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意识宇宙”熏染下的“画品即人品”——何士扬

 书画雅苑 2016-09-14

牟宗三先生在《“文化意识宇宙”一词之释义》中说,“所谓‘文化意识’乃即中国固有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识也。此一意识乃是孔孟成德之教所开辟,而由《贲卦彖传》简单辞语作代表。由此意识,吾人即可开辟价值之源。依此价值之源以作道德实践而化成天下,即名曰‘文化意识宇宙’。” [1]本文假“文化意识宇宙”一词,指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人文气象,并通过分析“文化意识宇宙”与中国画传统学理的关系,讨论中国画传统品鉴标准为何长期秉持“画品即人品”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于当今中国画家具有怎样的启示?

高士禄运如意图 33x33cm 2007年

(一)“文化意识宇宙”与传统画理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众经之首”,历经伏羲氏画卦,周文王演卦,孔子作“十翼”等过程,“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而成书。是中华文化最高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意识宇宙”的价值之源,诚如朱熹所说:“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2]

既然“文化意识宇宙”可由《贲卦彖传》的简单辞语作代表,那么,传统画理作为“文化意识宇宙”的一部分,其学理的奥秘也必然蕴含其中。所以,下面让我们先来看贲卦的卦象和卦辞。

高士图 34x70cm 2011年

《易经》贲卦的卦象是: 。贲卦彖传的卦辞是:“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3]

从卦象上看,贲卦的下卦为离卦,上卦为艮卦。离卦是乾卦的变爻所得,艮卦是坤卦的变爻所得。以乾坤二卦的某一变爻来解释卦象,是传统儒家解释《易经》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传统儒家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因果循环,所有事物皆有天理蕴含其中,乾坤二卦的变化之象隐含着世上万物的变化之理。所以追本溯源,应该从乾坤二卦的爻变来探讨。

一、由于离卦是乾卦的变爻所得,其本质是刚,却以阴柔作为文饰,以刚为本,刚柔双兼,所以,“柔来而文刚”。具体的变化是:上卦坤卦的上六从阴柔之位来到二位置换九二,从阳爻变成阴爻,且居中,文饰九三,而成离卦。

二、又由于艮卦是坤卦的变爻所得,同样的变化是:艮卦是上卦坤卦的上六交换下卦的九二后,下卦乾卦的九二就到上位来置换上六,并文饰六五而成艮卦,这就是“分刚上而文柔”。

为什么在牟宗三先生看来,“文化意识宇宙”的价值之源,可由《易经》贲卦彖传短短五十个汉字作代表呢?

高士图 138cmx34cmx4 2011年

从贲卦彖传的卦辞里我们不难发现,表述中国文化的四个关键词“天”、“人文”、“文明”、“文化”在这里同时出现,并且“其义甚切而皆有所专当”,它们恰好表示了人类道德实践上的一条行为轨迹。首先,有柔文饰刚,又有刚文饰柔,刚柔交错、互为文饰,本来就是自然而天然的文理与光采,自有天理蕴含其中,所以说它通达,所以叫它“天”文。第二,按照这一自然而焕然文采的法则,使刚与柔皆能在天理的启示中令人类的行为止于至善的实践,就叫做“人文”。换句话说,“人文” 实践的法则,就是通过以天然文理的价值观,贯彻于人类实践的道德行为。第三,由于只有当刚不偏执于刚,刚才能焕然光明;柔又不偏执于柔,柔才能连绵不溺,使柔的价值得以澄明,所以说,因“文”而“明”,因“文明”而知止,可以使人类的活动止于一定的分际。第四,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刚柔交错是“时变”, “文明以止﹑人文也”的“人文”,指的是人类的道德实践,所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以人类的道德实践化成天下的万事万物,因而简称“文化”。自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意识宇宙”的内涵与气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德理想与人文实践。中国画传统学理作为“文化意识宇宙”熏染下的人文艺术实践,其原理与法则无不浸染着“文化意识宇宙”的文理与光采、其艺术理念与艺术实践更是蕴含着“文化意识宇宙”的成德理想。从“天”的启示、到“人文”的实践,从“文明”的启迪、到“文化”的成就,《贲卦彖传》所开辟的修辞演进次第,不也正是中国画传统学理价值之源的逻辑次第吗?

