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釉瓷是江西景德镇汉族陶瓷烧造的珍品,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四大传统名瓷之一。颜色釉瓷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施在瓷器的胚胎上,再将胚胎高温焙烧,烧成后呈现不同颜色的瓷器。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 简介 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 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工艺 颜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高温或低温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历史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禹州钧窑所烧造,故名“钧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 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 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样,在采用同一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在当代瓷艺中,大部分作品采用了传统的装饰工艺,由于其烧制工艺简单,成品率高,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大师的精品,但由于作者人数众多,且容易仿制,市场同类较多,升值空间有限。 高温颜色釉绘画是经过高温烧炼下的二度创作,是利用自然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剂,将硅、钙、钾、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科学配置成釉料,浮附在陶瓷胚体上,经过1300多度高温形成的液态玻璃质,其交融、渗透、流畅,形成晶莹绚丽、斑驳厚重的色彩。高温颜色釉瓷的产生过程实属不易,10个陶坯一起放入1300度以上的炉火中烧制,一般仅有2个到3个成品能够完好无损地出炉,成功率仅有20%。 专家介绍,这种通过高温所产生的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被誉为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前几年虽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未盛行,但高温颜色釉瓷被当成“国礼”送出国,因此较早受到世界注目,日本、法国等国的收藏家竞相收藏这种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创新艺术品。所谓“西风东渐”,近几年,这一艺术瓷器收藏领域的“新贵”也为国内业界看好,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高温颜色釉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人试用装饰。但颜色釉特性各异,要想自如地运用不同的颜色釉,经入窑高温烧制后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需要陶艺家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只有一些勇于追求创新,追求艺术成就的陶艺家才能涉及这一领域。另外,由于难以经受1300多度高温,很多绘好色釉的陶坯在窑内断裂,而即使承受住高温后出窑的陶坯,也有因为经窑变之后“面目全非”,所以幸存下来的优秀作品自然少而价值不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