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口一路21号,和唇亡齿寒的历史城区

 琢玉轩7 2016-09-16
昨天,和张晖兄聊了一上午金口一路21号,深入谈及了隐藏在这座老别墅背后的忧虑。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议厅新近公布了2017年青岛第一批棚户改造任务清单。
在这份清单中,位于市南区的“西部棚户区改造项目”多达2310户,市北区“青岛湾四期棚户区改造项目”为933户。
虽然两区分列出两个名称,但不言自明,这份清单“剑指”的是大鲍岛历史街区。
有调查数据显示,大鲍岛街区现有住户6638户,其中市南3189户,市北3449户。该区域总建筑量为334栋,1949年前的历史建筑275栋,占总量的82.4%。
该改造比例,所可能染指的“改造”数量,大致可以有个认知。
而在275栋历史建筑中,只有四处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优秀建筑。
也就是说,参照金口一路21号作为历史优秀建筑拥有保护屏障的真是凤毛麟角。而金口一路21号景观保护所呈现出困境,已众眼可见。
民众的努力又如何可能为大鲍岛历史景观和文脉的存续起到作用?
金口一路21号是纯粹的风貌保护,而大鲍岛却掺杂着民生改造的吁求在内,强大的诉求分裂,将是大鲍岛保护更深的困境。
而2016年2月3日,青岛市规划局官方网站已经声明“保护更新”。其直接描述就是,“打破传统加固维护方式”、“老建筑可以拆除重生。”
随着青岛历史城区的渐次老去,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历史城区老建筑的拆除重生,必将是个此起彼伏的命题,这个“拆除重生”远不止于金口一路和大鲍岛,它必然在四处蔓延。但“拆除重生”的标准是什么?其美学建构、文化承载,以及历史痕迹的留存,将以什么标准来维系和呈现?
现在的政府职能部门未给出答案。
在金口一路21号发生的“拆除重生”,其实是“文革”插建建筑的“拆除重生”,那几栋插建建筑本身就是历史的垃圾,对历史风貌区而言,是需要彻底清除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借口下,它要以一个新面貌复活了!
金口一路21号,和唇亡齿寒的历史城区
金口一路21号原历史建筑的设计师,是俄国设计师尤霍茨基(Youhotsky),插建建筑设计单位是谁呢?根据青岛市规划局的公示,是“青岛中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尤霍茨基是加入中国国籍的白俄建筑师,他在嘉峪关路5号筑有私人别墅,其别墅正立面的三个圆窗,充满了船舶塔楼的想象,是典型的近代国际式风格别墅;而香港西路10号基督教英国圣公会
(Anglican Church)青岛分会的会址,则是尤霍茨基留在青岛的代表作,是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作品。
金口一路21号,和唇亡齿寒的历史城区
在尤霍茨基设计的民宅院落里,插建上两座“工业孵化器办公楼”,难道就是我们对历史风貌的“尊重”?就是对历史风貌区的“更新”?
在这一方面,青岛市规划局的确缺乏文化素养和美学意识。或许他们认为,加个红屋顶、有个拱窗,就是与历史风貌协调一致了?!
金口一路21号,和唇亡齿寒的历史城区
而这样一种规划意识,如果广泛应用于大鲍岛区改造,一大批鲜活、无知的所谓“历史风貌协调”,恐怕会让后人们跌碎眼镜吧。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
1931年3月1日第八十三次市政会议上,曾出台《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在这个规则的第九章,有对“特别区域建筑物”的详细要求。
第226条规定:基地面积,在六百方步以上者,其建筑物之面积,不得超过基地面积的30%;在三百方步以上者,不得超过40%;在三百方步以下者,不得超过50%。
第228条规定:同一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
第230条规定:围墙,须用花式铁栏、木栅或砖石砌成空花。
相信,正是有这个“特别区域建筑物”规则的存在,才催生了后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同时也为中外建筑师在青岛营造建筑作品提供了一个舞台。
同济大学出版社新近要出版英国建筑史学家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Denison)与他的妻子广裕仁合作的新书《陆谦受——被遗忘的中国现代建筑师》,副总编辑江岱专程来寻访陆谦受在青岛遗留下的三所民国建筑。相信,令她对青岛生发尊重的,正是有美学含量的历史建筑遗产。
六年之后的1937年,还是3月1日,第443次市政会议通过了《青岛市市民建筑审美委员会简章》。这个简章“以鼓励优良之市民建筑增进市容”为宗旨。要求委员会和庭院专家,对房屋式样、配置、院墙、内部装饰、施工精细程度和庭园布置做出评定,以奖励业主和优秀的园艺技师。
我想,正是这些政策的有效支撑,才为我们后来能够拥有一个旖旎青岛、特色青岛奠定了基础。
没有了对建筑景观的个性追逐,没有了老城区的绿树红瓦、起伏多姿和历史陈迹,青岛何以“特别”、何言“魅丽”?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天都要经东西快速路,自东而西驰入老城。每天都要目睹难看的观象山庄,衰败的东方贸易大厦,阑尾的国货公司北楼,高耸的老国货、鲁能领寓,冰冷的晓港名城、第一百盛,都要侧目于发达商厦丑陋的“放达”、华能宾馆刺眼的“圆融”……
记得几位老人跟我说过,他们当年试图在西镇改造中,留几个老里院呈现遗迹。我要说的是,那些个孤单的老院子,也早已是“拆”字明悬。最盛大的里院街区——台西镇和海关后,已经消失了,未来三十年,他们必将沦为新形势下的“棚户区”……
土地资源被透支、历史资源被消灭后,我们就再也退不回去了。
如今,看似是一个与大多数人无关的金口一路21号“沦落”了。我也不知道,在它身后,大鲍岛的命运会是什么。
我只想到“唇亡齿寒”,只想到我们这一代青岛人的罪念。
9月1日,几个刺龙画虎的年青人把我围在良友书坊门前,操一口东北话。这不能责怪他们。他们不会有本土认同,不会懂得我的执念并非是保护金口一路21号本身。我更在意一座“历史优秀建筑”的底线崩塌。他们受人钱财,替人“出头”,这是买卖,无可厚非。
而令我深深积郁的是,我们这些从小说青岛话的青岛人、认同青岛或将因此成为“青岛人”的青岛人,会否还有一个可以因城市历史风貌特征而荣耀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