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列松有话说【荐书】

 齐一摄现美 2016-09-06
 本期摄影书推荐 
《观看之道:亨利·卡帝埃-布列松访谈录(1951—1998)》,[法]克莱蒙·舍卢、朱莉·琼斯编著,秦庆林译,中国摄影出版社

 小 编 语 
也许是近几年我看过的书中,涂涂画画最多的一本,大概是极少看到如此集中的关于布列松文字内容的缘故吧。

正如书中前言所说,布列松终其一生偏爱图像,对绘画的热爱更甚之,然而他自己却并没有写过什么关于摄影的文字,所以大多数学习者与评论家都从他的作品入手分析、解读、归纳、总结。这也使得这本书中收录的12篇访谈犹如沧海遗珠,弥足珍贵。

这些访谈大多初次出版后就没有公开过了。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句句回答中,我似乎能看到布列松的年纪与经历渐长,最终越来越像一个上了年纪、有点絮叨却不失可爱的老爷子,细碎地谈着摄影、谈着绘画,赞叹着 “三个孩子从沙滩上跑着冲向巨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吐槽着有些摄影师“拍的照片总是时机不对”。

布列松说:“我非常神经质,不过我把这点变成了摄影的一个王牌。我从不思考,我行动。快!我扣动扳机!”

我想,我大概也是在同样的状态中,将下面这些书中的语句片段一个个勾画下来的吧。

致每一个爱摄影的人。

布列松说:

我们这些记者,并不是那么中意美丽的照片,比如在画质、色调、丰富性、题材等方面合乎标准。我们更喜欢把表现生活本身而不是唯美放在照片的第一位。
 
这种“注释”并不完全是解释性的文字,不是的,它更像是图像的某种语境,勾勒出图像的轮廓……说明是我们自己写的,为了保证画面和文字的一致性。我们是为图像写说明而不是为文字配图像。(小编:图片说明的准确定位)
 
闪光灯尤其要不得。生活不需要照明。我从来不用,我从来不想用。只要现实,只要真实!因为真实性也许是摄影最重要的美德。
 
我工作时几乎只用标准镜头。我不怎么用广角镜头拍东西。一个画面中容纳这么多元素会让构图的事情变得复杂得多。

法国,法兰西岛,马恩河畔,第一次带薪休假,1938

意大利,托斯卡纳,西耶娜,1933

美国,纽约,西点军校学员和崇拜他们的年轻女士参加陆军对Notre-Dame的足球赛,1947

我认为摄影天生就是为了拍摄和为大众复制的,不是为了收藏家。这种可复制性正是摄影科学的力量及价值的一部分。
 
摄影除了在造型方面与我对绘画的兴趣相关之外,它对我而言是一种记日记的方式。我用摄影记录我的所作所为,我可以在任何时候拍照。我只不过是那些吸引我眼球的东西的见证人。
 
人到了某处,不应该有偏见,不应该努力去证明自己的成见。必须关注事实,知道如何分析事实,借助于观察到的一切去修正自己的最初印象,而不是囿于偏见无法自拔。总而言之,没有什么要证明的,不要试着揭示什么。要说有什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性,是生活,多彩的生活。

中国,上海,1949

希腊,雅典,1953

法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1952-1953

一名摄影师不应该奔跑而是要行走,不知疲倦地行走:因此他能够抓住人行道、街角、生活馈赠给他的东西。
 
摄影师只有做到忘记自己,他拍摄的对象才显得重要,而他拍的照片也才有力量。
 
我们必须不断地与时间做斗争:消失的都永远消失了。重点是抓住当下,一个转瞬即逝的动作,一个不可能重现的微笑。出于这个原因,我非常神经质——这对我的朋友们来说很可怕——但是只有持续的紧张感才能让人把握现实。
 
我们应当在拍摄前或拍摄后思考,永远不要在拍摄的时候思考。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活力,取决于清醒的头脑,取决于知识。一旦我们刻意设计一张照片,它马上就会坠入陈词滥调之中。

意大利,坎帕尼亚,伊斯基亚,丰塔纳是岛上最高的村庄,背景可以看到埃波梅奥火山,1952

意大利,阿布鲁佐大区,斯坎诺,1951

法国,洛林,1959

一些摄影师善于创造,另一些则善于发现。就个人而言,我对于发现更感兴趣,不是为了尝试和探索,仅仅是为了紧抓生活本身

如果有人问我摄影师在我们身处的时代里的角色,问我图像的作用等等,我不想解释太多,我只知道会看的人和会听的人一样稀少。

画家们将作品带去博物馆,而我们把作品带给大众。(小编:绘画与摄影在传播途径上极大的不同点)
 
