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花小鼠 2016-09-19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中国早期的服装多不用纽扣,只在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用以系结,为了不使衣服散开,人们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带,这种大带就叫腰带。古代腰带名目繁多,总的来看,可分成两类,一类以皮革为之,古称'鞶革',或称'鞶带';一类以丝帛制成,古称'大带',或称'丝绦'。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礼记·玉藻》所记:“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先秦的丝带形制比较复杂,颜色、装饰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级差别十分显著。腰带,也是礼节的表现形式之一。如若腰中不系带,被视为无礼。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秦汉以前,革带主要用于男子,女性一般多系丝带。长带,结者名曰绸缪;垂者名曰襳缡。女子的束带,柔软绵长,以缠绕花结为美,多挑花刺绣,配以带扣,环,流苏等装饰。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腰带,一般以韦(熟皮)、索(麻绳)、布帛丝绸、金、玉、银、翡翠、犀、皮革制作而成,束于腰间,悬挂各种佩饰。腰带集款式美,纹样美,材质美,技艺美于一身,和谐而统一,制作工艺精美而质朴,是古代服饰美的一大象征物。“带约其要(腰),钩挂于带。”

古时腰带没有扣子,多以带钩连接,这也是古代中国的特有发明,是汉族传统服饰中历史最长、持续最久的腰带样式之一。带钩,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尚符号,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环境。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带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带钩制作考究,或镶金嵌玉,或雕刻铭文,美不胜收。带钩的用料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铁、玉、翠、玛瑙、骨木牙雕、瓷石琉璃等多种多样,带钩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鎏金鎏银、错金错银、镶嵌錾刻、木刻牙雕及玉雕等工艺在带钩制造中都有运用。一件精美的带钩,要用十几种材料,几十道工序,十几种工艺才能完成。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玉带钩大多通体光素无纹,钩首头形雕琢得非常简洁,有的仅存轮廓,有的只是刻划几刀而已,但都粗犷有力,规整洁净。古时候的玉带钩皆琢磨细致、刀法简练、质量上乘。西汉时期便已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造型优美、技艺高超;玲珑奇巧、颇有神韵。带钩渐渐由实用性逐步转向玩赏性,颇具收藏价值。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庄子曾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将带钩与国体并提。在《庄子·知北游》中,还说到一个制作带钩的故事,一个专以制作带钩为生的老人,作品非常精致,别人问他的门道,老者说“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二十岁时起喜制带钩,对于其它事情视而不见,专心于带钩一技,所以才能做出细致精巧的带钩。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匠心,自古有之。专注,实则是为工艺品注入一股精神力量,永葆华美,韵味不散。

正蹊堂的手工业者们,都怀着无限专注的热忱对待每一双鞋子,这也是为何它们不仅精巧,而且还拥有摄人魂魄的气质原因所在。正蹊堂雅清竹韵,步步皆风华。

饰 | 巧而精的带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