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一、培养目标感 时刻提醒自己,当下所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目标感。 二、给任务设定精确时限 如果为一项工作的完成计划了太多的时间,就相当于为拖延提前找好了借口。 三、强迫自己做一个开头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了,整个事情其实就已经规划好了,接下来,就是分步实施的问题了。比如说,你要写一篇文章,只要把开头写出来了,你就已经有了整篇文章的构思。谋定而后动!先做好规划,形成思路,再开始行动。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不愁第二步了。 四、把工作变简单 把工作变简单,人们内心就减少了对工作的恐惧,压力感就会减弱,拖延就会减弱或消失。 五、不必等到万事俱备 经常拖延的人总是在说,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再等等。等来等去,机会丧失,锐气殆尽,项目搁浅。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工作很忙,等有时间了再去学习;现在钱不够,等攒够了钱再去买房;等等。拖来拖去,导致望洋兴叹、追悔莫及。记得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观点:交办工作不要等到对他有信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六、舍弃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拖延症的另一主要原因。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做事标准。但对完美的追求,往往牺牲的是效率。尤其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追求,更是大可不必。做PPT,为了找一张更满意的图片花上两个小时,是极不划算的事情。通常情况下,你的工作任务达到标准即可,满意+1,也许,“满意”需要一天即可,而“+1”往往需要更长时间。 七、养成一个习惯 培养一个好习惯,也能逐渐克服拖延症。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比如,每天早晨六点半听十分钟微课,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与网络断开,不看手机,专门陪孩子,养成关爱家人的好习惯。每天提前20分钟到公司,为同事做个好榜样。做事打出提前量,这样的好习惯就能克服拖延,使我们变得有序、高效。养成随时整理、总结的好习惯,比如把以上七个措施做成下表,以方便大家保存。 关于如何克服拖延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无论怎么做,都不要寄希望于他人,比如找人监督、提醒(也许TA也是拖延症患者,怎么帮你)。 本文作者:南开大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