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饥饿游戏》系列电影讲述了一场杀戮盛宴,最终的生存者即为获胜者,这个生存者不仅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而且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一系列改编自苏珊?柯林斯的电影在上映以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关注,影片中折射出的生存观以及人性也带给观众深深震撼。本文在对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所折射出的生存观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人性的泯灭、异化以及升华三个方面对《饥饿游戏》中折射的人性进行了探讨。 以电视综艺秀的形式进行直播,其规则则是二十四名参赛者需要互相厮杀,最终的生存者即为获胜者,这个生存者不仅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对于生活条件很好的地方而言,能够参加这场游戏是一种荣耀,所以他们对孩子进行各种训练以提高获胜几率。而对于生活条件苦难的地区尤其是十二区而言,他们参加这场游戏的动机仅仅为了让家庭能够获得粮食这一个原因,这个游戏能够带给他们的只有折磨、羞辱以及死亡。在第73届杀戮比赛中,凯特尼斯代替妹妹成为参赛者,在比赛中的凯特尼斯与皮塔利用恋人的身份获得了凯匹特人的赞助,最终打败其他对手的凯特尼斯与皮塔以放弃生命为代价让大赛组委会改变了游戏规则,于是游戏第一次产生了两个获胜者。在电影《饥饿游戏》中,凯特尼斯在参加比赛前后两个阶段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观。在凯特尼斯参加比赛之前,帕纳姆国利用残暴的政权和武力镇压了十三区的暴动,并要求其他十二个区选取孩子参加饥饿游戏,此时的人们所具有的生存观体现出了一种“羊性”,首先他们喜欢自由的生活,同时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却处处能够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其次他们具有弱性,虽然他们并不甘愿被统治者宰割,但是这种弱性却令他们不得不表现得安详和温驯,他们的生活面临着包括饥饿和杀戮在内的种种危机,但是再也没有像十三区一样奋起反抗。当凯特尼斯参加比赛之后,比赛中大多数人的生存观都体现出了一种“狼性”,似乎能够活着就是他们的底线,只要能够生存他们可以对其他人展开无情的杀戮,虽然比赛中也具有一些温情场面,但是获胜者最终只能有一位。参赛者的命运被别人操纵而无法自己决定。比赛有着固定的规则,即生存下来的人可以成为获胜者,但是比赛中又没有任何规则,除了比赛开始前60秒必须待在原地之外,60秒之后到比赛结束的过程完全不受控制,而在这场无规则的杀戮盛宴中,“强者生存”的法则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所折射出的人性 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残酷的杀戮以及生存观现实除了现实的丑陋:作为当权者可以对人民的生命以及尊严持有无视态度,并可以设置一个让人民只有通过自相残杀才能够得以生存的饥饿游戏。而处在绝境中的人民为了生存也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无情地展开杀戮。但是这并不是电影《饥饿游戏》系列要展现给观众的全部,因为即便是在这种绝境中,人们依旧彰显了爱以及人性所具有的光辉,尤其是在残酷杀戮的映照下,这种爱以及人性的光辉更能够触动电影观众的心灵。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对人性的反映和折射主要包括人性的泯灭、人性的异化以及人性的升华三个部分,以下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逐一叙述。 (一)人性的泯灭 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有一个强大、可怕而又让人怜悯的人物,他是凯特尼斯的导师黑密斯。这个不断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人物曾经在全民参与的饥饿游戏中胜出,在他所胜出的饥饿游戏中,人们不能想象黑密斯的经历,而显然黑密斯也并不愿意回忆起自己的这段人生经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饥饿游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摧残人们的人性,参加饥饿游戏对于人们来说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并非真正出于个人意愿。