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山东省文博会聊城'借船出海'构筑文化产业新高地

 天和图书馆21tc 2016-09-17


聊城,古称凤凰城。凤,聊之图腾,引吭高歌于天地之间。

  日前,为期4天的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落幕。今年聊城通过展馆展示、民俗表演、融合互动等多种方式大规模全面亮相,延续了聊城参展文博会以来组织参展项目多、品种丰富的优良传统,“水韵聊城、古韵聊城、文化聊城、品牌聊城、非遗聊城”等多个城市名片逐渐走出聊城,划出了聊城文化产业腾飞的崭新轨迹。

  记者注意到,聊城此次亮相文博会获得广泛关注,充分展示了聊城的城市文化形象和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聊城城市营销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本届文博会,聊城匠心独运地设计展厅,重点突出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文化产业带规划、“水上古城 微博之都”中小型博物馆之都建设、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艺术、特色产品展示等方面,充分展示聊城的城市文化形象和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整个活动中,聊城突出融合发展思维,强调参与互动性,引导聊城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次传播,通过精心策划一系列文化产业成果展示,将聊城的城市形象植入到展区的各项文化活动中,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

  以VR视频体验为例,聊城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好记、易传播的特点,在展示效果方面以图片、展品、造型、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现代技术,运用声、光、电、LED彩屏等各种多媒体、高新技术手段强化展示效果,特别是增加了群众参与互动类项目,有二维码扫描打印、投影互动、VR视频体验等,既展现了文化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又进行了应用推广,真正实现了文博会展示宣传的目的。

  在场馆的布展上,聊城展区还植入了聊城美食、运河美景等元素,通过免费品尝东阿阿胶膏、阿胶枣、阳谷炊饼等文化创意策划,将聊城的人文历史、城市发展、生态智造及可持续发展成果展示出来,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聊城收获了什么?

  让外人了解聊城 让客商选择聊城

  本届文博会以“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创业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挖掘和展示齐鲁优秀文化,宣传推介文明山东、创意山东、孔子文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五大品牌。本次文博会将对建设“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提升“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本届文博会,聊城不但在文化产业对外展示上精彩亮相,而且我市还被组委会授予“优秀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得到了展会内外的一致认可。四天时间,聊城综合展区参观人数累计达到50余万人次,进一步打响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文化品牌。

  聊城展区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博会为聊城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和交易的平台,让参观的人更好地了解聊城的区位、人文历史和投资项目,让城市形象更加鲜明,让聊城企业走出去,通过文博会达到拉动投资和提升文化产业水平的效果。”

  聊城迎来哪些机遇?

  借力造势打造文化发展新模式

  记者注意到,本届文博会由展区、论坛和群众文化活动三个板块组成,设置文化改革发展综合展区、融合发展展区、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新产品新装备展区、省外文化产业展区等七大展区。“相约文博会”系列活动等17项展会活动和“互联网+”与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论坛等8个高端论坛等诸多主题活动频频亮相,更多的客商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和理念的碰撞。

  与其它先进兄弟城市相比,聊城文化产业相对起步晚、规模小、影响力小。此次文博会,对于聊城文化产业的意义更多还体现在学习和反思上。参加文博会所追求的并不只是签约量的多少、成交金额的大小,聊城应在和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展示与交流中学习、反思和提升,争取发挥出后发优势。

  如今,随着城市形象的不断提高,聊城围绕“文化名市”的建设方略,依托厚重的文化积淀,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为核心,以建设聊城城区“一个文化产业核心区”,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两个文化产业带”,中华水上古城、金正文化创意产业园、阿胶养生文化苑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为重点,全力打造具有地区内生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印刷发行、影视动漫、书画艺术、生态旅游、阿胶养生等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在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与之不甚相匹配的前提下,学习更多著名旅游目的地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成功经验显得十分重要,而文博会无疑是聊城学习和探索文化融合模式的难得良机。

本文转载自齐鲁网

作者:王培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