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证护理在脑中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杏林脉香 2016-09-16

中医辨证护理在脑中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脑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主要分为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以缺血性脑中风的脑梗塞最为常见。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我国缺乏近年对脑中风的流行病学调查,据周云明调查,上海的脑中风发病率为41166/万,死亡率为2334/[2]。可见脑中风发病后,患者的死亡率极高,而且经脑中风患者经治疗后也会出现后遗症。据WHO估计,我国的脑卒中的年发病数在2030年可能上升为540[3],给我国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自20135月到2013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中风患者。将50例脑中风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n = 25)常规护理;在给予观察组患者(n =25)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4872岁,平均年龄为61.78 ± 4.14岁;男性17例,女性8例;其中脑梗塞患者13例,脑血栓7例,脑出血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4573岁,平均年龄为62.46 ± 4.35岁;男性16例,女性9例;其中脑梗塞患者12例,脑血栓7例,脑出血6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1)脑中风患者容易伴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同情和理解,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自我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留意患者的病情,当患者出现侧肢麻木,面色潮红、舌红苔黄、大便干和血压高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血栓造成,给予患者溶栓、抗凝治疗,避免出血现象。(3)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细嚼慢咽,避免呛咳。(4)恢复期的患者在静心休养的同时要进行适当锻炼以助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宜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康复训练。

中医辩证护理:将25例患者辩证分型。(1)阴虚风动型患者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红或暗淡等,给予护理原则是育阴息风活络,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给予吸氧;准备好急救药品。(2)肝阳暴亢型症状表现为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和太黄或燥,给予护理原则是平肝熄风泄火,病房要保持安静,护士护理动作轻柔避免刺激患者。(3)风痰阻络型的症状为舌强言謇、口舌歪斜和手足拘急,给予护理的原则为祛风化痰通络,应多安静卧床休息,避免转为痰热腑实症。(4)痰热腑实型患者表现为腹胀便秘、口粘痰多、舌黄腻或灰黑和脉搏弦滑,给予护理原则为通腑化痰,给予患者通腑药以促进排便。(5)气虚血淤型患者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心悸自汗、舌暗淡和脉搏弦细等,患者要免受风寒,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勿使凉风直吹患者。

给中药患者时宜少量多次频服,药物浓煎后滴入或用吸管进药,尽量防止咳呛,必需时采用鼻饲法。嘱患者绝对卧床信息,不过多搬动患者。配合中医按摩护理,和中医针灸护理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必要时可针刺人中、气海穴、运感区、足三里、风池和艾灸关元。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勿动怒。饮食有节,有规律,宜清淡禁油腻、忌烟酒和暴饮暴食。预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勿突然改变体位,排便切忌用力过猛。注意保暖、排汗,随季节和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均以均值 ± 标准差标示,用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 表示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 表示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平均Barthel指数为75.35 ± 10.45,其中020分有1例,2040分有5例,4060分有7例,60100分有12例;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平均Barthel指数为62.35 ± 13.46,其中020分有1例,2040分有7例,4060分有7例,60100分有10例;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3 讨论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都在50分左右,但是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平均Barthel指数为75.35 ± 10.4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平均Barthel指数为62.35 ± 13.45。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要高于对照组13分。可见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改善脑中风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辩证护理不仅适用于脑中风患者,张立兰[4]中医辩证施护应用在骨伤科患者,同样设立观察组(辩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平均疼痛评分(1.72±0.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67±1.36)分。谭锦培[5]根据胃痛患者的病情分为饮食停滞、脾胃虚寒、寒邪客胃、肝气犯胃、胃阴亏虚、肝胃郁热、瘀血停滞7型论治,辨证施治治疗胃痛总有效率为91.8%。基本上每个科室的护理都有中医辩证护理的文献报道,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可推动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的融合[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