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要想成功,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潜能。影响成功与否的因素,不仅仅有努力,还有潜能的制约。而后者,恰恰被整个社会意识给忽略了,在教育的思想中避而不谈了,甚至是被排斥了。
人们有意无意地,避而不谈,潜能对成功的制约作用,本身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更加努力,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我认为,忽略这个问题,在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也同样是严重的。潜能,是拥有能力的前提,没有潜能,教育也就失去了前决条件。
什么意思呢?婴儿也不会计算,小狗也不会计算,但是孩子能够学会计算,狗永远也学不会计算,因为人有数字计算的潜能。小狗就没有这个潜能。
我的百米极限速度是14秒,不练只能跑20秒,一练就跑18秒,努力练能跑16秒,练到吐血,14秒5,博尔特极限速度是8秒5,不练是11秒,一练就是9秒,博尔特不练也比我跑的快,练死我,我也跑不了博尔特那么快。这就是潜能的制约作用。
潜能有高低,努力有大小。潜能的高低,制约了能力能够达到的高度,努力的大小,只不过是决定了潜能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潜能的极限,是不能通过努力被突破的。
现在,我们回头再看“只要努力,一定成功”这句话。如果这个成功目标的高度,是在潜能极限的范围之内的话,这句话,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这个成功目标的高度超过了本人潜能的极限的话,那么这句话可就错了。如果这时还坚持这个信念的话,那么成功就是不可能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而这个成功的目标,如果是锁定在一个人一生的理想上,那么悲剧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这样的例子,在琴童家庭中,并不罕见。
潜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先天性的个体差异,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就像身高一样,有些人长得就是高,有的人就是长不高。人的潜能差异是生物学层面的差异,无法否定,只能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