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人生的成败,和原生家庭无关

 昵称903511 2016-09-12

 你人生的成败,和原生家庭无关

 2016-09-11   




家庭教育、父母身教很重要,但不应该把人生的成败太归咎于你的原生家庭。




南宋第二个皇帝宋孝宗,庙号里有一个“孝”字,可想这个皇帝是多孝顺。


宋高宗当年从一千多个赵家子侄中,选定了少年的赵昚作为继承人。后来的孝宗皇帝孝敬这个将他送上皇位的太上皇,也不稀奇。


但问题是,孝宗皇帝实在太“孝顺”了。




孝宗一上台,就为岳飞平冤昭雪,本来这是驳宋高宗面子的事。因为岳飞就是在高宗朝被害身死的。何况宋高宗虽然已经禅位做了太上皇,可是他还好好的没死,孝宗这样做,表面上看很不厚道。


可是,如果将这件事看成是高宗指示孝宗这样做的,一切都能解释了。高宗虽然才能不大,但在杀害岳飞这件事上,还是有点愧疚的:


当年高宗之所以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是因为受制于当时缓慢的传信速度,他根本不知道岳飞在郾城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又听信了谗言,于是使出了这一昏招。


作为皇帝,如果高宗亲自下召为岳飞平反,无疑在面子这一关他过不去;现在当了太上皇,他终于可以躲在屏幕后,指示孝宗皇帝这么干,也了了自己一桩心事。


这是太上皇高宗最英明的一次的操控,也是听话的孝宗最真诚的一次被操控。因为在这之后,高宗连出昏招,而孝宗每一次都不懂反对,只是一味听话。




孝宗其实是南宋皇帝里面最有作为的一个——从治理能力来说,孝宗一朝的都城临安,其繁华程度甚至能够媲美北宋的汴京。而且孝宗一直都不甘屈尊于金朝之下,他积极准备对金作战,一心一念都是收复北方山河。


可太上皇高宗不想,事实上他一直都有“恐金”情结。


金朝使节来访,按照隆兴和议,孝宗必须站起来,双手从使者那里接过国书。孝宗起初坚决不从,高宗出马对他数落了一番,孝宗最终不得不屈服。


孝宗厉马秣兵准备北伐,高宗来来去去就是这句话:北伐之事,等我百年以后你再考虑!


可巧的是,高宗这太上皇一做就是二十五年,而孝宗的皇位,也只不过是坐了二十七年。孝宗绝对是历史上最憋屈的皇帝。




历史上对这父子二人有个很有趣的评价:“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元刘一清,《钱塘遗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宗虽然有雄图大志,但没有才华出众的大臣辅助他;而更重要的是,他上面还有个老不死的太上皇从中作梗。


又是一个原生家庭式的悲剧。有许多人已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一个人能走多远、境界有多高,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换句话说,“拼爹”这个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拼爹的财力、人脉,而是拼爹的教育理念、言传身教。


可是,宋孝宗的故事,难道这仅仅是个“被爹坑”的故事吗?


拿他一味地“孝顺”太上皇高宗的表现来看,宋孝宗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恢复之君”吗?恐怕不见得。因为真正有主见的人,哪怕要孝顺,也绝不会在大是大非上轻易让步。




电视剧《琅琊榜》讲过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梁王当初的一个错误决定,令十万赤焰军被冤死,这是皇帝心头最隐秘的痛。他也想要为赤焰军平反,而且他的做法跟宋高宗一样,也是打算传位给儿子,由儿子去完成这一个任务。


可是即将继位的靖王,包括他的一众谋臣,都一致决定:当初这件错事的罪魁,是梁王;今天要平反,也一定要在梁王在位的时候平反,而且要梁王自己下令平反。


结尾的一场大戏,在梁王生日当天,靖王率领群臣一齐劝谏梁王为赤焰军平反。梁王先是震怒,后来见众志成城,大势已去,没办法了,只得屈从。


没有人说靖王不孝顺。梁王最终想明白了自己的错,虽然不情愿,但毕竟勇于面对了现实。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儿女不是父母的附属;同样,父母也不是儿女的附属。


在这个时代,“孝”的真实含义应该是:儿女尊重父母,但并不用放弃自己灵魂的独立。面对父母的过错,更不是一味顺从,而是要竭力规劝,最起码不能做父母犯错的帮凶。否则,就会陷父母于错误之中,而自己如果一直都活在父母的指挥棒下,也绝难有所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