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苏睿思 2016-09-01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搜山图》是自宋朝开始就有的一个绘画主题,内容描绘的是二郎神领着神兵神将搜山降魔的情景。

关于二郎神通常一般人想到的都是《封神演义》,或是《西游记》中的形象。要说最早的二郎神传说,与如今我们熟悉的形象可能有些不同。在早期二郎神传说中,他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儿子,最早的功绩则是“汉口擒龙,离堆平水”。文字资料方面,关于二郎神比较确切的记载始见于宋朝。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为程琳所写的墓志铭中提到:“蜀州有妖人自号李冰神子者”。这时候二郎神还只是个“蜀州妖人”,到了12世纪初,他已成为汴梁最受崇拜的神明之一。《东京梦华录》第六卷中记载:

(六月)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神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盛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

可以看出二郎神信仰在当时汴梁的兴盛。也正是在宋朝时期,《搜山图》的画作比后世都要来得多。

虽然儒家正统告诫士大夫“子不语,怪力乱神”。司马迁也曾说过,“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是这些为主流精英文化所不屑的传说故事所提供的灵感,不断激发民间神怪小说和戏曲、绘画的创作。在文学上,先秦的《山海经》,两晋《搜神记》,唐代《酉阳杂俎》,宋代《太平广记》,清代《聊斋志异》等都是集怪力乱神之大成。绘画、戏曲则是补充了文字的抽象性,将精怪的形象变得清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神怪体系。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明 佚名 《搜山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局部

随着二郎神在北宋作为民间神明被百姓敬重,逐渐衍生出一些关于他传说故事的戏曲杂剧。在宋元时期的二郎神剧目中,有三本杂剧和《搜山图》内容相似。分别是《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灌口二郎神斩健蛟》,这三本剧目中,二郎神都是驱邪院主(真武大帝)的下属,他的任务就是驱邪、除魔。例如,在《二郎神醉射魔影杂剧》里大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二郎神与哪吒比武,醉酒时射破了驱邪院主的锁魔镜,以外放走了金睛百眼鬼和九头牛魔王,于是二郎神与哪吒二人急忙前去搜山降服妖魔,以弥补之前犯下的失误。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 明 佚名 《搜山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局部

在宋、元、明期间留下了不少诠释二郎神搜山故事的画作。关于《搜山图》的记载最早的文本记录是宋代刘通醇的《圣朝名画评.高益传》。文中提到高益是契丹占领下的涿郡人,他来到汴梁之后,曾画过一幅《鬼神搜山图》,之后将此画送给了贵族孙四皓,孙又转而将这幅画献给了神宗皇帝。神宗看了《搜山图》之后很是欣赏,就将高益任命为画院待诏。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明 郑重 搜山图 (局部)

如今,《搜山图》流传的版本很多。有白描粉本,也有绢本设色的长卷。白描粉本宋代的稿本,也就是《道子墨宝》里传为吴道子所作的部分残稿,也有明代的传摹本。一些流传于海外的分别在美国华盛顿里尔博物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等地。设色绢本在国内目前有两本,一本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另一本在昆明的云南博物馆。故宫藏本为元初作品,昆明本则是元末明初的创作。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搜山图》故宫博物院藏 长533.4cm,宽53.4cm

以北京故宫所藏的这幅《搜山图》为例,长533.4cm,宽53.4cm,乃是残本。这一绢本设色版,最初一直被认为是宋本,但如今也有人提出乃是元代创作。画卷里里面一共出现了50多个精怪形象,这些精怪有些以人形出现,有些以兽样显现,还有一些则是似人非人的形象,人物形象鲜明,表情刻画精细,加上长卷的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寺庙中的壁画上的地狱变相图。这幅画中的人物全都用细笔勾勒,加之重彩。作为画面背景的山石则是施以浓墨皴擦点染,树木盘结交错,缔造出一个荒野寒林的景致。由于是残本,长卷的前后没有引首和跋尾,也没有署名,甚至图中也没有二郎神,但不论从创作形式或是细节上看,仍是津津有味。

在还未观看细节时,快速扫视一遍画面,会发现整个画卷描绘的是搜山捉妖过程中一瞬间的画面捕捉。所有的场景都能联系成一幅动图,处处可见紧张的暴力冲突。画中的神兵神将皆是凶神恶煞的外貌,反倒是一部分妖怪看起来是普通年青女子的样貌和打扮,另一些妖怪则是纯粹的动物形象或是拟人化的动物形象。画面中有几组人物最是显眼,第一组是画卷右边的三名年轻女子和一名孩童被几个凶神恶煞的神将推搡着,再就是画面中间一组人物是三名女子和一头直立的老虎仓皇逃跑,有两名女子已被后面追赶而来的神将一箭射中。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故宫绢本 局部

整个画卷乍看之下就像是一群妖怪强抢民女,顺便在野外打猎的画面。但我们如果从画面右侧开始认真观看 ,就会看到一些细节上的有趣刻画。在画卷右上方角落里有一名女子双手攀附在树干之上。地面上有一个单手抓着妖怪,自己看起来也很像妖怪的神将已经注意到她了。女子看起来惊慌失措,扭着身子准备逃跑。咦?等等…她的腿呢?为什么女子的下半身是一截有鳞片的柱状物?原来这是个蛇妖。再看与老虎一起逃遁的女子,其中一个双手双脚长满了黑灰色毛发,像是兽爪。宋元时期,二郎神作为民间神,人们对他的印象多是捉妖、驱邪的将领形象。曾有人分析,这幅画卷的作者将神将们描绘得如此凶神恶煞,而妖怪们一副惊恐万状、无力反击的样子,犹如被凶狠官兵欺压下的无辜百姓。然而,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确凿的依据。我们都知道,长相凶恶的钟馗是驱邪的神,但却不会有人认为钟馗捉妖图是压榨百姓的映射。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故宫绢本 局部

在画家表现的这一瞬间里,妖怪四处逃窜,有的已被擒拿,有的已受伤,当然也有一脸得意朝远处逃跑的。而神兵神将则一概表现出凶猛的神情、姿态。一时间,恐惧、惊慌、得意、憎恶等人物情绪在画面中同时爆发。人物之间前后顾盼、呼应,场面紧张充满张力。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故宫绢本 局部

二郎神的传说从李冰二子开始成为民间神之后,随着时间也衍生出了不少其他的身份和传说故事。在清中期被沉香传说吸收之后,二郎神甚至变成了反面角色。但自宋朝开始的《搜山图》主题中二郎神的神勇、威武,却一直在绘画里被反复演绎 。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道子墨宝》捉拿牛魔王部分 德国私人收藏

大约嘉靖二十七年,吴承恩所为明代宫廷画家李在所绘的《搜山图》写了一首《二郎搜山图歌》。当时他是在世交吴醴泉家中看到的这幅《搜山图》,吴家曾在五十年前收藏此画,又于五十年后失而复得,喜出望外。一起来看看吴承恩是如何用文字描述《搜山图》中的神怪世界。

《二郎搜山图歌》 【明】吴承恩

李在唯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

名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纵。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鏁交缠擒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

我闻古圣开鸿蒙,命官绝地天之通。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后来羣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终南进士老锺馗,空向宫闱啖虚耗。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白日说鬼 |《搜山图》:笔端变幻真骇人 意志如生状奇诡

●明 佚名《搜山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