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54篇礼仪玉和葬玉4

 天宇楼33 2016-09-05

(续)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27  圆雕玉琥  商。玉料呈深绿色,局部有褐斑。器圆雕而为,形作一方头虎,张口露齿,双耳竖起,字形目;背微凹,四肢前屈,尾下垂且尾尖上卷,身以双勾线饰斑纹,呈爬行状。此器为迄今所见最早的玉作圆雕形琥之一,且写实生动,器形长度较大,对玉琥产生发展史的研究和同期传世玉琥的断代等都有重要价值。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28  玉琥  西周,6.5×2.8×O.5厘米。青玉质,灰褐色。琥头高昴,双耳直立,张口露齿,呈咆哮奔扑状;背微拱,尾回卷,前后肢前屈触地,显得矫健有力,十分凶猛传神。耳中研磨成涡状。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29  玉琥  春秋。阴刻兼浅浮雕一卧琥。圆眼,卷尾,尾饰人字纹。琥身纹饰错落有致,曲线自然。

    玉铲、玉斧和玉钺

    玉铲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甘肃、青海一带的齐家文化等都有出土。玉铲的形制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斧,二者在外形上一致,但从考古出土的玉铲观察,一般均无使用痕迹,可以断定它己从实用的工具中分离出来,成为氏族社会祭祀或仪仗专用器物。

    这一时期各地所出土的玉铲形制特点不一,考古学中一般把一端有刃的扁平长方形或梯形玉器定名为玉铲,有的铲在端部有钻孔。新石器时代的玉铲除山东龙山文化个别器物琢有早期兽面纹外,均是光素的。

    玉斧是一种扁平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下端为刃,如刃部宽大即叫钺。史前时期,石斧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象征物。

    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当数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钺。整套玉钺由冠饰、钺身、端饰组成,钺身扁平呈字形,顶窄刃宽,刃部呈弧形,近顶端有一小圆形穿孔;钺正背两面刃部上角用浮雕琢出神兽纹图形,下角琢浅浮雕神鸟。整个钺身加工精致无使用痕迹,表明玉钺在当时是一种仪仗器。

    商周时期,玉钺仍然沿用,此时玉钺形制较之新石器时代有了较大的变化。钺形式仍呈字形,但中央孔洞加大,使整个器物看起来如环状,刃部亦由弧形变成折刃。商代玉钺有的在刃两侧饰扉牙。此时玉钺的用途也是仪仗用,周以后玉钺不再使用。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0  玉钺  夏,长11.3厘米。二里头文化遗物。钺是一种兵器,然而玉钺却不能作为武器,应是由钺演化而来的一种典礼上的仪仗器。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1  玉斧  红山文化,17.5×0.7厘米。岫岩玉质,制作精致,通体磨光。玉斧呈碧绿色,有透明感,有沁痕,双面弧刃。通体扁孚近似于长方形,斧头刃处有缺,下端中间有直径为07厘米的对钻小圆孔。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2  仿黄玉云纹铲  清乾隆,11×0.5厘米。黄玉,刃端多黄褐色沁。长方形,弧刃,以细阴线刻勾云纹及兽面纹,纤细流畅,颇有仿汉之韵昧。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3  白玉螭龙纹钺  清,4.7厘米。钺的中腹前后皆为素面,上下两头浮雕两条螭龙,玉质洁自。

    玉刀

    玉刀略呈扁平长方形,有孔,是由石刀发展而来。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发现,此后的夏商仍有生产,西周己消失,推测为古代代表权威和地位的玉仪仗器。玉刀主要见于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从出土实物看,器为双面刃,磨制光滑,背部有25个穿孔,有的尾端中部亦有一孔,用于固定绑缚。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龙山文化墨玉刀,通体漆黑光洁,刀体狭长,双面刃,较锋利;背部有三孔,单面钻成,为装柄扎结之用。其形制、做工、玉质与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墨玉刀相似。类似此种扁薄、单数穿孔造型的玉刀,在山西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和山东友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夏代玉刀呈长条梯形,双面刃,近背部有平行、等距的多个圆孔,器左右两侧有对称的齿牙,有的器面上还琢横、直或菱形阴刻线。商代出现一种带有短柄的长条形玉刀,双面刃,刀尖上翘,制作细致。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龙纹刀,翘首直柄,刀背上雕出齿形凸棱,两侧饰龙纹;龙头朝向柄部,龙身修长并饰有菱形纹和三角纹;刀身后端穿孔,便于与柄连缚。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4  骨柄玉石刀  红山文化晚期,长18.3厘米。骨柄呈弧线状,出现钙化现象。刀形是弯背弧刃状,嵌玉石刀片的骨柄槽由后柄部直通尖端,在槽内嵌入玉石片。刀刃由4片玉石叶片拼成,中间两片为长方形赭红包玉髓石叶,两端的边刃呈圆弧的三角形,质地是白色玛瑙。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5  七孔大玉刀  夏,长65厘米。二里头文化遗物。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线酌7个圆穿。玉刀两面饰纹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纹图。此器保存完好,且有迄今所见最精美的饰纹,堪称绝品。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6  龙纹大玉刀  商晚期。此玉刀凹背凸刃,器身狭长,短柄,双面刃,刀尖上翘,背脊上雕锯齿形扉棱,近背处两面以阴线饰龙纹,刀身后端靠近柄处有一穿孔。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7  玉刀  战国,长25厘米。此玉刀呈长条弧形,单面凹刃,柄窄,柄端镂空,线条流畅。

