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鬼文化】湘彩满天下,人生好“彩头”-----品味彩陶湘泉酒

 昵称4867110 2016-09-12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出土了早在14800年的原始绳纹陶釜,制陶年代比西亚伊朗(古称波斯)早4000年,比东亚日本绳纹时代的原始陶器早5000年。玉蟾岩遗址发现了目前年代最早、陶胎极厚并含大量粗砂内外拍印编织纹的粗陶尖底罐,这说明陶器最初的发明极可能是受到编织物敷泥盛水煮食物,以致陶化的启示。

而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岔头乡高庙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一批白陶祭器上用简单的戳印篦点连缀手法而成的凤鸟、獠牙兽和太阳纹、八角星象纹图案,出自高庙文化早期7800年前先民工艺大师之手,令人惊叹不已,白色陶罐上精美的凤鸟纹——两只振翅高飞的“神鸟”,堪称中国的凤之源,比河姆渡凤鸟图案早了400年,成为中国的“始祖凤”。

一、南青北白长沙彩

长沙铜官窑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龙窑。

长沙铜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长沙铜官窑被列入全国一百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陶器证明,早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长沙铜官一带有陶器生产。《水经注》载:“铜官山土性宜陶”。在岳州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铜官窑”(又名“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唐代制瓷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以彩陶瓷而崛起,创造性地把绘画及色彩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使瓷器上呈现褐、绿、酱、铜红等一种或多种色彩,独创了釉下彩技术,独步名窑之林,陶瓷业开始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为唐朝至五代时期的有名古窑之一,与越窑、邢窑齐名而成为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创始地,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彩的普及、创烧,为长沙铜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专家们称它是“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二、五彩云霞映醴陵

湖南醴陵是酒鬼酒包装陶瓶生产基地之一。

醴陵瓷器是中国五星级地理标志产品。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釉下彩陶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1904年,湖南湘西凤凰人翰林院庶吉士熊希龄(辛亥革命后为中华民国总理)奉湖南巡抚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与湖南瓷业公司,首创釉下五彩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名满天下。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湖南瓷业公司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与国酒茅台同获金牌,享誉“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醴陵釉下五彩又称为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清康熙年间创制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三种颜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建国后数十年来,醴陵承担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机关烧制瓷器的任务,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三、紫砂彩陶出湘西

湘西保靖四方城为酒鬼酒公司陶瓶生产基地之一。

湘西保靖土陶制作技艺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保靖四方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保靖县境内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紫砂陶提供了成份特别、质地独特的紫砂原料。

在湘西酉水流域以保靖四方城文化遗址、里耶战国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古城、古作坊、古窑遗址及古墓群中,出土了大量商周以来与酿酒、储酒、盛酒、饮酒密不可分的陶质器具,出土了大量彩陶、绳纹罐,戳印和刻划纹极具特色,由篦点组成的鸟纹、太阳纹尤显神秘。

保靖四方城始建于战国,历经秦汉两晋,延续到唐宋,是湘西乃至武陵山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城遗址。1993年5月,在酒鬼酒公司陶瓶生产基地——保靖龙溪乡汉代迁陵县城遗址“四方城”考古发现了战国粮窖,内残存的高粱、小米等粮食清晰可辨。1998年4月28日,在酉水河南岸保靖县清水坪汉墓中,在贵族陈过墓中出土了一件直筒形青铜酒器“卮”,同时还发现了大量陶器,在一件麻布纹陶罐内,竞发现留存了二千多年的美酒。保靖四方城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和陶器主要以汉代遗存为主,从四方城出土文物及遗址空间布局看,陶器烧制技艺已创造性地表现在造型、成型、烧制、装饰等诸多方面,构成了全方位的陶瓷手工制作体系。

湘西保靖四方城古遗址出土的陶瓷器物表明,早在汉代以前这里就有高度发达的陶瓷文化和陶瓷制作工艺。

保靖县紫砂陶目前探明的储量为16亿吨,居全国第一,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紫砂陶包装容器生产地,有“中国紫砂陶之乡”、中南“陶城”之美誉。其陶土焙烧收缩性小、强度高、耐酸性好,极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是一流的酒类包装容器原料,独有的天然矿物陶土制成的盛酒陶器有奇妙的分子结构,形成了呼吸缝隙,有助于白酒老熟,保靖紫砂陶酒瓶被业内赞为“会呼吸的酒瓶”。

四、彩陶湘泉传吉祥

“彩陶湘泉”酒是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继酒鬼酒、内参酒、传统湘泉酒之后推出的又一陶瓶包装力作,突破了酒鬼酒固有的原色陶瓶包装,首次将湖湘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彩陶文化注入湘泉品牌,全面承载了湘彩陶艺文化的精髓,成为传递湘彩陶瓷文化的新符号。

从历史看,陶器横跨人类整个进化过程,陶彩、陶纹的出现首次将陶器赋予精神和思想,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从远古走来,至今依旧灿烂多彩,彩陶艺术横穿人类文明,象征着亘古不变的信念,代表着长久永恒的追求。

从工艺看,彩陶湘泉瓶利用采用全手工操作,承袭了千年彩陶制作技艺。

从造型看,彩陶湘泉肚大口小,体态与古代酒器的陶“缶”相类,与“缶”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形体一致,肚身浑圆,简洁地流动着湘西陶器文化中最美妙的弦纹,可以让执瓶之手与千年陶器弦纹亲密感知。

从色彩看,中国传统美学崇尚天然真实,鄙薄雕琢伪饰,把自然朴素之美作为理想典范,彩陶湘泉将混彩改为天然单彩,简洁无纹,红、黄、紫三款净彩,这是中华民族的喜庆、尊贵之彩,也是湖湘文化的吉祥、福运之彩。

从文化看,器以载道,彩陶湘泉尽展湖湘彩陶的历史长久之美、根源厚重之美,彩陶湘泉酒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高品质的馥郁美酒,更传递着人生的长长久久和福运吉祥。

红陶湘泉代表红运当头,红红火火。红色为中国之色,红是中国红、节日红、爱情红、生活红、事业红。


黄陶湘泉代表黄道吉日,万事皆宜。象征事事顺意,福运相伴。

紫陶湘泉代表紫气东来,吉运相随。古人以紫气为贵,紫为王者色,紫霞之气为祥瑞征兆或宝物光气,是吉祥之气。

这正是:馥郁彩陶湘泉酒,人生百年好彩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