摄影家们没有太明确的社会地位,他们身处边缘,人们常自问这些在大街上跳来跳去的怪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小编:哈哈哈!我也常有这种想法)

法国,巴黎,十四区,瑞士画家、雕塑家阿尔佩托·贾科梅蒂,1961

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棒球比赛,1957

法国,巴黎,皇家花园,1959

如果我放弃我的职业,毫无疑问,我会去画画。但是,我不能同时做这两件如此接近却又很对立的事情。

我不欠摄影任何人情,除了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西的作品,从这张照片中能看到三个孩子从沙滩上跑着冲向巨浪。所有的一切都很完美:比例、构图、动作,完全打动了我。除此以外,影响我的可不是摄影。我当时只是想,照相机是一种用直觉来画画的快速方式。
 
好的片子与平庸的片子之间的差异是极小的,仅仅是毫厘之差。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不认为照片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也许正是这小小的差异起决定性作品。

法国,巴黎,法国摄影家亨利·卡帝埃-布列松,1992 玛蒂娜·弗兰克摄(小编:玛蒂娜是布列松的第二任妻子)

亨利·卡帝埃-布列松,自画像,1987

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1931 马丁·芒卡西摄

一般而言,不需要看一名摄影师拍的片子,只要观察他在街上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哪种类型的摄影师。低调,踮着脚尖,敏捷,还是像一挺机关枪?我十分喜欢观察优秀的摄影师工作,十分优雅,像西班牙的斗牛。
 
在街道上拍照是件乐事,而人物肖像在我看来是最难拍的,这跟在街上抓拍什么人完全是两码事,被摄者得同意被拍。这就像是生物学家和他的显微镜。我们研究一种东西的时候,它的反应方式与它在没有被研究时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你必须努力把相机置于那个人的皮肤与衬衣之间,而这是不容易的。
 
照片什么都不想表达,也什么都没有表达,它不证明任何事情,只是一张图片,它是完全主观的。唯一的客观性——也是我总强迫自己承担的责任——是诚实地面对自我和拍摄对象。

日本,东京,演员Danjuro在青山殡仪馆的告别仪式(神道仪式),1965年11月13日

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1966

法国,巴黎,圣日耳曼区,利普餐厅,1969

1941年或1942年的一天,我们在田里干活,他可是水手之子,远洋航船船长。我们在一个农场耕地,烦透了。突然,阿兰说话了:“亨利,我说,你想象一下,在山丘的另一边——我们位于一块盆地底部——想象一下,另一边就是大海。”觉得山后可能有大海,这改变了我整个一生:始终盯着地平线。重要的是这点。小编:永远想要看到更多,想象的诗意
 
我的朋友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成功拍摄了很多卓越的照片,每张都要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它们不是用画家的眼光构思的,反映的其实是一个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战士的眼光。对他的所作所为我感到高山仰止,他身上有我所没有的救世主情结。这就是一部小说和一本小册子的区别。很简单,我们要说的话有时这样说比较好,有时那样说比较好。

法国,巴黎,狄德罗大道,1969

前苏联,亚美尼亚,塞凡湖村的游客,1972

我们的猫尤利西斯和玛蒂娜的影子,1989

摄影,是一种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活方式,随你怎么叫都行。突然,面对瞬息万变的现实,你有了某种直觉,所有的视觉组织各就各位,这只持续几分之一秒。你屏住呼吸……把心、脑特别是眼睛投入进去。好啦,成了。不过我的乐趣,一直都出现在那一瞬间,出现在对画面的抓取中,而不是在后来对照片的欣赏中。
 
我们想要拍照的时候,不要忘记自身的暴力行为。因此,在东方,我非常理解那些拒绝拍照的人们。

瑞士,1991

法国,巴黎,法国画家、雕塑家和作家Louis PONS,1999

布列松在拍照

美国,纽约,亨利·卡帝埃-布列松,1962 艾略特·厄韦特摄

法国,巴黎,六月,摄影记者在奥登剧院门口等候,这里被学生占领了数周,并被警察紧急驱散(布列松位于画面最左) 布鲁诺·巴贝摄

美国,华盛顿,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马丁·路德·金面前,1957 鲍勃·亨里克斯摄

部分文字选自《观看之道:亨利·卡帝埃-布列松访谈录(1951—1998)》,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布列松作品,选自马格南图片社官网(www.magnumphotos.com),封面图为27岁的布列松。

影摄自留地
 

在这里,我们只做最简单的事——看图,说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