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型内控体系建设六步法!让内控不再是难题(推荐收藏~)

 昵称22551567 2016-09-16


李丙羊
李丙羊

和君咨询合伙人,和君风控与内控研究中心主任

专注于公司战略、集团管控、内控、人力资源等综合咨询,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十余年,期间服务近百家外资公司、央企国企、民企各类企业,包括数十家上市公司。覆盖新能源、房地产、公用事业、酒水、汽车零部件、智能交通等十余个行业。

以下为课程内容精要


【引言】

中国上市公司3000余家,自2008年10月30日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应配套指引以来,上市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大幕徐徐拉开,如火如荼。上市公司作为内控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多年来花费巨大体系建设与运营维护成本,但建设效果大打折扣,仅仅停留在合规层面,并没有将内控体系与自身的管理体系做好深度融合,容易形成两张皮。如何有效发挥内控体系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不是约束?如何将内控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有效融合?这是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内部控制理念介绍
 

1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将风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各种舞弊活动。

主要目标:

1、最基本的一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以及保证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2、第二层次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3、第三层次的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总之,内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的保护伞。

2
内部控制的发展追随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 40年代前,内部牵制;
  2. 70年代前,内部控制系统;
  3. 8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
  4. 90年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5. 21世纪,企业内控管理框架。

3
内部控制发展阶段路线图

4
世界各国在内部控制立法方面的历史进展

5
内部控制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
1.由制约观念到发展理念
2.由结果控制到过程控制:财务报表背后的信息差异很大
3.由执行层面到决策层面:取决于董监高
4.由会计控制到综合控制:不是会计控制,也不是财务报告控制
5.由微观细节控制到目标导向控制:方法、技术层面到目标

二、内部控制法规解读

1
中国内部控制模式借鉴了国外经验,进行相互融合
美国模式从财务报告出发,需要进行强制审计;而欧盟模式则是从全面内控出发,强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考察,不要求进行强制审计;我国在借鉴美国及欧盟模式的同时,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考察,要求进行强制审计。

2
 中国内部控制立法经历了从单一到全面,再从全面到产业专业化方向发展

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概览
内部环境类: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

控制活动类:销售业务、资产管理、采购业务、资金活动、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等

控制手段类: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

三、内控体系建设思路

1
 内控的大方法:内控到底怎么做?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是另起一张皮(除了少量合规型的新建),而是依赖于现有管理体系,并从中分析识别、贯穿联结、记录交易过程、显现控制方式的“索引”工作。

2
 内控体系建设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风险的逐层分解,并且与制度、流程、职责、岗位进行评估和对接,从而实现内控管理的落地。

3
基于标准化思维的内控体系建设六步法
第一步:全面梳理管理蓝图

全面梳理管理蓝图,基于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分解,去梳理分析战略层面、业务层面、智能层面,这三个层面的管理事项。

第二步:筛选公司的风险信息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形成风险识别的框架体系


根据公司的愿景、经营目标找到公司的风险领域,再通过类别细分,最终找到公司的具体风险事件。

1、收集风险信息。具体的方式有资料阅读法、问卷调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分析法。
2、根据收集的风险信息,形成关于企业的风险事件库。
3、对风险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4、对风险重要性进行高中低评价,形成风险坐标图。

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评级与风险影响程度评级示意
最后,风险识别与评估后,形成风险数据库

第三步:根据管理事项优化流程,标注风险点和控制点

通过对企业管理事项的分类,找到企业具体管理事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进行标注,从而形成企业的风险点以及相应的控制点。

第四步:结合流程和风险数据库,编制风险控制矩阵

1、 RCM主要包括:控制风险、关键控制活动和相关制度和文档。
2、RCM高度概括了关键控制区、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3、管理人员利用RCM对实际业务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流程的执行和风险控制。
4、管理人员利用RCM对实际业务涉及制度进行评估,确认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控制效果。


第五步:基于内控流程设计标准化表单

根据上述形成的企业相关内部控制数据库及控制矩阵,形成企业内控标准化流程表单,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规范有效。

第六步:优化内控制度
第一,根据RCM评估制度文件的完整性、执行性和控制效率。
第二,根据RCM和制度评估结果,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文件。

四、合规合体,管理融合,追求实效

1
合规合体

合规合体即:我们将满足内控体系对外部监管的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内控的评价、审计,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

2
 管理融合

结合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体系做一个融合,使之能够满足多方面的管理需求。

3
  追求实效

追求实效是指内控制度要有利于改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而不是制约管理,降低管理效率。

--End--

如何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