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经典的“中秋”题材书画佳作

 书画雅苑 2016-09-13
中秋佳节翩然而至,过节的气氛越加浓厚。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不仅有拜月、团圆的习俗,更有许多绮丽的故事传说、诗词咏叹为其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笔抒发,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书画佳作。接下来就让我们在这喜庆的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共同怀古品鉴。

“三希”之《中秋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一同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意为此三帖乃希世珍宝。现存的《中秋帖》用竹料纸书写,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如何断句令人遐想。此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但该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尚制造不出;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提、按、转折不灵活,无法达到行气贯通的效果。后经书画鉴定家的研究,多数认为此版本是宋代米芾所临。不管是谁所作,同样宝贵。

中秋帖(局部)

赵佶闰中秋月帖》彰显丽美之气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赵佶《闰中秋月帖》,书写的是一首七言律诗:“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此帖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之作。

更多精彩内容
zgshb2015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后又参合褚遂良诸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字线条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这种书体从美学的角度讲,丽美之气袭人,婀娜多姿。在古代皇权集中的时代,肃穆、庄重、典雅、大气是皇家风格的主要特征。但是,历史似乎在动荡的宋朝发生了非规律性的转变,从而造成了皇权和皇家审美标准的大逆转。赵佶荒废朝政、一心沉溺于书画艺术,而他的美学标准也变得大背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闰中秋月帖

米芾《中秋诗帖》暗喻藏诗中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的米芾《中秋诗帖》(即《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米芾中秋登海岱楼时所作,释文: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信书亦一难事。

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旅游景点。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他曾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最后部分,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分施展。帖中,米芾共书诗文两次,首书后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再书后又加书“信书亦一难事。”由此可见,米芾对书法严谨、认真、求好的态度。

中秋诗帖(局部)

“有竹庄”里月下对饮

名卷《有竹庄中秋赏月图》由画面与书法两部分组成,可称沈周书画作品中的煌煌巨制。画面山水清胜,竹树桥亭,明月高悬,景致幽静,描绘了沈周在其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的情景;笔墨雄健老辣,格调疏简苍劲,意境清幽高旷。而书法部分则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中秋赏月时的复杂心情,结体严整,笔法沉着稳健、苍劲老练。整卷书画诗文相映成章,堪称诗、书、画三绝。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大千版”嫦娥舒袖

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因此也就成为中秋民间艺术最流行的题材;嫦娥体态飘然优美,是千百年来艺术家不断塑造的对象。张大千曾在1933年创作了水墨纸本《嫦娥奔月》,又在1935年创作了《嫦娥》。其中,《嫦娥》由著名花鸟画家于非闇题签。画中,月桂树下的嫦娥怀抱玉兔,神态安然,没有翻版古人样式,给人以亲近之感,属于张大千早期仕女人物之典型特色。

嫦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