如果说黑密斯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而只是在饥饿游戏中为了生存暂时迷失,那么凯特尼斯回忆中提到的无情杀人并将死者心脏吃掉的六区“贡品”蒂塔斯则几乎已经成为野人而毫无人性可言。当人们必须将其他人杀掉来让自身存活时,人们所面临的不仅是生和死的考验,同时也是自身生存欲望对自身人性的拷问,游戏参与者的人性会逐渐随着杀人数量的增多而逐渐泯灭,当残忍的杀戮成为一种习惯时,游戏参与者的人性也就已经消失殆尽。在电影中许多饥饿游戏的参与者都是为了生存出于无奈而在杀戮中逐渐失去对自身人性的控制,而凯匹特的居民却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个杀戮比赛,虽然他们对支持和喜欢的选手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但是也正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如同游戏的设计者、操作者一样都对生命持一种漠视的态度,他们人性的泯灭使他们成为饥饿游戏这一杀戮盛宴能够维持和不断发展的推动者。 (二)人性的异化 人性的异化指的是人不能操控自身的人性而反被自身的欲望所操控。在现实社会中异化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一部分人会在异化影响下被欲望所奴役,而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包括黑密斯、蒂塔斯以及凯特尼斯在内的许多人自身的人性都在神性和兽性之间摇摆,尤其是凯特尼斯经常产生矛盾的、复杂的心理,虽然她具有勇敢的品质和善良的本性,但是好胜心、求生欲望、欺骗、妒忌等都会影响她善良的本质,而这样一个女孩的形象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产生身份认同感。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参加饥饿游戏的人选都是随机选取,凯特尼斯并不知道自己将会成为下一个“幸运儿”,所以在参加这场杀戮盛宴之前,虽然凯特尼斯经常为家庭的温饱操心,但是她却是快乐和自由的。当收获节来临之前,凯特尼斯并没有为了让自己依旧自由而抛弃自己的家庭,这种没有产生过逃跑念头的思想正是凯特尼斯自身责任感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凯特尼斯所拥有的爱与人性。她顶替妹妹参加了饥饿游戏,而母亲以及妹妹给予自己的信任、支持以及爱也成为了让凯特尼斯在比赛中克服重重困难并获得胜利的重要支撑。但是凯特尼斯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并非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即便是她具有着善良的本性,她仍旧要面对生存欲望带来的强大诱惑,在这种欲望的影响下,凯特尼斯无法再坚持自身的人性本质而被异化。在饥饿游戏中,心理斗争一直伴随着凯特尼斯,但是恶劣的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很快让凯特尼斯的求胜心以及求生欲望占据上风,如与凯特尼斯来自同一个区的皮塔曾经在凯特尼斯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将一个面包给了她,但是在凯特尼斯看来,皮塔是饥饿游戏中的竞争对手,并且一直保持着怀疑和戒备,这种怀疑和戒备代表着为了自己的生存凯特尼斯在必要的时候会杀掉皮塔。另外无论是皮塔的优秀表现还是对皮塔的幽默感甚至对自己的告白都被凯特尼斯认为是“有目的”的行为。此时的凯特尼斯已经从一个不会撒谎的少女变成了将信任认为是弱点的人。于是谎言成为凯特尼斯让自己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凯特尼斯人性出现异化的重要体现。她为了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支持而同意了皮塔的追求,即便是她自己也承认这场恋爱只是一场“纯粹的计谋”。但是在善良本质的影响下凯特尼斯还是会担心皮塔在游戏中死去或者是与自己狭路相逢,直到得知比赛可以有两名获胜者后,凯特尼斯才体现出了对皮塔的完全信任。