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全文注释(上)第20-37章

 budaozheli 2016-09-08

免责声明:《道德经》全文注释(来自网络共享,大愚整合)

内容、图片版权原作者所有,转载在于文化传递学习。本文属大愚组合整理,原作者认为其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13823180123,以迅速采取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异贵食母!

绝学无忧(抛弃外在的学问,就可没有忧虑)

唯之与阿(恭敬与怠慢)相去几何(能相差到哪里)

美之与恶(善良与丑恶)相去何若(又相差到哪里)

人之所畏(人们所畏惧)不可不畏(不能不畏惧啊)

荒兮(精神广漠无际啊)其未央哉(没有尽头)
众人熙熙(众人皆乐都喜欢熙熙攘攘凑热闹)

如享太牢(像参加祭祀在享受盛宴)

如春登台(也像春天登临楼台远眺美景)

我独泊兮其未兆(唯独我象未开窍淡泊恬静,脸无表情)

如婴儿之未孩(好像是婴儿出世还没有长成孩子)

乘乘兮(颓废沮丧随风漂荡若无所归(无家可归)
众人皆有余(众人物质上都希望自己富贵有余)

而我独若遗(唯独我却好像扔掉欲望不惧匮乏)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真是愚人心肠啊)

沌沌兮(多么多么混沌无知)

俗人昭昭(众人都那么明白事理)

我独昏昏(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昏沉糊涂)

俗人察察(众人都那么明察秋毫)

我独闷闷(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蒙闷无语)

众人皆有以(众人有用皆志向远大)

而我独顽且鄙(惟独我们冥顽不化、鄙陋寡闻)
泽兮其若海(澹泊如辽阔的大海 )
飂兮若无止(飘逸呼啸的大风 ,有无尽无止源动力)
我独欲异于人(惟独我跟俗人不一样)

而贵食母(在于我得到贵为万物之母“道”中无上养份)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之容(大德的内涵、运作)唯道是从(只遵从于道)

道之为物(道表现为物时)唯恍唯惚(是恍恍惚惚的)
惚兮恍兮(那样惚惚恍恍啊)其中有象(其中有象的存在)

恍兮惚兮(那样恍恍惚惚啊)其中有物(其中有物的存在)
窈兮冥兮(意识深远暗昧啊)其中有精(其中有精华的存在)

其精甚真(其精华毋庸置疑)其中有信(其中有无疑的感悟)
自古及今(从远古到如今)其名不去(道的名字从没失去过)

以说众甫(依据它能观察、了解众生万物的开始和规律)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何以知道万物开始时的规律状态呢)

以此(就是因为返观了“道”才认识到的)


第二十二章:委曲求全,不争莫争!

曲则全(委曲成就完美 )枉则直(屈就反而伸直)
洼则盈(低下就会充盈)敝则新(保守反而进步)
少则得(少学就有感悟)多则惑(多学反而迷惑 )  

是以圣人抱一(所以圣人悟道会专一致志)

为天下式(成为管理天下的榜样)
不自见故明(不固执己见,反而能够明白事理)

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够彰显是非)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夸蛮干,反而能够获有功)

不自矜故长(不端着架子,反而能成为首领)
夫唯不争(正因圣人与世无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天下反而没人能与你相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古人说的这些“曲则全”的道理)

岂虚言哉(怎么会是虚言呢)
诚全而归之(诚信此道者天下将归属他)


第二十三章:信足道合,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少说话、少发号令是符合自然的,正如:
飘风不终朝(刮狂风坚持不了一整上午)
骤雨不终日(下暴雨坚持不了整整一天)
孰为此者(是谁让它们这样做的)天地(天地杰作)
天地尚不能久(天地狂暴尚且不能维持长久)
而况于人乎(更何况于人呢)

故从事于道者(因此熟识把握自然大道的人们应该知道
道者同于道(修道的人喜欢跟道在一起)
德者同于德(求德的人喜欢跟德在一起)
失者同于失(失落的人喜欢跟失落在一起)
同于道者(跟道相同的人)道亦乐得之(道也乐于接纳他)
同于德者(跟德相同的人)德亦乐得之(德也乐于接纳他)
同于失者(跟失相同的人)失亦乐得之(失落乐于接纳他)
信不足焉(诚信不足的人)有不信焉(有人不信难获信任)。


第二十四章:自见不明,有道不处!