    附:夏代玉器特征初探:

    30年来,考古学家在夏代疆域内发现了一种既不同于新石器时代又不同于商代的独特文化,这就是被考古学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虽然二里头文化不等于夏代文化,但它显著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夏文化研究的宝库。从二里头出土的文物来看,夏代玉器材料主要为角闪石软玉和绿松石两大类,角闪石软玉质地普遍欠佳,石感明显,透明度和滋润感不高,大多玉器沁蚀较重,有些沁成鸡骨白。玉器多大件礼仪玉,少小件饰玉;多扁平几何造型,少立体动物造型。大多光素无纹,以质为美,所饰花纹大多不在器物主要部位,而在旁边,主要装饰花纹有阴刻细线纹和扉牙两类。钻孔多为一面钻穿,一头大一头小,光滑圆整,一器数孔,大小基本一致。

    玉戈

    戈是商周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由于玉石本身质地坚脆,无法将玉戈用于实战搏击,且大量出土的玉戈无使用痕迹,可知商周时期的玉戈应是一种仪仗器。

    玉戈形制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岗期。此期玉戈的特点为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最长者出土于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长达97厘米。戈援部(刃部)略呈弧度,直内(后端),多数无中脊仅有钝脊。除部分在内上饰有简单的弦纹外,一般无纹饰。第二个阶段为殷墟时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变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20厘米;殷墟后期长度在1 5厘米以内,小的仅45厘米。戈有直身、弯身两种,皆有中脊或三脊。内上饰平行的粗阳纹,或者在内及援上阴刻兽面纹和变形云纹。部分戈内直接雕成鸟头状。传世品中亦常见以玉为援,用铜铸成鸟头状内嵌接而成的铜内玉戈。

    西周玉戈形制与商晚期相似,普遍不饰纹饰,制作不及商代精细。西周以后玉戈趋于消亡,春秋战国时零星可见的玉戈,仍保留了周代的特点。春秋玉戈锋作三角形,援身上刃微外弧,下刃稍直,刃颇锋利,中部起脊,内之尾端作斜角状,援、内间中部穿一孔。汉代玉戈有所变制,一种援呈尖首长方形,上饰多组纹饰,援前端为对称盘绕的双龙纹,中间是谷纹,后端作几何纹和龙凤纹,背面平素,内窄,长方形,上穿两孔。另一种玉戈援呈弧形,锋端如橄榄尖,两侧有刃,中脊为窄条,并有横凸的胡部(即戈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上皆饰勾连云纹,内呈长方形,亦饰勾连云纹,胡部与内部分别镂3个和1个长方形的小孔洞。汉后玉戈不常出现了。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8  玉戈  商早期,长31.8厘米。此玉戈线条流畅,质地莹润,为玉中之上品

第1154篇 <wbr> <wbr>礼仪玉和葬玉4

39  青玉矛铜骰  商晚期,通长21厘米。淡绿色玉矛,中间有脊线,尖锋。作铜质蛇头衔矛形,蛇头蛇身均由绿松石碎块镶嵌而成,蛇鳞纹隐约可见。工艺精湛,设计奇巧。

    附:古人盘玉的方法:

大凡出土的旧玉,多遭土的侵蚀,带有各种色沁,收存后需以盘功使之恢复本性。前人认为,古玉器温润纯厚,晶莹光洁,尤其各种色沁之妙,如同浮云遮曰,舞鹤游天,富有无穷的奇致异趣,不仅悦人之目,且能悦人之心。但古玉纵然具有最美的色沁,如不加盘功,则将隐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见,玉性不还复,形同顽石。故前人十分重视和讲究盘玉之法,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论之颇详,其将盘玉分为急盘、缓盘、意盘3种,曰:急盘须佩于身边,以人气养之,数月质稍硬,然后用旧布擦之,稍苏,再用新布擦之,带色之布切不可用,以白布粗布为相宜,愈擦则玉愈热,不宜间断,若昼夜擦之,灰土浊气,燥性自然退去,受色之处自能凝结,色愈敛而愈艳,玉可复原,此急盘之法也;缓盘须常系腰中,借人气养之,二三年色微变,再养数年,色即鲜明,佩至十余年后,或可复原,此言秦汉之旧玉,若三代古玉,非六七十年不易奏效,诚以玉入土年愈久,而盘愈难,因其所受地气深入玉骨,非常年佩之,而精光未易露出也,此缓盘之法也;意盅之法,人多不解,必须持在手内,把玩之,珍爱之,时时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气质,养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纯正而无私欲之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而玉自能复原矣,此意盘之法与急盘、缓盘之法不同,面壁工夫,能者鲜矣!古玉一经盘出,往往古香异彩,神韵毕露,逸趣横生,妙不可言。(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