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届桃李杯《大圣醉酒》醉之于情醉于技艺

 街心舞苑 2016-09-05

  《西游记》是伴着世世代代人成长的名著经典,孙悟空是其中最为传奇的形象,被各艺术大家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搬上荧幕和舞台。《大圣醉酒》便是以舞蹈为载体来传承。

一、醉之于情


  “大圣”乃是诸猴拜为的“美猴王”,自然美酒不罕,醉于自由不羁、潇洒快活,伴随着急促的音乐而起激动不失低层,紧张又不无洒脱,“大圣”的金箍棒仿佛从天而降,得此“定海神针”后的大圣甚是欢愉,正所谓“酒盏酌来须满满”。太白金星谏言把“美猴王”召入上界,封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大圣”自得其乐为己封官,而喜,而醉,醉于仙梦。“大圣”起初不晓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后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舞中那狠击大地的一棒,表现出他愤世嫉俗,大快人心泄愤完后抓耳挠腮表现出他无所畏惧,玩世不恭。醉于“花枝看即落纷纷”。音乐进入慢板,“大圣”叩棒背身,由坐转躺,把酒言欢,不拘于泥世俗。“大圣”醉酒,以酒葫芦贯穿,短短几分钟的舞蹈,编创思维逻辑清晰,从“美猴王”到“弼马温”,再到怒气冲天之后自称“齐天大圣”。

二、醉于技艺


  舞台背景灰暗,“大圣”身着红衣,配合演员所表现的猴的身体语言,例如挠腮、翘腿、抓耳等,溶入戏曲元素,结合灯光,无论是“大圣”跳跃、翻身、旋转,还是舞棒,更加凸显“大圣”的灵动,舞棒时候的灯光配合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同时有无数金箍棒旋转挥舞的效果,毕竟这是会“七十二变”法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翻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所以舞蹈当中技术技巧的运用显得必要。此时,技艺的融合把握更显重要,此舞存在着炫舞的嫌疑,但是鉴于演员在舞蹈当中对感情的处理,步伐时而稳健,时而晃荡,放声大笑,好奇灵敏,躺身饮酒,与名著中塑造的意境相比,也算可圈可点了。

  整部作品观后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广为传听的电视剧音乐,自带画面感,呈现给观众更为饱满的“大圣醉酒”。



《大圣醉酒》

方洋飞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中国民族民间舞少年组


(文:孙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