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儒学、经学、人学、仁爱、孝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无名小卒dhf 2016-09-06
         国学、儒学、经学、人学、仁爱、孝敬之间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由繁到简的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儒学是国学的核心,经学是儒学的核心,人学是经学的核心,仁爱是人学的核心,孝敬是仁爱的核心。
    一、什么是国学?
  中华文化是相对独立的农耕文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连绵不断具有5000年光辉历史的中华文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西方文化以及近现代科学技术慢慢传入中国。资本主义西方文化即西学,所谓西学,就是西方之学、神灵之学、民主之学,所以,西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督教文化与民主政治文化两大块,并不包括近现代科学技术,因为近现代科学技术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国界的全人类科技智慧的集体结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相对于西学,土生土长的中华文化就称之为国学。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做人之学、道德之学,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光辉历史中创造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智慧,是中国人的道德文化,所以,国学并不包括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技智慧,因为科技智慧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国界的自然科学,并不属于国学范畴。
    1、国学如果按内容划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职官、服饰、器物、玉文化、青铜文化、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美食、民俗、礼仪、婚丧、中医、草药。
    2、国学如果按学科划分:包括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
    3、国学如果按传统图书类别划分: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4、国学如果按发展顺序划分:包括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两汉经学、汉赋、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唐诗宋词、宋明理学、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5、国学如果按思想体系划分:包括儒、释、道三家。
    二、国学的核心是儒学
    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国学思想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必须采撷国学的精华,提炼国学的精髓,把握国学的核心。儒家文化就是国学的精华、精髓、核心。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综合文化,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从公元前134年开始儒家文化就成为主流文化、主体文化、主脉文化。明代大儒王阳明说过,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房舍的话,儒家是正堂,佛家、道家就是厢房。
     三、儒学的核心是经学
     经的本义,是指织布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以供纬线穿梭交织)。 经与纬相对应,纵与横相对应,主与副相对应。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相当于织布机上纵向经线,是起支撑作用、主要作用、核心作用的学术思想、人文智慧、道德灵魂。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的主要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学中蕴藏了中华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思想,蕴含了穿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国界的普适性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全部思想精华:
    所谓儒家经典,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孔子时期的儒家经典只有六经即《诗经》、《尚书》、《礼经》、《乐经》、《易经》、《春秋》。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1647年——1729年)所写的《弟子规》是以《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基本内容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因为:
   《弟子规》是儒家思想精华的浓缩;
   《弟子规》是儒家文化通俗的读本;
   《弟子规》是儒家做人文化的规范;
   《弟子规》是儒家孝道文化的指南;
   《弟子规》是儒家博爱文化的经典;
   《弟子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课本。
    由此可见,《弟子规》集合了十三经的思想精华,浓缩了十三经的做人文化。
    所以,
    <<弟子规>>----- 
   不仅孩子要读、大人更应读;
   不仅群众要读、党员更应读;
   不仅干部要读、领导干部更应读;
   不仅一般领导干部要读、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读。
    四、经学的核心是人学
    体现儒家文化精华思想的十三本经典著作,都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人文智慧。没有一本神神叨叨、神神秘秘、啰里啰嗦的神学著作。宗教文化的经典著作,都是神学启示录。
    中国是全世界创建人学最早的国家,2700年前的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伟大思想,比西方创建神学早700多年。比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早两千多年。
    什么是人?做人的道德标准就是“仁、义、礼、智、信”。
    就这简简单单的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是由儒家文化的三位圣人历经三百多年才完整提出的:
    儒家文化创始人——圣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义、礼三条做人道德标准;
    儒家文化继承人——亚圣孟子在孔子提出的仁、义、礼三条做人道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智”,形成仁、义、礼、智四条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完成人——季圣董子(董仲舒)在孔孟提出的仁、义、礼、智的四条做人道德标准的基础上,又提出“信”,从而形成儒家完整的科学的亘古不变的五条做人道德标准,这五条做人道德标准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也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更是中华民族的健康人格。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人会思维、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这些技能有些动物也具备。人和动物的唯一本质区别在于人有“仁义礼智信”这五条亘古不变的道德标准,而动物连一条都没有。
     孟子曰:
     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也。人没有恻隐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也。人没有羞恶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恭敬之心,恭敬之心,礼也。人没有恭敬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人没有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诚实之心,诚实之心,信也。人没有诚实之心,非人也。
