子延师购书,不吝所费,以忱聪敏,遣入郡庠,受经夙夜,亲加督励。忱以永乐甲申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擢秋官主事,陞越府右长史,拜今官。公尝两就养于京师,诫勉切至以。故忱益知自励,逺大之福方及于公,而公不待也,可胜悼哉!公生乙巳四月戊戌,至是享年六十有七,配龙氏,赠淑人,元义兵叅军,复皋次女妇道母仪,著称族里,先二十七年卒,继室胡氏,封太淑人,亦贤而克,相子男四,长即忱,次恫,次恪,先卒次,怡女二,兰贞,蕙贞,陈行、恭萧肇成其婿也。孙男八人,英、芾、节、着、芳、兰、庄、茂;女八人。曾孙男五,女四。呜呼!连处士应山一布衣,以积徳行善,致二子举进士为邑令,其殁也,应山之人至于今思之,弗忘公明敏惇实,孝行着于家,信义孚于乡,身虽弗试,而能成其子显,庸于朝荐,膺恩命存殁光荣,其过连处士逺矣。是用述其平生大槩,俾勒石墓道,以示后之人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