然而当饥饿游戏仅仅剩下皮塔和凯特尼斯两个人之后,游戏规则再次变为只有一名生存者,二人面对圈套幡然悔悟,并且也不再甘心将自己当做凯匹特的掌中玩物,于是凯特尼斯想通过两人服毒来终结游戏,这个决定是用生命为代价来与凯匹特打赌,最终二人都得以幸存,这场胜利不仅是皮塔和凯特尼斯在饥饿游戏中的胜利,同时也是人性的胜利,求生欲望曾经让凯特尼斯妥协和屈服并逐渐迷失着自己,而最后凯特尼斯能够放弃这种欲望并挑战凯匹特的权威也代表着人性再一次将欲望打败。 (三)人性的升华 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从凯特尼斯身上可以看出普通人的心理,她有欲望并且会在欲望和人性中挣扎,这种形象十分容易引起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因为这种形象更加真实。虽然凯特尼斯在比赛之中一度面临人性的迷失,但是事实上她又是一个普通人,她拥有着普通人拥有的爱。饥饿游戏实质上是一个死亡游戏,二十四位参赛者都仅仅拥有二十四分之一的生存机会,当凯特尼斯的妹妹被选为参赛者时,凯特尼斯毫不犹豫决定代替妹妹参加这场杀戮比赛,可以用自身的生命来带给妹妹生存的机会这一点彰显出了凯特尼斯身上的亲情光芒。另外,在比赛中由于仅仅有一个人可以生存下来,所以参赛者之间始终需要处在敌对的关系,当有一个人死去,自己的生存几率就会加大,但是从凯特尼斯身上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有死亡和杀戮,同时也具有友谊所散发的光辉,当凯特尼斯由于被毒蜂蛰伤而昏迷时,同为参赛者的一个小女孩一直对她悉心照顾直到凯特尼斯苏醒,同时当小女孩遇险后凯特尼斯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并且凯特尼斯在小女孩死后不仅十分悲痛,并且在小女孩周围铺满了白色的花。从二人的关系可以看出影片导演所使用的隐喻,即白色代表着纯洁,而白色的花则代表着友谊和人性,这种友谊之花和人性之花也昭示着在这场杀戮盛宴中,人性的光辉始终没有磨灭。 人性摇摆于兽性和神性之间,而欲望会让人性逐渐向兽性靠拢,但是爱却可以让人性向神性升华。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主角凯特尼斯是普通人的代表,而皮塔身上却具有着神性光芒:首先,皮塔具有着仁慈的心怀。十二区几乎任何一个家庭都要面临温饱问题,但是皮塔却能够不顾母亲的反对给了在生命线挣扎的凯特尼斯一块面包,这块面包救了凯特尼斯一命,同时也反映出了皮塔所具有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其次皮塔能够保持着自己的本真。皮塔清楚明白,饥饿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参赛者成为杀戮机器和嗜血怪物,而饥饿游戏的始作俑者凯匹特则对参赛者的行为甚至本性进行支配,这种支配显然是皮塔所不愿意接受的,在饥饿游戏开始之前,皮塔曾告诉凯特尼斯:“我要为一个真实的我而死,我不想让他们改变我,变成那种与原本的我完全不同的怪物。”此时的凯特尼斯还不能看透这场游戏的本质时,皮塔已经表达了自己要保持自己本真的立场。在比赛中的皮塔保持了言行一致,他并没有参加杀戮,这使他能够完好保留了自身纯洁的人性;再次,皮塔保持着对凯特尼斯专一的爱。皮塔并不怕自己在比赛中死去,但是却一直担心着凯特尼斯,即便是在自己已经身负重伤之时,他心里想的也是担心自己连累凯特尼斯。这份对凯特尼斯专一深情的爱成为他在比赛中一直悉心照顾凯特尼斯的动力。与凯特尼斯相比,皮塔并没有为了追求生存而做出任何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他的善良、纯真以及爱心反映着人性中最为美好的一面,同时也是电影《饥饿游戏》系列中对人性升华的体现。 三、结 语 《饥饿游戏》系列电影向观众展现了残忍的杀戮,同时也展示了对人性的探索,当人们面对生死考验和各种欲望时,人们的人性就如同《饥饿游戏》女主角凯特尼斯一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迷失并陷入挣扎,影片通过这场杀戮盛宴彰显了人性的价值,同时也给出了保持本真的答案,即使用亲情或者爱情来与自身的各种欲望进行抗争。 [参考文献] [1] 苏珊?柯林斯.饥饿游戏[M].耿芳,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 孟琳.《饥饿游戏》:小说到电影[J].电影文学,2013(11). [3] 邓艳平.献祭与献媚――《饥饿游戏》赏析[J].艺海,2012(09). [作者简介] 姚井君(1972― ),女,江苏建湖人,硕士,盐城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
来自: 荆真uj5c4fhru5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