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花小鼠 2016-09-19

一方“大木箱”,旁边站着老艺人,一边打着锣鼓镲,一边高唱,浓厚的京韵声声入耳,间或拉一下手边的绳子,再将绳子挂在“木箱”一侧,这其中的奥秘只有坐在“箱子”前的看客才知晓。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透过木箱的镜头往里看,里面装有数长能够切换的图片,构成完整的故事,再配合艺人的演唱,像极了小型的电影。这人、这箱再带上这唱腔,便是老天桥的传统民俗技艺“拉洋片”。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天桥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除了有众多的杂耍外,还是各种说唱与戏曲的荟萃之地,其中,“拉洋片”因其生动活泼的艺术魅力,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而被大众所喜爱。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清朝同治年间的“拉洋片”,道具新颖,集响器、画片于一体,其操作均由一人完成,或以历史传奇为题,或以社会现实为题,针贬时弊、自编自唱,唱词通俗易懂,这寓教于乐的绝技,被列为天桥八大怪之一。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拉洋片”又名西湖景,清末,来自河北的焦金池(艺名大金牙)落脚天桥,撂地卖艺,将“拉洋片”带到北京。最初叫'拉大画儿',道具极其简单,最主要的'片箱子'(安放、观看洋片的箱子)只是用青皮席子四面围起,上面掏几个圆孔,里面放几张画片。表演时,演员在一旁说唱,观众要趴在席子上,由圆孔向里观看。经过多年苦苦经营,“拉洋片”逐渐在天桥站住了脚,名声也日渐响亮。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也'进化'了不少,演变成制作精良的木制箱,箱子上有数个圆形孔,孔中嵌放大镜。箱内装有图画,用绳索上下拉动替换。木箱旁装有锣、鼓、钹三件打击乐器,艺人每唱完一段唱词后,以打击乐器伴奏。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拉大片有'琉镜'、'推片'、'西湖景'、'水箱子'、'大洋船'等表现方式与技巧。除了放映画面,有的还镶有立体偶人,与箱外绳索连接,拉动绳索,偶人即舞动起来,做各种动作。表演时,观众坐在箱前的板凳上,透过箱子上的小窗口往里观看,对里边的画片看得清清楚楚,对唱词也听得真真切切。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拉洋片”的唱段将北京琴书、京韵大鼓、评剧、河北梆子中的精华综合而成,风格质朴自然,京腔京韵听着亲切,音律朴实无华,近似叙述,唱词分上下句,合辙押韵,通俗易懂。观众一边看画面一边欣赏唱段,不知不觉间被画中的故事所打动。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拉洋片”着实是门纯粹的民间艺术,短短几幅画面,几段唱词,道出一段故事,一段历史。看官们欣赏着箱子里的画,艺人唱着画里的故事,拉大片的演唱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其内容多是劝世之作。语言幽默、诙谐,特别符合老百姓的口味。

拉洋片 | 被遗忘的天桥老电影

如今已经见不到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拉洋片”渐渐被遗忘,然而它所特有的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散,幸好还有一些老艺人愿意坚守这门传统艺术。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仍然选择最简单质朴的工艺,手工打造精美布鞋,正蹊堂的美,在于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