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临聘教师问题需统筹师资配置

 秀美红河 2016-09-21

解决临聘教师问题需统筹师资配置

有报道称,城市学校里“临聘教师”的队伍在不断增大,在某所一千多名学生的小学里,临聘教师占教师数量的一半还多。“临聘教师”指城市里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他们没有社保,没有上升通道,不能评职称,不能获得各种荣誉,收入微薄,流动性大。而教师的频繁流动势必会对学生学业造成影响。(中国教育新闻网9.13)

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城乡二元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镇学校生源急剧增加,乡村学校规模逐步缩小,与此同时,城镇学校因生源的增加,师资没有及时补充到位,乡村学校因为生源减少,班级数没有改变,教师的需求量依然没有减少,于是,城镇学校缺老师,乡村学校也缺老师。然而,按照国家规定,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不得突破区域教师编制总数。因而,一些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为了满足教育的需要,临时聘请一部分“代课教师”,这虽然与国家的相关政策相违背,但是,却也是无奈之举。

“临聘教师”流动性大,工资水平无以保障,教学专业水平相对不高,大量聘用“临时教师”不仅使教育质量无以保障,而且干扰了教师队伍的正常管理,人为造成教师间的不平等,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隐患。

按理说,只要拥有教师资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享有同等的权利,“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显然违反《劳动法》,也是用工制度不公平、不合理的重要体现。有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取消所谓的“公办编制”,学校根据学校实际,自主聘任,从而给予“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公平竞争的权利,同时,发挥“鲶鱼效益”,激活教师群体发展潜力。这样的想法与初衷虽好,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盲目地取消编制,却并非明智之举。基础教育师资的稳定无比重要,没有稳定的师资何谈优质的教育,在教师工资待遇相对不高的当下,取消编制很有可能造成更大批量教师的流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更加不稳定的因素。

事实上,“临聘教师”问题的出现,根子不在编制,而在于没有合理的规划、统筹、落实教师编制。为什么一些学校大量聘用“临时教师”?正是因为,当地政府没有严格落实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造成一部分学校“有编不补”、长期缺编。每个学校的编制是固定的也是动态的,特别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乡学校生源变动大,不可能固守原有的教师编制不变,而应切实做到“编随人走”。对于生源增加的学校,及时增加教师编制,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不将师资问题一推了之,交由学校自行解决。

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树立统筹思维,统筹调配编制内教师资源,既要考虑到城镇学校对教师的大量需求,又要考虑到乡村小班教学的实际,使教师在区域范围内有序合理流动,充分满足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科学布局城乡学校,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编制部门也要考虑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资源,清除闲置编制,重点向教育部门倾斜,满足师资配置需求。

摘自现代教育报,文/评论员 线教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