跂者不立(踮起脚跟, 立者难受站不久)

跨者不行(跨步向前, 行者甘苦行不远)
自见者不明(固执己见,反而不能明白事理)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反而不能彰显智慧)

自伐者无功(自己夸耀,反没成果无功而返)
自矜者不长(自恃圣贤,反而不能成为首领)
其在道也(这些行为与道相比较)
曰余食赘行(就像是剩饭菜、毒瘤子)
物或恶之(谁见谁都讨厌它们)
故有道者不处(所以得道者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十五章:天地正人,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有一种东西混然天成)
先天地生(先于天地就已经产生)
寂兮廖兮(寂静无声、存有无形)
独立而不改(独立存在,谁也无法改变他)
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且运行不止)
可以为天下母(可认为它是天下万物的母亲)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字之曰“道”(命名它一个字叫“道”)

强为之名曰“大”(再勉强给它命名为“大”)

大曰逝(它不断变大离开)逝曰远(远去遥不可及)

远曰反(远去返回周而复始)故道大(所以说道很大)
天大(天很大)地大(地很大)人亦大(人也大)
域中有四大(宇宙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而人居其一)
人法地(人尊循地的法则 )地法天(地尊循天的法则)

天法道(天尊循道的法则)道法自然(道尊循自然的法则)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凝重是轻扬的根基)

静为躁君(安静是躁动的主宰)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终日行不离辎重(整日行于大道也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虽有豪华的生活)

燕处超然(安居泰然却超然物外)

奈何万乘之主(那为什么拥有万乘的侯王)
而以身轻天下(还那么轻躁地管理天下呢 )
轻则失本(因轻浮而失去道德跟本)
躁则失君(因狂躁而失去主宰地位)


第二十七章:常善无弃,善不善师!
善行无辙迹(善于行走,无迹可寻)
善言无瑕谪(善于立言,无暇可谪)
善数不用筹策(善于数术,不需要使用筹码工具)
善闭无关楗则不可开(善于关闭无需门闩顶杠也无法打开)
善结无绳约则不可解(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制约也无法解脱)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常善救人(总是善于救人)故无弃人(而没被抛弃的人)
常善救物(总是善于救物)故无弃物(而没被抛弃的物)
是谓袭明(这就是智慧大道之明)
故善人者(所以善拯救世人的人)

不善人之师(是不善于此道者的老师)
不善人者(不善于此道者的人)
善人之资(是善于此道者的借鉴资源)

不贵其师(不尊重这样老师)不爱其资(不爱惜这样资源)
虽智大迷(看似智慧却身迷其中)

是谓要妙(乃是善人之道的要妙)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复归婴樸!
知其雄(知道阳刚雄健)守其雌(却甘愿安守雌柔)
为天下溪(好比天下的溪流)

为天下溪(甘作溪流)常德不离(自然之德就能永恒)

复归于婴儿(回归婴儿般至柔、纯真自然)

知其白(明知光彩在哪)守其黑(却安守暗淡之处)

为天下式(这是天下人的榜样)
为天下式(甘为榜样)德不忒(自然之德就永不失却)

复归于无极(就能回复到最初始无极状态)
知其荣(知道荣耀的珍贵)守其辱(却能守得住谦卑)
为天下谷(就像天下的虚谷)

为天下谷(虚谷容纳万物)常德乃足(自然之德才能富足)
复归于樸(这样就能回复到返朴归真的境界)

散则为器(这种品质的人到哪里都是成大器者)
圣人用之(圣人如果用樸)则为官长(可管理和领导万物)
故大制不割(所以美好制度就如樸一样,完整而没割裂)


第二十九章:不为不执,去甚奢泰!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以征服天下为目标且努力践行)

吾见其不得已(我看他达不到目的,也不可能成功)

天下神器(世界是神圣不可轻犯的)

不可为也(不可以用有为的方式为所欲为)

为者败之(勉强去为或为所欲为者必败)

执者失之(抓之太紧且执迷不悟者必失)

故物(因此万事万物)

或行或随(有的前面领路,有的后面追随)
或嘘或吹(有的性格和缓,有的性格急躁)
或强或羸(有的身体强壮,有的身体羸弱)

或培或堕(有的努力上进,有的自甘堕落)

或载或隳(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水中游)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去甚(去除极端过分的念想)

去奢(去除不切实际的奢望)

去泰(去除安享泰然的心态)


第三十章:物壮则老,合道敛武!
以道佐人主者(以道佐君的有道之士)
不以兵强天下(不以武力强行征服天下)

其事好还(崇尚穷兵黩武的人必会遭到报应)
师之所处(行军打仗之处)

荆棘生焉(田地荒芜荆棘丛生)

大军之后(大军征战之后)

必有凶年(必现灾害连年饥荒)

善者果而己有道之士达到目的适可而止)

不敢以取强(而不轻易凭武力逞强)胜利

果而勿矜(达目的不自矜其力)

果而勿伐(不自夸战功)果而勿骄(不狂傲自满)

果而不得已(认为是不得已为之)

果而勿强(达到目的后不再恃兵肆意逞强)

物壮则老(凡事发展到壮盛则是开始衰老)

是谓不道(说明其发展已不合于自然之“道”)

不道早已(不合于“道”不合成长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


第三十一章:修文偃武,胜而不美!

