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二  咳嗽叙论

 易林小筑 2016-09-21
卷之十二

  咳嗽叙论

  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血之常,失常则为痰涎。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顾世治嗽之药极多,而卒不能遍效者,盖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谓五嗽,且以五脏而言之,要之内因七情,外合六淫,饮食起居,房劳叫呼,皆能单复倚互而为病。故《经》云:五脏六腑,感寒热风湿,皆令人咳。又微寒微咳,厉风所吹,声嘶发咳;热在上焦,咳为肺痿;秋伤湿,冬咳嗽,皆外所因。喜则气散,怒则气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却,惊则气乱,皆能发咳,即内所因。

  其如饮食生冷,房劳作役,致嗽尤多,皆不内外因。其可一法而治之?治之,当推其三因,随脉证治疗,散之,下之,温之,吐之,以平为期。

  卷之十二

  外因咳嗽证

  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渴;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疼,四肢重着,洒洒淅淅,并属外所因。诊其脉,浮为风,紧为寒,数为热,细为湿。随其部位,与人迎相应;推其脏腑,则见病源也。

  卷之十二

  内因咳嗽证

  喜伤心者,咳而喉仲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与气俱失。怒伤肝者,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名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思伤脾者,咳而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名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忧伤肺者,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唾血,名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恐伤肾者,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名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此等皆聚于胃,关于肺。肺取 俞最近,故内因多先有所感,世人并名肺咳嗽也,并属内所因。诊其脉,随其部位,与气口相应,浮紧则虚寒,沉数则实热,弦涩则少血,洪滑则多痰。以此类推,无施不可。

  卷之十二

  不内外因咳嗽

  病者咳嗽,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复喘满,此因房劳伤肾;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病者咳嗽,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极伤肝;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肺;病者咳嗽,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

  并属不内外因。诊其脉,随其类。假如尺脉浮涩而数,则知伤肾;右关脉濡,则知饮食伤脾;左关脉弦短,则知疲极伤肝。但不应人迎气口者,即是不内外因,皆类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