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2016年中秋话70年前的那场战斗

 昵称8815056 2016-09-18


这张照片是1992年5月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50周年,八路军冀东军区部分老尖兵战士在北戴河参会合影,左四是爸爸的老战友刘大为(北京),左三是我爸爸(重庆),左二是张振环(南京),右二是竹林(昆明),右一是董小华(广州),右三是卜雨(江西),左一是我(陪同爸爸去开会)。



2016年中秋话70年前的那场战斗

作者:张海民


今天是中秋节,早上就急匆匆赶往爸妈家团聚,推门进屋就听老爸说,你大为伯伯的儿子昨晚打电话来了,老妈在一旁接话说和你爸聊了快一个小时呢,我一时纳闷,问是哪个大为伯伯的儿子(因爸爸在北京的老战友中有两个叫大为的,一位是韩大为伯伯一位是刘大为伯伯),爸爸说是刘大为伯伯的儿子刘小向,一个小时都聊些什么,我笑着问道,爸爸说都是老尖兵战友的一些往事,老爸又接着问我,你昨天不是在军子女群发照片了吗,我一下明白过来了。

昨天在四十六军子女群中,大哥大姐们转发了一篇凤凰博客刊载的题为《一个战地记者终生难忘的20分钟》的文章,文中讲的是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一支部队解放昌黎县城的战斗经过,军旅作者刘大为在战斗中紧跟尖刀班,第六个踏上昌黎城墙,及时写出了战地报道《20分钟---攻占昌黎目击者》,准确而生动地记述了攻占昌黎城头的战斗。此文作者就是刘大为,是爸爸(张鸿斌)在抗日战争年代的生死战友,他们是1943年汇集在八路军冀东军区尖兵剧社,八路军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是这样评价尖兵剧社的“诞生在燕山滦水怀抱中的尖兵剧社以文艺为武器 英勇战斗在冀热辽广阔的土地上 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爸爸在八路军冀东军区尖兵剧社近四年的战斗生活中,与战友们生死与共结下了比兄弟姐妹还深的情谊。读完此文,我发了一张抗日尖兵老战士92年在北戴河开会的照片,引起了发小哥哥姐姐们的称赞。老妈在一旁又笑着说你老爸还问小向那个照相机还在不在呢。我很早以前就听老爸说过照相机的故事,但都是断断续续,今天有大把的时间听老爸一一述说了。

军史是这样记载的,山锦铁路破袭战 长途突击前所站。194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八第九两纵队,奉野司之命南下北宁线展开大规模的破袭战,以切断国民党军关内外联系,阻止华北之敌增援东北。九纵负责绥中至山海关段,74团(后为46军136师407团)的任务是以长途奔袭,出敌不意,拿下前所站,并向山海关方向警戒。

74团(爸爸当时是团宣教干事随一营一连行进)27日夜由旧门地区出发,绕道铁路西侧山区隐蔽疾进,至28日中午已行军百余华里,突遇瓢泼大雨从天而降,部队都没有雨具,指战员们冒雨在崎岖山路中艰难的行进,但挡不住部队前进的步伐。29日天明,雨过天晴,部队30个小时冒雨行军250里,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后,不顾疲劳,立即投入战前准备工作。团的战斗部署是:以二营及一营的一连攻击前所城,二三连攻击火车站,七连攻击前所东北方向的小松岭沟据点,八九连作为团预备队待命。前所是山海关外的小火车站,是通往关内外的关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墙坚固并建有碉堡工事,城内驻有装备精良的警察署一个大队。1946年9月29日农历九月初五22点30分战斗打响,一、四、五连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以迅猛动作接近城墙,爸爸和一连长米呈金(该连即是我军赫赫有名威震世界的白老虎连)及全连战友仅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即登上城墙,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紧接着向城内纵深发展,不到一个小时,一举占领全城,打死打伤部分敌人外,大部分敌人由南门逃往火车站,三个连穷追猛打一路跟随,从东北两面包围了车站。车站之敌仰仗南北两个高大炮楼有力地形,火力交叉掩护负隅顽抗,战斗中一营营长孟昭信不幸牺牲,爸爸与米呈信连长听到营长牺牲的消息后,强忍悲痛带领全连将士奋勇杀敌,一鼓作气杀向警察署,此时,警察署大门四开,并未遭遇抵抗,在搜索时,发现警署内一桌饭菜还没动过,估计敌人听到攻城枪炮声,顾不上吃饭慌张逃命去了。爸爸当时也没管那么多,随手抓起了一把炒猪肝塞进了嘴里,在继续搜索中,爸爸在看是长官的房间内,发现了衣架上挂着的一部照相机,摘下来挂到了脖子上,心想,以后的战斗可以拍照片了。天渐渐的亮了,爸爸与几个战士在前所城内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九纵尖兵剧社的老战友刘大为,爸爸高兴地跑过去问长问短,他们已经分别半年了,没想到在战斗中相遇,这时刘大为看到了爸爸胸前挎着的照相机,说你也有照相机了呀,爸爸笑着说昨晚上缴获的还没开始用呢,刘大为说拿给我看看,刘大为拿着相机翻来复去看了好一阵,说这是德国名牌蔡司照相机,好东西呀,然后笑着说道,鸿斌呀先借给我用吧,你用白瞎这个相机了,爸爸有点舍不得说,我一张照片还没有照过呢,刘大为说以后有机会再照吧,我先用着。就这样,这部刚刚缴获来的照相机,在爸爸脖子只上挂了几个小时,即被老战友糊弄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两个老战经常见面,还时不时聊起战场中的这些趣事。

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左一是我,左二是李中权夫人曾辉阿姨,左三是李中权伯伯,左四是爸爸战友的儿子(记不得谁了)






《部队大院子弟》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及二维码:

  PLA461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