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去,大快活,呼吸山川真气,可以澄怀观道。遐思神游之际,天地与我同在焉。 渤海镇六渡河 水墨纸本 43x53cm 2007 从沱江南岸望凤凰城南门 纸本水墨 49.5x207.5 2007 默戎镇龙鼻村 纸本水墨 43.3x53cm 范扬 2007 雨后纸润 纸本水墨 78x40.6cm 2008 南非比勒陀利亚市紫薇盛开 纸本设色 32x44.5cm 2012 桌山维多利亚港 纸本设色 32x44.5cm 2012 新农村石堰坪 纸本设色 55x65cm 2010年 香积寺 133.8cmx52cm 纸本设色 2013年 风雨归舟 96.1cmx36.7cm 纸本设色 2013年 气蒸云梦择 41cm x 56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山中无一事 煮荼待客来 41cmx56cm 纸本设色 2013年 东坡意境 纸本设色 37cm x 96.5cm 2013年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写生呢?因为面对不同的对象感受不同。我的写生,每条线都是山给我的。 写生虽然尊重对象,但不是纯写实,是提炼、是意象,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 写生是表现对象,要画出线的表现力,线就要真实,不真实再好的线也不好看。要根据对象提炼,而不是单个独立的线,独立的线再灵也不生动。 写生,无一是处,无一处不是。太是,就没有味道,失去空灵;不是,就离开对象,不生动。
大自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我发现了、表现了,传达给别人,我就成功了。
把画画当休闲,与之对话,当作“游于艺”,孔子讲的。不然就累了,苦了自己,害了大家。
画从对象来,不然怎么画呢?在这样画的同时,就变成画法了——画法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是我画得不错的一张,很灵动,有点像石涛,烟岚雾气,在山谷中蒸腾。这是大自然给的灵感。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是初学者或外行在说,但实际上就是这样。 “骨法用笔”,是强调线条起的作用,比如画山有画山的骨法,画人有画人的骨法,用笔用在结构上就是骨法用笔,用笔不在结构上就不是骨法用笔。 画面的丰富在于用笔的丰富,用笔的丰富在于形状的丰富与细节的丰富。所有的画最重要的是先立框架,我基本上是先立框架,之后开始补充细节。 要画出线的表现力,线就要真实,要根据对象提炼。不真实,再好的线也不好看。写生是表现对象,而不是单个独立的线,这样的线再灵也不生动——这就是画与对象的关系。
用我自己的办法把天地之间的线变成了毛笔的线。 既有烟云,也有用笔。云卷云舒,皆出自然。右边有点散,加几笔淡墨,照顾画面。左、右下角两块留白有点重复,就在右边加个屋顶,确实也有屋顶,而且有大有小,向上延伸偏移。右下方山脚小白点确实也有,在我这里变成了线条、疏密,还有走向的错落,全部是斜的,它有一种内在的线条的抽象节奏感在里面。今天有云烟就画云烟,昨天画的时候没有云烟就不画,真实不虚。 可以画得很像,用传统笔墨;可以画得很不像,然后慢慢汲取生活,向传统靠,要因势利导。我画的时候是不注意用笔的,只注意对象,但用笔轻重自如。画的时候满不在意,就像武功,满不在意的往往比在意的高,能一剑封喉。 每个人感受不同,各有灵苗,就像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比如我看上去房子特别亮、树特别黑,我就把白房子那种感觉画出来了。大自然激发了一点东西,大家各自地把它画出来,就像人与人之间你心中有我、我心中就有你。甚至同一个人每天也不同,包括受天气的影响,湿度不同画出来也产生变化。这就是优秀的艺术家,有敏感的激情,他就像超声波图像,波峰有起落,在荧屏上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心跳,随时能看到,我心跳快它就波峰大,心跳慢它就平缓,死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心如止水,就几条线。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的画面也每时每刻不同,那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我笔下的这种生机是完全融合于自然,更加贴近自然,所以线条变化也丰富。