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陽穴

 zeek88 2016-09-22

至陽穴

Bkih2.jpg

至陽 zhiyang(DU9) ,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別名肺底。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7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7肋間動脈後支。主治咳嗽,氣喘,黃疸,胸脅脹悶,脊背強痛,以及肝炎,膽囊炎,瘧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視頻: 按至陽穴檢測心腦疾病

至陽穴分述

【標準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約與肩胛骨下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七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功用】利膽退黃、寬胸利膈

【主治病症】胸脅脹痛,脊強,腰背疼痛,黃疸,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胃腸炎,肋間神經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痙攣、膽絞痛、膽囊炎、膈肌痙攣、肋間神經痛等。配陽陵泉、日月主治脅肋痛、黃疸、嘔吐;配心俞、內關主治心律不齊、胸悶。  

應用實例

帶狀皰疹,俗稱「蛇盤瘡」,皮疹以水皰、疼痛為主要特點,屬於西醫學的病毒類

至陽穴治療

皮膚病範疇,青年人發病,因其體質強壯,疼痛尚可以忍受,對於老年人來講,體質虛弱,正氣不足,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導致血液瘀滯於局部,不通則痛,疼痛可呈燒灼樣、刀割樣、針刺樣,常持續存在,劇烈難忍,甚至徹夜難眠,一般的止痛藥沒有效果,因此,止痛成為治療的首要。

至陽穴為督脈經陽氣隆盛之處,該穴有振奮宣發全身陽氣,疏通經血、利濕熱、寬胸膈、安和五臟、補瀉兼施之功,經過多年臨床研究證明,至陽穴埋元利針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經絡氣血、祛邪扶正、緩解疼痛的作用,該方法起效快、療程短、無副作用,已通過臨床試驗證明其確切療效。

現代醫學認為,當誘因使潛伏於神經元中的病毒被激活時,受侵的神經節發放異常電衝動,產生神經痛,至陽穴埋元利針治療帶狀皰疹疼痛研究表明,至陽穴埋針使脊髓節段有關神經及內臟產生一種獨特的剌激感後,加強了中樞神經內痛覺調節系統與痛覺衝動相互作用,對痛覺信號加以抑制,從而產生了更好的鎮痛效應,同時還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毒及消炎作用,從而使疾病得以康復。

以楊素清教授為負責人的課題組進行了「至陽穴埋針治療帶狀皰疹疼痛的療效評價」 的臨床研究,該課題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金資助,於2004年12月獲黑龍江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5月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並製作成教學光碟,在全國作為百項中醫臨床實用技術進行推廣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