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启发认知架构可再现人类思想机制

 我的书摘0898 2016-08-31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对每一个对象、主体、行为或者事件的情感评估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创造出像人类一样的人工智能,就必须令其具有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如何得知这些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真实的、类似于人类的情绪呢?

有关学者认为,生物启发认知架构(Biologically Inspired Cognitive Architectures)可以作为创造人工智能的路径之一,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计算机中再现人类的思想原则和机制。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教授阿列克谢·萨姆索诺维奇(Alexei Samsonovich)在2016年生物启发认知架构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萨姆索诺维奇提出,可以通过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电脑游戏来对人工智能进行情感测试。让某一个人和人工智能程序分别操纵在电脑上显示的虚拟人,并进行互动交流。该游戏包含一些涉及情感表现的行为,例如一个玩家可以打或者推他的搭档,可以和搭档打招呼或者站到一旁以便给搭档让路,也可以帮助搭档搬石头或者逃离陷阱。因此玩家之间会涉及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包括互相信任、服从和领导等。在游戏过程中,人类玩家和人工智能的多种行为参数将得到计算和记录,以表征两个参与者的内心世界。对于机器而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们的这些参数在未来应该变得与人类一致。

其他研究团队也在尝试进行类似的实验。美国南加州大学创意技术研究所教授乔纳森·格拉奇(Jonathan Gratch)已经发明了能够识别和表达情感的虚拟人物,这种虚拟人物还可以较为自然地用语言和人类进行交流,把握情绪反应的内在逻辑,根据具体情况而产生相应的情绪。这种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但是格拉奇的模型不允许机器与人类之间建立社会情感纽带,并非在一台计算机内重新创造人类的意识。而这正是萨姆索诺维奇试图完成的,他希望能够创造出具有相当于人类的感情意识的人工智能程序,一个可以通过情感测试,并且由于能够体验感情、具有同情心,可以在困境中为人类提供道义上的支持的,可以被人类所接受的人工大脑。

“虚拟代理(Virtual agents)和机器人应该像人类一样,这样人类才能信任它们,并与它们合作,对它们平等相待。因此,人工智能必须具有社会的和情感方面的反应,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这意味着具有叙事思维能力,可以自主设定目标,能够创造性地重新解释、主动学习,还要具有产生情绪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萨姆索诺维奇说。他相信基于上述原则而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将是一个可以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姚晓丹/编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