    (最后这句话是我根据孟子的思路概括的,因为“信”字是汉代的董仲舒才提出的)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诚实之心。可以说只要有这“五心”,人人都可以成为孝子、善人、好人、君子、圣人。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希”同稀,也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差别很小很小——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诚实之心,这“五心”而己。人只要缺少“五心”中的任何一心,都可能堕落成逆子、恶人、坏人、小人、罪人。
     五、人学的核心是仁爱
    《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孔子曰:“仁者,人也”,孟子曰:“仁者,爱人”
    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人学思想主张“人性善”,西方在提出全知万能上帝的同时提出“人性恶”的思想,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类的灵魂。
    儒家文化认为,人人都有一颗善良之心,所以,人类自己就能拯救自己,不需要借助外部神力。
    儒家“仁爱”思想,就是指对人要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善良之心,不能有仇恨之心、麻木之心、冷漠之心。也就是说,人人存好心、人人说好话、人人做好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仁爱思想是一个有着三层思想含义、三重道德境界的复合概念:
     第一、仁爱思想第一层思想含义——不害人,这是做人的最低道德底线
     心地善良不害人,这是人性善良的种子。有人性善良种子的人,就是一个有德之人,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大善人,因为一个人只要有这颗善良的种子迟早会发芽、开花、结果的,所以,一个人心灵里只要有这颗善良的种子,就是一辈子不害人的大善人。
   看见别人有错如果劝不了,不落井下石也是一种仁爱;
   看见别人伤心难过如果不安慰,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仁爱;
   看见别人有困难如果不想帮,不趁火打劫也是一种仁爱;
   看见别人有需要如果帮不了,不帮倒忙也是一种仁爱;
   看到国家有危难不想出力,不当汉奸也是一种仁爱。
   第二、仁爱思想第二层思想含义——帮助人,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
   力所能及的帮助人,这是人性善良的果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力所能及的帮助人,就是一个厚德之人,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大好人,社会这么大,问题这么多,不需要我们每个人奉献全部的爱,只要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点爱,我们这个社会就立马变成温暖的社会、温馨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大好人的标准非常宽泛,一个大善人,只要在街道上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一把、遇到饥肠辘辘的流浪汉买一碗饭,遇到外地人指一指路,遇到迷路的孩子送到派出所,就是一个大好人。当代活雷锋郭明义把自己工资收入的一半帮助困难的人,也是大好人。
   第三、仁爱思想第三的思想含义——舍已为人,这是做人的最高道德境界
   大义凛然的舍己为人,这是人性善良的硕果。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大德之人,就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大英雄。
   A、就像那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比如战争年代的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
   B、就像那些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模范人物,比如和平时代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郭明义、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等。   
   C、就像那些心系家国天下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文化圣人、政治伟人;
   D、就像那些心系芸芸众生以拯救灵魂为己任的著名宗教人士。
 综上所述,
   所谓有德之人,就是一辈子坚持不做坏事的大善人;
   所谓厚德之人,就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的大好人;
   所谓大德之人,就是一辈子坚持做奉献的大英雄、大圣人。
   由此可见,我们做一名大德之人、大英雄、大圣人,太难了,但力所能及地帮一下遇到困难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厚德之人、大好人并不难,做一个不伤害别人、不危害社会、不祸害祖国的有德之人、大善人太容易了!!!
    现代法律制度是校正、纠正、惩治缺德、违法、犯罪的外部强制力量!所以说,没有法律的外部强制,单单凭以德治国是虚伪的、无用的;没有道德的自我约束,单单凭依法治国是冷酷的、无效的。因此,当代社会只有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无缝对接、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效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六、仁爱的核心是孝敬
     仁爱,不是一视同仁的兼爱所有人,而是有区别、有等差、有先后的爱所有人,也就是说,不一样的人,爱的程度不同、爱的方面不同、爱的方式不同、爱的先后不同。
    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有了家庭,就有父子关系;有父子关系就有孝敬父母的家庭伦理道德。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有了国家,就有君臣关系,有了君臣关系就有政治伦理道德。“五伦”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
    伦,辈也;
    伦理,一般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特别指家庭内部尊卑长幼之间的辈分关系;
    伦理道德就是指亲人之间、外人之间、家与国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
   “五伦”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这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
    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君臣有义,是基本的道德准则;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是具体的道德标准。
    父慈子孝是人伦的起点,“五伦”的重点,因为其余“四伦”都是父慈子孝的扩大、延展、升华。所以说,仁爱的核心是孝敬父母。忤逆父母、打骂父母甚至杀害父母的都是有人样、没品行,会说话、没人性,穿衣服、没廉耻的衣冠禽兽。给这些衣冠禽兽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君臣有义,简直是对牛弹琴、给狼唱歌、给猪诵经。
    仁爱根源于人的善良之心,起源于人的血亲之爱,终结于地球的自然之爱。仁爱,是有等差的爱,并不是一视同仁,例如,我们给父母一万元是仁爱,对社会上陌生老人给一元钱也是仁爱,对街道的老人一分钱不给,只要不伤害也是仁爱。一个吝啬的大善人比慷慨的大坏人,强一万倍!因为大善人,虽然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但是他没有伤害过别人啊!大坏蛋,虽然慷慨大方,但那是不义之财啊!
    爱从血亲之爱起步,通过儒家推己及人的博爱文化——从亲人扩大到外人;从家里扩大到社会;从社会扩大到国家;从国家扩大到世界,从世界扩大到自然。
   所以说:
   尽孝有边,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父母不伤害就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尽忠有界,只效忠自己的祖国,对别国不侵害就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者。
   但是大善无垠、大爱无疆、大德无量——慈爱天下所有的人,善待自然界一切动植物,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