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老中医讲座 让你避免常见的养生误区

 慕容纳兰 2016-09-10

最近国内掀起一股养生热潮,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保健信息,养生教学的公众号、微博比比皆是。服用各种中西保健品进补成为人们养生的主要手段。原武义县中医院中医科主任,祖传五代名医潘瑞鹏浸淫中医50多年,对当今的“养生热”有不一样的看法。

潘瑞鹏说:“养生切勿矫枉过正,个体差异是关键。”

潘瑞鹏认为,不论中医西医,对人体保健的原则可以四字概括:扶正祛邪。扶正,也就是增强体质,提高人的免疫功能,现在是人们追捧的目标。

曾经有个身价过亿的老板找潘瑞鹏看病,潘瑞鹏看完对他说,停服一切养生保健补品,再给老板开了方子,对他说先服一个月。老板拿到药房一算账,说今天没带钱,改日再配。从他不屑的神情看来似乎想说,这么便宜的东西有什么用?

不料三个月后老板得了肝病,后来恶化,不到五十岁就走了。原来他血脂很高,助阳补品吃得太多。潘瑞鹏给他开了一些针对性祛邪药物。“如果他按照我的建议调理,把各种病理指标降下来,不至于此吧。”潘瑞鹏叹息道。

很早以前,潘瑞鹏曾看到过一个资料说,解放前上海有卖一种名为“大补丸”的补品,价格高昂,达官贵人争相抢购,吃了都说好。后人揭露其实就是大黄粉做的。从现代药理分析对营养过剩的人来说,意义很深。《蠢子医·补益不可泥》曰:“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为神江河道,胸膈喜顺利,肠胃喜通调,日食三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试看今之呆公子,恒列八珍以自高。此皆善于补益者,好似螳螂抱树梢。”

扶正和驱邪相辅相成,都是为了达到除病固本的目的。片面地祛邪往往会因为攻伐太过而损伤正气,影响患者的抗病能力;反之,单纯地扶正也会“姑息养奸”,不仅不能消除病邪,相反会使病邪更加炽盛以致助邪伤正。

潘瑞鹏自小随父学医,从医五十多年,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潘瑞鹏认为,养生需要结合每个人的体质,辨证对待,就像种植的土壤缺什么肥增什么肥。而不是每个人都盲目地服用保健品,遵守一天要走八千步、喝八杯水等原则。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营养保健方面,人们不是做得“不足”而是做得“过剩”。很多人服用了各式各样的保健品,一年下来还是常常往医院跑,就是因为“扶正”过度,体内正气与邪气失调,导致身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无法驱逐病邪。

8日晚上7:00到8:30,潘瑞鹏将在山川大药房义丰号举办讲座,从物质、精神等角度,为市民讲解现代养生几个常见的误区,东方养生与西方养生的比较。后续还会教授市民从中医角度来分辨自己的体质,和正确认识癌症。

记者 高婷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