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画里面有乾坤“四君子”之菊之淡泊

 青木森森 2016-09-06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菊的地位非同一般。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种菊、赏菊、咏菊,有着挥之不去的菊花情结。菊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多彩,神韵高古清奇,历来得到画家的喜爱。

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名士隐士的最爱,但入画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据《宣和画谱》所记载,宋代黄签、赵昌、徐熙、滕昌祐、黄居寀等名家都画有寒菊图。到了元代及明清,在菊花的画法上发展了水墨写意,丰富了技法的表现。如元代苏明远、柯九思,明代的沈周、唐寅、陈淳,都是水墨写意的画菊名家。清代画菊者更是名家辈出,明末清初邹显吉善画菊,清人陆廷炯与周颢齐名,有“陆菊周竹”之称。吴昌硕也是画菊的大家。

菊花入画,始于晋朝,在晚唐五代已有记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刁光胤画册》中有《竹菊图》一幅。《宣和画谱》中,徐熙、赵昌、李吉等均有菊画著录。南宋到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画菊之风也兴盛起来。《中国古代书画图录》和《海外藏历代中国名画》收录有4万多幅作品,其中绘有菊花或与菊花相关的作品500余幅。其中,宋代作品5幅;明代作品142幅,涉及画家52位;清代作品353幅,涉及画家122位。


▲ 北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 手卷 纸本设色 纵27.7cm; 横9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菊丛飞蝶图》页,宋,朱绍宗绘,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7cm,横24.4cm。


画里有乾坤。宋人画菊工笔重彩,元朝以后画菊多写意。在历代文人画家的笔下,菊花呈现出或娇艳,或雅致,或冷峻野逸,或笔力雄健,或气势磅礴,或清高正气的风貌。

▲ 明代 恽南田  《紫雪红霞》 局部

明代徐文长擅长大写意画菊,笔法奔放潇洒,加之出神入化的干湿浓淡变化,把菊花的冷峻、疏朗和野逸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恽寿平画菊兼工带写,以柔笔作画,少骨骼,少勾勒,只是用清墨或彩墨晕染,创“色染水晕”之法。他的画也多上色,一派柔和,淡雅中见绚丽,精致中见自然,妩媚中不乏清雅的韵味。

▲ 明代 徐渭 《菊蟹图》

《菊花图》明 唐寅 纸本设色 纵135厘米 横55.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竹石菊花图》明 米万钟 绫本墨笔 纵181厘米 横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竹菊图》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120.9厘米,横30.3厘米

《菊花图》扇页,清,虚谷绘,金笺,设色,纵19.6cm,横52.3cm。


《菊石图》扇页,清,永瑆绘,纸本,墨笔,纵16cm,横48cm。

《菊花图》 清 张同曾 绢本设色 纵41厘米 横5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松菊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纵32.9厘米 横4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菊花红叶图》清 陆达 绢本设色 纵167.8厘米 横46.9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菊石图》 清 胡远 扇面 徐悲鸿纪念馆藏


《菊石图》清 钱载 纸本设色 纵185厘米 横79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菊杞修竹图》清 汪士慎 纸本设色 纵29厘米 横36.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甘谷菊泉图》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189.6厘米 横49.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菊石图》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纵171.5厘米 横44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竹菊图》清 高凤翰 纸本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清代石涛、八大山人更善用笔用墨,不施脂粉,以墨勾勒,或点或染,有清高神韵之气。而虚谷画菊画得清气,干笔偏锋,即使偶尔用强烈对比色,风格也冷峭新奇,隽雅鲜活。他画到兴起,画上多枯笔、断笔,线与墨块错错落落,有着丝丝寒气。就连作品上的题字,有的笔画如双钩,却又藕断丝连、不离不破,别有一番意趣。吴冠中在读虚谷画后说:“每见作品便见其人,感到熟悉、亲切。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惜他与我们相隔一百年!”


▲ 清代 八大山人 《墨菊》

▲ 清代 石涛 《竹菊图》(局部)

《竹菊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71厘米 横69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 清 虚谷 《云溪艳菊图》


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更是创作了许多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的佳作。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以诗、书、画、印四绝而称雄的一代艺术大师。他画的菊花技法纯熟,无论正、侧、俯、仰都生机勃勃。


▲ 清代 赵之谦 《为季闻十二帧折扇册》之菊花


▲ 清代 任伯年 《菊蟹图》


▲ 清代 吴昌硕 菊花图

《菊石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现代画家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等也创作了很多菊花题材的作品。白石老人,缓缓写来一向是他从容的笔姿,红红绿绿的花叶,重重的墨来压,大俗亦大雅,深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妙。他的作品笔法精妙、结构严谨、设色鲜明、写物逼真。潘天寿的作品,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在吸收古人的笔墨精华基础之上,融入强烈个性,用笔果断而强悍,精练而有控制。他笔下的菊,树一般的枝叶,一如他倔强的性格,雄健、刚直、凝练、老辣。

《鸡菊图》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纵132.6厘米 横46.3厘米


《菊石图》近代 陈师曾 1916年

《秋虫菊石图》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纵98.9厘米 横33.2厘米

▲ 齐白石 菊花


▲ 陈半丁 菊花


▲ 潘天寿 菊花


文人墨客的菊花看多了,会模糊了叶子的形状姿态,简单了花的姿色。“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慨叹,使菊花有了经霜历寒犹自不改初衷的傲骨。或许是因为“菊,花之隐逸者”和“人比黄花瘦”的缘故,诗文之中,菊花大多是“黄花瘦”。到最后,花事成了心事。有头脑的画家绞尽脑汁地画,便成就了各自菊的模样,就如各自的人生,让后人在光阴里琢磨。


清代大家李渔论菊花时说:“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是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李渔说,本以为菊花是容易栽种的花,原来是难侍弄的花,稍一懒惰便成篱边野菊,所以他对一味赞菊花的好要唱一唱“别调”。


无疑,唱“别调”比正调要难。一心想要别出心裁的画家也是。不仅仅技法要好,而且要懂得在尘世间如何养气、如何取舍。“爱便爱了,就这么简单”,世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呢?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南宋郑思肖的诗,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载酒问寒花。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是恽寿平的诗,也是他笔下“气韵生动”的花的心声。


画画,贵在“笔不周而意周”、“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有”。相比较而言,恽寿平笔下的菊淡泊与贵气,看似简单,其实最难。“雅致淡然,半点没有铿锵声与火气”,“有那样的气质,于不动声色中,笔笔染着骨子里的富贵气,却又并不喧哗”,是人生的大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