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十年两重走,一路感悟信仰的力量丨金记者长征日记

 369蓝田书院 2016-09-15






910日  星期六  福建宁化  暴雨

再次重走长征路,心情无比激动,更有一点点满足。

    

1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有幸和交通运输部一起组织、策划、参与了“长征路上看交通”活动,重走了一次长征路。2006年7月28日到8月11日,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贵州、广西、四川、甘肃,直到陕西,经历了“战士双脚走天下”的艰辛;越五岭、过大江,体验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豪情;爬雪山、过草地,感受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精神;沿途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写出了一组系列报道和两万余字的日记,分享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重走长征路成为我人生最引以为傲的一次经历。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只是“跳着”走了6个省份。这次再走长征路,虽然依然没法把其余的几个省份走完,但是能够从福建——长征最远的出发地走起,也算弥补了一些遗憾,还是非常满足的。




暴雨如注,但抵挡不住我们踏访红军足迹的脚步和急迫的心情。


在这个离延安最远的出发地,82年的红军,谁走谁留是一个艰难而残酷的选择。是什么让8万多红军指战员义无反顾地走上前有阻拦后有追兵的漫漫长征路?是什么让1.6万名红军指战员义无反顾地留下来,在白色恐怖下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


再次踏上长征路,我才真正明白,在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甘愿赴死,这是何等的勇气,而支撑这种勇气的就是信仰,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一信仰,既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根本原因。



▲福建省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外墙上的标语,清楚地标示出宁化县是红军长征4个出发县之一。


我们知道,长征既是伟大的战略转移,也是迫不得已的战略撤退,而撤退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实力。这就需要有人来掩护主力的撤退,留下来拖住敌人的力量,实际上就是将自己作为吸引敌人火力的靶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勇于留下来更需要自我牺牲的勇气,而当时,被留下来的红军有1.6万人,其中很多生命永远留在了中央苏区。

 

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服从组织的决定,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后不幸在福建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没有丝毫动摇。1935年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瞿秋白在罗汉岭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选择死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是为了千千万万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百姓,为了如火如荼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更是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瞿秋白,甚至根本就没有想过名留青史,只是默默地,化身为中国革命的火种,最终灰飞烟灭,只留下浩然的正气和不朽的灵魂让后人凭吊。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是福建省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的镇馆之宝,系目前全国唯一一本保存最为完整、正式印刷出版的红军号谱,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由当年红军的司号员罗广茂保存并捐赠的。



▲图为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向本报记者讲述这段历史。


著名的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决定性战役,也是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幕,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作为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更是以全师6000多人几乎全部牺牲的代价,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的血的赞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红34师6000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闽西客家子弟,主要来自宁化、长汀等地,其中一个团是纯宁化籍客家子弟兵。宁化是福建中央苏区县中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的县之一。当时全县13万人口,参加红军的就有13700多人,每10人中就有1人参加革命,每3户就有1户是烈军属。数千名宁化籍红军参加了长征,但最终到达陕北的仅存58人。


为再现红5军团第34师这段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今年3月18日,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在福建省长汀县正式开拍。




对每个人来说,重走长征路的体验无疑都将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因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植根于每个人的思想中,将成为未来成长不竭的精神动力。


经历过长征的党,必将无往而不胜;走过长征路的人,必将永不言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