线条本体的质量好,有质感,有起伏、节奏、韧度都在,注重笔墨,我们要用线条把整个世界编织起来。 我画画是有激情、有感动的。 虽然我的用笔仿佛是很在意,但我是有直觉和感觉的。看我画的人感觉画得很快,但实际上我画得并不快而是感觉痛快,画的用笔也是沉着而痛快的,先立框架,然后一招一式,慢慢充实。画面整体的感觉是最初形成的,中间需要努力的过程,最后还要回归原来的感觉,要随遇而安。 线条跟着直觉、跟着感觉走,我画的时候并没有考虑线条,只是凭着直觉、感受,包括画面上这个人背着黑包,这种戴着帽子的头型,当时觉得非常像,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就反映在笔下。
这是我住的庭院,从门里画门外,所谓房里房外、门里门外,你在门外就是门外汉,你进了我的门就入门也不难。这就是从入门看庭院,看庭院花开,看树枝繁叶茂,我欣然写之。这是月季玫瑰,实际上是非常难画的。中国画讲的所谓乱而不乱,看上去每个线条是乱的,但都是有情绪、有走向的。背后的山林画得挺像的。下面是一片灰绿色,托出来就非常清楚了。还有一个大的赭石墙。这里很整,里面又有变化。这里很乱,乱中又不乱。这里还有主景的花。墙上有空洞,这样把它扳过来,就像我们装修的时候一兜把它兜起来。下面有踢脚线,正如水要有收口,不能野出去了。所谓起始信马由缰,放得开还要勒得回来。仔细看皴法,有的竖、有的横,有的这样走向,有的那样走向,横竖都能画好。你感觉我的行动是流畅的,痕迹是流畅的,所谓字正腔圆,吐字清楚,音调也有旋律,与音乐相通。左边这些淡墨互相衬托。这是很细的柳树,几根垂的线条,透过薄雾的感觉。虽然很简单的画,但是还是把它画出来了。 白墙涂成水泥灰色,画的时候不要哆哆嗦嗦,像是弄点脏东西在上面,要涂就要干净利落。街上也是这样,旁边是白粉墙,上边的水泥框子,画得也要干净。在勾线的时候,其他都是横线条,而这几根竖线条很硬朗——构图全是平的就不好看。星星点点的人群融在里边,像音符一样,在五线谱上跳跃。
用浅绛,多少有点色彩。 笔墨向大自然慢慢靠上去,就是跟山水谈恋爱,移情别恋。要认真地对待,仔细地分析,慢慢原有的笔墨就会从自然的真山真水中吸取真气。这种自然的山水就像古人诗歌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有真正的意思在里面,有时又说不出来,“欲辨已忘言”。但是真正细心地体会,你就能慢慢靠上去,就怕不动脑子。
(婺源溪头)这里面很复杂,太难画了,所以画的时候特别累。景太漂亮,很难画得更好看。尤其是水口处很难画,我就慢慢勾,慢慢勾。这是到这儿的第一张画,我想画得稍微认真一点。构图复杂,我就慢慢画,只能算把它完成,并不是画得多好,因为还有个顺手不顺手的问题。也是因为景太漂亮,一般说来画作很难超越自然美景。 我也做了点儿取舍,包括水,因为有树影,水原本是深颜色,是否要全空白呢?但整体来说,中国画还是讲求意象,我还是把水留成空白,也画出了水势,流过、跌落、顺流而下。开始画之前我观察了一下,大抵是这样:先是一湾平的水,有一个跌落,然后顺流而下。要因地取材。我画了两三个小时,是画的时间比较长的一幅,确实带点儿示范作用,于是我就慢慢画,画给大家看,画得比较认真,不属于自由发挥。 画画要注意,叫做大体不失。包括后面的远山,本来是黑的,我当时在想,下面的山是黑的而前面已经是绿的了,所以后面的山就用墨勾衬出来。这个小白房子,就这块儿是亮的。小石子路也留了一点白,而这有一小块灰的。包括这些细线条也不是随便用的,这样画面好看。完全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大体上一样。最后收拾的线条一定要灵活。 我看到很多同学画的毛毛糙糙的树叶,感觉好像是心中无数造成的。到点叶的地方就弄得一团一团的,缺乏深浅,没有用笔。一定要想好了再画。这里的叶子实际上是小混点,如果准备点叶,就用点叶的画法。小树枝就是双钩,最好跟前边有所区别。 远山不要画死,山不开口,山口不能像张着的,除了火山口。
看准了墨色的浓淡,下笔就要稳、准、狠。然后还要有形,落笔就要有形,不仅仅在墨色上,还在结构上。 不要怕它的复杂或者有难度。像这样画先立框架,把树的边缘先强调一下,先模糊,后清楚。我画的蛮有味道,气象也画出来了。画得比较好的是远山,有淡墨、有赭石,很漂亮。这条路也基本上画出来了,这里还有菜地。乱七八糟的不好画,但组织起来也要有序。 既不能死画,也不能不画,不是完全像对象,但基本上像。所有的对象在我这里就是符号。 打破旧的秩序很难,人物画还好一些,千年的山水和花鸟画到现在早该破旧立新了。 写生啦(xiesheng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