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有可能,我想写一本《不平等的历史》。
——郝景芳
“最近因为得到雨果奖提名,忽然获得很多关注。有人问我接下来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我想说不会有什么变化。 提名的小说早在两年前就发表了,在那之后,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新的忙碌。这些事情是生活内在的河流,不会因冲击的浪花而阻断。
我不是全职作者,以后也不会是。我仍然在很努力地工作生活、坐地铁穿过匆忙的城市打卡上班、为项目的Deadline加油冲刺。写作始终是生活支线里晶莹的泡泡,我仍然有生活的主线。
我写了一个有关于不平等的小说,获得了奖项认可和众多赞许。这说明不平等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这实际上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不平等,而且如此难以消除。
小说只是我对不平等的所有想法之一。它是最鲜明的,但不是最主要的。
我对不平等问题困扰很久了。在物理系的时候,我曾盯视着美国的收入分配曲线,试图用黑体分布或者波尔兹曼分布去拟合。我想知道,这样一条曲线来源于什么,它是不是意味着某种普适性: 某种像粒子能量分布一般自然、自然得令人绝望的普适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王朝经济史可以看作是一部与不平等斗争的历史。均分土地、抑豪强限兼并,是许多朝代的尝试。但是王朝早期的均质化局面早晚要被兼并的浪潮席卷,中期变法只能让税制适应现实。若真钳制住这样的经济力量,最后又是万千分割、停滞不前的小农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犯下许多暴力的错误,却不全是出于恶的目标。
扩大到世界范围,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某些处于世界产业链顶端的小国能实现相当大程度的平等,但是产业链的中下游却是大量仍然生活在饥寒中的人们。
如果未来有可能,我想写一本《不平等的历史》,写人类数千年来是如何面对不平等、与之作战并败下阵来。到目前为止,对不平等的宣战还未曾取得真正的胜利。
但这可能是很久以后才能做到的事。
选题策划丨金陵读书台
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作者|郝景芳 本文|郝景芳特别授权刊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