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强大,文化一定强大,“国宝”更加强大

 Bao5685 2016-09-11

春华秋实,2016年九月的杭州的G20峰会,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也给世界一个机会,当年 的G7\G8峰会,没有中国的位置,忽略了中国,中国在韬光养晦,我们一样迅速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今天世界的目光看向了中国。不管别国愿意不愿意,中国站立起来了,从联合国维和部队看,我们成为世界上维护和平最重要的力量。

都说今后一百年就是中国的一百年,都相信,我们更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历史的兴衰都有一定规律,放到中国,基本循着六十一甲子之说,放到世界,就有百年可循的规律。而且是从东向西循环,中国-欧洲-美洲-回到中国。

国家强大了,文化一定强大,文化的载体也一定强大,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影视、书籍、戏剧都是,但是最直接的载体,还是这些烙着中华文化深刻的印记的艺术品,他能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当我们读着“唐诗、宋词”,唱着“元曲”,看着明清的“白话小说”,把玩着各朝各代的“艺术品”,您说悠哉不悠哉,酥到骨头了,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生活,恬淡,但志存高远。


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有远大志向的,因为文化的侵淫,就让我们中国人有了家国情怀。有了强大的国家保证,才能让我们每个人享受到了这种情怀。

虽然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物质文明还未达到极大丰富,我们已经开始喜欢了中国文化,喜欢看看这些古代艺术品。体会和先人的对话,感悟先人的精神,找到我们力量的源泉。想到了这些,那些无谓的“质疑”和“否认”,就当是一个笑话。大家今天的互为指责,也是探索真理的最佳时机。


现在的上天入地就是为了探索未来,目前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了,发现了许多未解之谜。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

今天的人类还不能深入地下太深,地下的未解之谜更多,奥秘一定更加精彩,包括历史的遗存,一定极其丰富。我们闭着眼“打假”,不如闭着眼“遐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会有这些古代遗存,因为我们中华的文明已经持续了几千年。

当看到中国目前的瓷器产能是“百亿件”的规模,当然大都是生活器,艺术类的瓷器,数量也是“亿件”的规模,可见我们的历史遗存能有多少。如果按照1949年以前生产的瓷器都是文物,我们国家的文物能有多少,不可想象,文物局真是重任在肩啊!


北京的一个朋友说,70年代他们家,用的盘子和碗都是民国的,甚至还用道光的碗在吃饭。农村老家更不用说了,民国的嫁妆瓶随便让我们拿,我都不要。按照文物管理的标准都属于文物范畴,但都不是“国宝”。

当皇家使用的碗和盘子成为“国宝”时,你说“国宝”有多少,皇家礼器有多少?皇家的陈设器都多少?闭着眼使劲去想,真是想象不出。虽然有损失,留存的数量应该惊人。

要说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家是谁?是乾隆爷。地位最高的艺术创作者是谁?一定是宋徽宗!一个为了艺术丢掉国家的汉室皇帝,一个为了艺术收藏了最多的皇帝。


昨天电视台《国宝档案》,专门介绍了乾隆在他喜欢的宋瓷上刻字写诗的故事,恰恰说明了宋瓷包含的文化思想,至高至远,让皇帝也给迷住了,也给难倒了。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伟大的宋徽宗,虽然丢掉政权,但是他的艺术才能,不得不让人惊叹。他留给我们的艺术,件件都是“国宝”。

当人的“欲望”获得极大满足时,把玩艺术,才能满足心灵的追求,从乾隆爷身上就看到中华文化的感染力。

乾隆可能会有汉族的血统,要不然被汉文化彻底的同化了,怎么对宋瓷独有情钟,除了在那几件珍贵的宋代汝瓷刻下他的题诗,还不能让身居帝王之位的乾隆心满意足。


又鉴于历代仿制汝窑器并不完美,乾隆登基之后,便下令御窑厂继续研发仿制。甚至为了仿制的与真器更加相似,他还亲自参与瓷器的生产过程。“大内出样,荐御窑厂烧制”这样的记载,足见乾隆对汝瓷的喜爱。

古人形容它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它的盛名与宋徽宗有关,徽宗崇尚道教,推崇自然含蓄、清淡质朴的审美观点,而汝窑瓷天青色釉的幽玄、静谧正迎合了这种审美的情趣,徽宗极为推崇。

但汝瓷的成品率极低,加上“汝瓷”的烧造时间推算仅仅只有20-40年,世人爱极,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拥有汝窑瓷。

到了清代,由于陶瓷烧造,胎、釉工艺水准的提升,汝窑的仿制更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时期。其实意图是透过对宋窑的追溯,期待自己在位时所烧造出的瓷器,能如宋代名窑一样,成为后世追捧效仿的典范。


如此的举国之力进行仿制汝窑,其结果并未达到宋徽宗的艺术高度,但是也烧制出乾隆单色釉的高端艺术品,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历史就是在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中取得了辉煌。它是我们伟大历史的一部分。

因为有了宋徽宗、有了明成化、清乾隆这些热爱中华文化的皇帝,才让中国的文化艺术树立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至今难于超越,这些都是令世界赞叹的中华“国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