高士图 六条屏

(二)画品即人品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4]黄宾虹先生也说:“画品之高,根于人品”。在“文化意识宇宙”熏染下的传统品鉴体系中,画画、作文皆属于“立言”范畴,同时也是“人文”实践。“立言”必然有其文化旨趣和价值目标,“人文”行为更应满怀成德理想。以“天”、“人文”、“文明”、“文化”的演进次第看,“人文”的导师是“天”,“人文”实践只有在自然规律的启示下,因“文”而“明”,因“文明”而知止,才有实现其成德理想的可能。也就是说,人类必须首先完成自我修为,使自己成为了解“天理”和敬畏自然的人,才能确立人类道德行为的活动边际,其“人文”实践才可能达成相应的价值目标。“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既是“文化”一词的精义,也是人类文化实践的目的。

同样的,就绘画实践而言,中国画的笔法、墨法操之于画家之手,手为“臣”心为“君”,“手臣”听命于“心君”。所以,传统画论认为“画为心印”、“画品之高,根于人品”。也即画品即人品。

天趣图 33cmx45cm 2011年

(三)“传统学理”的启示

石涛画谱·远尘章》写道:“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劳心于刻画而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此局隘人也,但损无益,终不快其心也。”[5]在石涛上人看来,画家必须处理好“人与物”、“物与心”的关系。只有当画家做到不为物蔽,不使心劳时,才能真正悟得“一画”之理的妙法和“一画”之法的妙理。“一画论”是《石涛画谱》的精髓,认为“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它从传统学理出发,将人文行为与道德评价合二为一,阐释了笔法的“一画”之法与人文的“一画”之理的关系,是难得的传统画论佳作。《远尘章》有关“人与物”、“物与心”的观点,更是闪烁着“文化意识宇宙”的文明之光,其文采对于今天的画家仍然具有醒世作用。

“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从人文实践上看,当人的心性被物欲所遮蔽,就会为了世俗名利而忙碌,为了迎合世俗的交往而奔忙。如果人在物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就会被物质利益所支使,此时必然心神劳损。

游春 35x35cm 2013年

“劳心于刻画而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从笔法实践上看,过度劳心于细节刻画,而忘却了表达心意的画家,是自毁前程的画家。被笔墨格式框死的画家,必然是自我拘泥和自我束缚的画家。

在石涛看来,以上为了世俗名利而忙碌的“人文实践”,和自我束缚的“笔法实践”,都是迷失了本心的人,他们的“实践”都是“但损无益”的。我们说过,中国画传统学理作为“文化意识宇宙”熏染下的人文艺术实践,其原理与法则无不浸染着“文化意识宇宙”的文理与光采、其艺术理念与艺术实践更是蕴含着“文化意识宇宙”的成德理想。“人为物蔽”,成天为了世俗名利而忙碌的人,和成天“劳心于刻画而自毁”的人,其“人文实践”和“笔法实践”都脱离了“文化意识宇宙”的价值坐标。以《贲卦彖传》的关键词:“天”、“人文”、“文明”、“文化”的演进轨迹看,迷失本心必然失去天然的光彩,更得不到“天”文的启示;“人为物蔽”和“劳心于刻画”的人必然无法因“文”而“明”,因“文明”而知止,找到相应的价值坐标;找不到价值坐标的人就谈不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人文实践也就失去了道德基础和社会意义,因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成德理想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文化意识宇宙”作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境界,“此一宇宙在层次上高过科学宇宙,哲学宇宙,乃至任何特定宗教宇宙者”。因为,“科学宇宙”只是各种专门知识,“此中並无足以立人道所遵循之价值标准者”;“哲学宇宙”容易使人脱离实践,蜕变为“理智游戏”的迷失者;“宗教宇宙”令不明者,容易“指向绝对”,“倒悬人道于神道”。而“文化意识宇宙”的境界,是传统文化成德的境界,这一境界,充满了生命的圆融和“文明以止”的智慧,在“中国传统外,乃无处可以发见者”。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宇宙大化、天地时变,无非“范围曲成”之道。“文化意识宇宙”熏染下的“画品即人品”原则,是兼具普遍性与包容性的艺术品鉴观念。它超越了一切虚妄与偏注,是“人性之常”与“自然之常”的本心所示。因而,也是精进健行,充实饱满的审美原则。

注释:

1. 唐君毅,《“文化意识宇宙”一词之释义》,引自张祥洁编《文化意识宇宙的探索——唐君毅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出版。“文化意識识宇宙”一词由牟宗三先生提出,牟先生在悼念唐君毅先生的文中指出:唐先生是“文化意識识宇宙”中之巨人,亦如牛頓、爱因士坦之为科学宇宙中之巨人,柏拉图、康德之为哲学宇宙之巨人

2.(宋)朱熹,《周易序》,引自《周易本义》,九州出版社,2004年出版。

3. 孙振声编著《易经入门》,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年出版,第91页。

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出版。

5. (清)石涛《石涛画谱》,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出版 ,第19页。

何士扬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

2012年4月26日

(发表于《美术观察》2013.2.)

何士扬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藏系主任,艺术鉴藏研究所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杭州佛学院首届佛教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9年获中国画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厦门大学美术系副主任,2002年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

云庐艺社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