夫佳兵者(最好的军队)

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物或恶之(有人或是厌恶这种说法)
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者会超越凡人的境界,不以为是)


君子居则贵左(君子和平时以道自佐,强化士兵战斗力)

用兵则贵右(而在战争时却以道相佑,更加要强调冷静)

兵者(军队)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非君子之器(所以有“道”的人不轻易用它)
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被迫使用)
銛袭为上(最好淡然处之为上)

胜而不美(打了胜仗不要得意)
而美之者(胜利洋洋得意的人)

是乐杀人嗜杀者乐于杀人)

夫乐杀人者(凡以杀人为乐者)

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不可能实现一统天下)


吉事尚左(善事趋柔和,喜报鼓舞士气)

凶事尚右(凶事向强硬,厄报沉着冷静)

偏将军居左(庸碌的将军常勇猛有余)

上将军居右(高明将军时刻冷静三思而行)

言以丧礼处之(战斗动员,以视死如归的心态对待)

杀人之众(面对战场阵亡的众多将士)

以悲哀泣之(要以悲痛的心情来缅怀他们)

战胜(取得战争胜利后)

以丧礼处之(要以办丧事的礼节祭祀死者庆祝胜利)


第三十二章:知止守樸,万物自宾!

道常无名(道在无有间,无名而不为人知)
樸虽小(勉强起个名字-樸, 虽然小)
天下不敢臣(但天下万物无一能让他臣服)
侯王若能守之(侯王如果能够守住樸)
万物将自宾(天下万物必将自然归顺于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两相结合,化为冲氣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不可能听从于谁的命令)
而自均(自己均匀降下而无须干预)

始制有名(制度建立后,就产生了各种名称)
名亦既有(名分既然已有)
夫亦将知之(就应该知道它的规律适可而止)
知之所以不殆(知其规律保持适度,就不会有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将道与天下万物做个比喻)
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汇集与江海)


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死得其所!

知人者智(了解别人优缺点是智慧)
自知者明(了解自己优缺点是贤明)
胜人者有力(战胜别人的人有能力、实力)
自胜者强(能克服自己弱点的人强大无比)
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富裕)

强行者有志(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有志气)
不失其所者久(不离失本分依道而行的人,可平安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人皆一死,死得其所者,真正长寿)。















第三十四章:不辞有主,不大成大!
大道泛兮(大道就象洪水泛滥一样)
其可左右万物(左右万物无所不至)
恃之以生而不辞(万物赖其生长,却不干预、不宣扬)
功成不名有(功成名就而不图虚名)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护荫万物而不思主宰)
常无欲(始终保持无私寡欲)

可名于小(可称之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
可名为大(可称之为大)。所以有道之士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因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
故能成其大(因此反而成就了有道之士的伟大)


第三十五章:道淡无味, 用之不既!

执大象(圣人执守大道)天下往(普天下归投靠)

往而不害安平泰(向往安详、平和、舒泰免遭伤害,万民归心
乐与饵过客止(路过的人停下脚步欣赏音乐和品尝美食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无以言传,勉强言之平淡无味)
视之不足见(用眼睛看,不足以看到全部)
听之不足闻(用耳朵听,不足以听到全部)
用之不可既(却怎么也用不完,受益无穷)


第三十六章:鱼不脱渊, 利器勿示!

将欲翕之(想逐渐收敛)必固张之(必先要张扬)
将欲弱之(想逐渐柔弱)必固强之(必须要刚强)

将欲废之(想逐渐废除)必固兴之(必先要兴盛)

将欲夺之(想尽量得到)必固与之(必先要给予)
是谓微明(这是幽微内明的道理)

柔弱胜刚强(柔弱终究胜过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鱼儿离不开水面)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镇国之宝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道总以无为作用于万物做到无所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侯王如能守住无为之道)
万物将自化    (万物都将自己演化发展)

化而欲作(在演化的过程中难免欲念发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这时用我“无名之樸”去除杂念)
镇之以“无名之(用“无名之樸”去除杂念得以纠正)
夫亦将不欲(用樸来纠正就会克服欲望)
无欲以静(没有欲望就可以静下心来)
天下将自定(天下万物将回归正道、自然安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