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防祖父蒙通公,宋太常博士,夫人伍氏生子:英简、蕡简。墓葬蓝田五里头。 父蕡简公,宋比部郎中,马氏生六子:长大忠、次大防、三大钧、四大受、五大临、六大观。一门五进士,六子五登科。墓葬蓝田。 吕大忠,工部郎中,创建长安碑林博物馆。吕大钧,光禄寺丞,制定我国首部乡村民约,吕氏乡约。吕大临,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注考古图,金石学家,中国考古学鼻祖。 吕大防,生于河南汲县姜太公吕尚故里吕村,祖蒙通公葬蓝田,遂为蓝田人。秦国夫人李氏,夫人周氏,生子景山,效先。 元祐初年(公元一〇八六年),吕大防封汲郡公,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范纯仁同心辅政。政治上反对王安石新法。后元祐党争,知随州,贬秘书监。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1098年,吕大防被贬循州(今惠州市)之时,已是71岁,羸弱老迈。他的一个儿子吕景山见景伤情,执意伴父贬谪。至虔州信丰(今江西信丰县)大防病卒,临死前对儿子说:“吾不复南矣,吾死尔归,吕氏尚有余种,苟在瘴乡,无俱全之理”。 吕景山为避奸害,不敢归故里。历经千山万水,扶父柩过岭南,来到潮州海阳县上外莆都(今澄海上华镇),置地建村,取名东林 ,后叫东林吕厝,也称仙门乡,从此隐居粤东。景山葬父柩于水吼山,今澄海龙坑南山,吕大防的墓地至今尚存。 宋徽宗即位,追认吕大防官称。高宗绍兴初,又复大学土,赠太师、宣国公。在1131年,时任潮州刺史赵鼎见此情势,寻见吕景山,上报朝廷。赠吕景山赐进士、宣义郎,文林郎,封大尹、任知县令。景山结发妻阮氏诰封恭人,妣李氏封宜人,张氏封儒人。这时,景山公一家人已经在潮州府粤东地区生活三十三年。他生有四子,皆年长婚娶,成家立业。后裔很多,东林吕氏自此人员益众。吕景山归蓝田病故,葬蓝田五里头。 景山公第三子忠斋,忠斋生子修德,修德生子昂轩,昂轩生四子,松岗,东岗,机学,机宜。 吕家喜读书,当年大防公为官之余,常以薪俸之半以购古书、字画,所藏几近万卷。吕氏是书香之家,吕机宜也是进士,已到南宋年。 东林在宋绍兴年间建有吕氏祖祠,尚书府。在潮州,吕家已经发展成名门大族。宋代先祖墓地皆葬澄海县吕厝山、水吼山、石牌山、凤山象鼻山、吕厝洲、红桥等地。
文天祥组织义军,在1277年,进兵江西,为元重兵所败,退至粤东继续抗元,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后因元兵袭击,同年12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从1298年吕景山到广东,到1276年宋帝逃到广东,吕氏家族在潮汕大地生活了178年,大防公在此也传到六世。在元兵追杀宋帝到东林之时,国难当头,大防公后裔不畏强敌,利用巨大的影响力登高一呼,组织广大的粤东村民,奋起抗元,尽忠报国,不愧为忠良之后。终因寡不敌众,东林吕氏家族被浩劫一空,村寨被夷平。吕家墓地群被挖,祖祠、尚书府等著名建筑物被元兵尽数烧毁。吕氏子孙死伤惨重,逃奔各地避难。原本人员众多的大族东林吕氏,所剩无几,这是东林吕氏第一个劫难。 吕机宜后裔先远走福建,后又到海丰乐仔定居。吕致政到饶平县大陇,后裔分创东峡、南山、潮安浮洋斗门。吕机学后裔隐居潮阳胪岗,机学公成为胪岗吕氏一世祖。又有一支吕氏人马追随宋帝逃往崖山,宋帝跳海后,这些吕氏民众宁为大宋遗民,不愿作元人,于是出海避世。今菲律宾之吕宋岛,即是当年他们落脚的地方。他们在蛮荒之地播下了先进的华夏文明,故后世称此地为吕宋。吕宋,意为吕氏之宋人,或宋人之吕氏。从此,大防公子孙繁衍粤东,遍及闽赣海外,如树分枝,世代流传。人数已有数十万之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